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笔记(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4.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5.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第二,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8.《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第一,《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第二,《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9.南京临时政府及《临时约法》的的局限性:第一,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第二,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10.辛亥革命的意义:第一,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第四,促使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2.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表现: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13.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针对“宋教仁被暗杀”——“二次革命”;针对“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护法运动”。
1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两半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能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第三,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注意:新文化运动被五四运动分为两段。五四前马克思主义只有少数人信仰,五四后马克思主义才广泛传播开来。
7.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8.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五四运动的背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11.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领导阶级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第一,坚持了正确的革命原则和方向,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第三,提出知识分子应该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3.五四运动后科学和民主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4.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5.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一大成就: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7.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另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
8.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的原因:第一,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许多工人不久前还是小生产者;第二,在党内,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因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第三,它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开自己的活动的。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坚强的领导;科学的指导;崭新的目标;④新的革命方法
注意:党刚刚成立并没有正确的革命道路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始采取其他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方面。
3.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第一个农会-浙江萧山县衙前村农会。
4.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一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5.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6.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大会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7.新三民主义与中共在革命阶段的纲领一致,因此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8.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9.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1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主观原因:第一,由于中国共产党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第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第三,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其中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点具有一般性。
12.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第一,建立工、农、小资、民资的统一战线;第二,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第三,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组织形式是军队;第四,要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3.大革命的意义:第一,推翻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第二,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第三,提高了共产党的政治威望。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统一全国的标志——张学良“东北易帜”。
2.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就不再是工、农、小资和民资的联盟,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因此中国的国情没有变,矛盾没有变,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和性质就都没有变。
3.八七会议的内容:第一,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第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的失败与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中共四大革命历史时期及统一战线:
1.1925-1927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6.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7.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
1.三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
2.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①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②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③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④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⑤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相关话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5032.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真题汇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1201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5022.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2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浙江农林大学6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9560.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浙江农林大学6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真题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6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6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考研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步辅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5567.html封面内容提要前言目录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 辛亥革命第四章 开辟天地的大事变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第七章 为创建中国而奋斗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5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9192.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复习笔记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0271.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部分为回忆版)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8256.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复习笔记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2017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
考研政治史纲包括两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前者又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考生复习时要注意把握这大的历史框架,注重衔接历史,达到前后联系,因果逻辑清晰,能够从头到尾的串讲起来。下面就按照这三大部分来进行框架解读,大家注意理解掌握。第一块(第一二三章:旧民主主义革命)【此块第三章为重点,存在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1-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8256.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复习笔记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0271.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部分为回忆版)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91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复习笔记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分导读
在考研政治的6个科目中,《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内容庞大但考题不多、分值不高。 所谓内容庞大,是指这门学科所对应的时间跨度,不仅有近代还有现代;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所关涉的知识点囊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议、著作、文件等等方面,林林总总,千头万绪。 所谓考题不多、分值不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5-05-252015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纲要部分考试的重点。在历年的考试中,选择题和分析题中均出现过。该部分内容几乎每年必考,而今年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极大。重点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下面万学海文老师就这几个方面给同学们一一梳理。 一、抗日战争的过程 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开端。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南郊宛平城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后,即以灭绝人性的烧杀淫掠制造了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中国人们的英勇反抗。中国共产党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变化汇总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出现一些变动,具体如下: 第一章 将原本的第二节拆分为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实质考点没有变化。 第二章 无变化 第三章 无变化 第四章 将第一节中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合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第三节中删去了北伐战争的进展标题,但无实质变化。 第五章 无变化 第六章 将第二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2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解析变化及复习策略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已经正式发布,本学科的变化不大,考查范围仍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考生在秋季复习时,结合本学科重点,应到达以下几点要求: 一、近代史部分(1840-1949)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外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掌握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挣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掌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