第5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执政党建设。重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考试、大,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选择苏联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由于:(1)二战后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突出成就也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
(3)苏联模式适应了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再加上我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等等。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等等,同时,它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
毛泽东及时觉察到了这些问题,考试、大,1955年底,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重大问题。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十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成了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大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在执政党建设、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正确思想,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八大的路线是基本正确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所有这些,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
从50年代后期起,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了出现了在曲折中发展的复杂情况。一方面,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偏差,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些当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另一方面,在不断纠正自身失误和突破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党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前进。这期间,毛泽东及其它中共领导人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中所有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来源。
(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决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分析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对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的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这是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
(三)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