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要点精编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2(2)
/2008-11-26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自主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重要:(1)农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2)农业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3)农业是其它部门所需劳动力的重要来源;(4)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和可靠的市场;(5)农业是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6)农业为对外贸易提供出口商品。因此,农业的发展将最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 要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农业发展 要靠政策,除了要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国家对农业实行必要的保护政策以外,主要是指 要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农业发展要靠 科学,是指要把农业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 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 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 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 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阐明了这两个飞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明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农村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畜力和手工劳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相当突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这里所说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是指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判断。2004年,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85%以上,农业不足15%。这说明我们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并且已经迈出重要步伐。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针对农业问题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这一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第二,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羯断。第三,这一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国正处于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阶段既是经济
社会结构快速调整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适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反 之,就会造成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扩大,甚至出现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第四,这 一论断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思 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措施: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1.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