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年终工作总结
**年,围绕预算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面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一是齐心协力,实现基础税源稳步增长。财政部门与各收入征管部门密切配合,关注税收政策调整和经济运行动态,认真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查找税收变化原因,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我区基础税源稳步增长。二是综合治税,实现零散税收应收尽收。强化对零散税源管理,加大清缴力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年,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7%,比**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三是多措并举,实现非税收入规范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全年实现非税收入8.13亿元(不含土地出让金)。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从**年9月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同时,规范土地出让金相关基金的计提和使用,积极支持教育、农业开发、廉租住房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立足本职,服务全局,全面推动经济财政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财政资金和政策导向功能,积极支持重点税源企业建设,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一是争取政策扶持取得新突破。认真研究上级财政扶持政策,准确把握省财政体制改革动向,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协调下,我区在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中被列为财政保障标准一类地区,提高了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标准,降低了区级财政配套比例,从体制上提高了区级财政持续保障能力。二是支持政府融资取得新进展。积极协助资产公司等多家平台开展信托、债券发行融资,筹集资金支持城市美化亮化。同时,成功与**农商行、农业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直接融资4.6亿元,支持**综合大市场和高新区加快发展。三是扶持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大对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增强创新内在动力。**年,共为126家企业争取扶持资金2360万元,其中:为万邦香料、双汇食品等企业争取产业发展资金967万元;为翔宇电力、金金照明等企业争取新兴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为**锦辉贸易、奥翔物流等企业争取商务流通发展资金234万元;为凯乐汽车部件、天驰科技等企业争取转型升级资金791万元。另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支持企业科技投入资金”和“淮上英才计划”专项资金5089万元,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省“双创计划”专家2人,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促进全区经济扩量提质。
(三)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证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三农”等民生支出需要,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安排资金5958万元,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30元,确保23980名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安排资金26250万元,将新农合门诊补偿封顶线、累计补偿封顶线分别提高到600元和20万元;安排资金1166万元,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安排资金13778万元,为12万名农村老人提供新型养老保险;安排资金1883万元,为2237名重残人员发放补助;安排资金9168万元,支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建设和基本药物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安排资金1957万元,完善敬老院设施,对3593名五保人员给予生活补助,将集中供养人员和分散供养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000元/人·年和5200元/人·年,确保五保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是支持教育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安排资金6703万元,保证全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需要;安排资金1192万元,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入学和生活补助;安排资金8677万元,支持设施落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安排资金7873万元,支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企业科技人才投入等项目;安排资金498万元,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安排资金6328万元,用于保证城乡区域供水及污水管网建设;安排资金2408万元,顺利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建成村级道路129条,96.78公里;安排资金1493万元,修建小型农桥115座,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资金874万元,为12.93万户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安排资金7708万元,为15.46万户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所有涉农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安排资金7331万元,支持集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8个乡镇通过省级验收,7个乡镇通过市级验收;按每村8万元的标准,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投入资金2064万元,聘用保洁管护人员1473名,建成村组垃圾房800余间、垃圾池2200余个,购置垃圾桶14000余只,垃圾车400余辆,实现249个行政村公共服务维护机制全覆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创新创优,精益求精,全面提升财政监督管理成效
一是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制定《**区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晰了区乡两级财政监管职责,加强了资金监管信息交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区管等信息平台,将信息化监管延伸到乡镇。 **年,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保障、惠农补贴、农村产业升级等48个项目纳入监管范围,抽查巡查36次,乡镇反馈项目8个,区级处理项目8个,初步建立起区乡财政监管联动平台,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
二是资金监管进一步强化。**年,对12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纠正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按季度监控乡镇和部门“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的12个乡镇和18个区直部门进行专项督查,督促及时整改。对区直8个单位及下属协会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有关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职能,纠正不合理支出128万元。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开展了中央财政支农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清理不具备城乡低保、尊老金补贴条件的人员798人 。跟踪检查了农业开发产业化项目、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和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等共232个,项目金额共计57031万元。开展绩效评价项目2个,对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堵塞了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方面漏洞,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债务管控进一步规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和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与区审计局成立债务工作专门行动组,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的要求,对21个乡镇和区资产公司等134个单位的债务情况进行审计甄别,分类统计,全面分析全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根据我区现状,积极探讨建立规范地方债务管控新机制。
四是资产管理进一步深化。出台了《**区公有不动产专项清理督查行动工作方案》,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2019年至**年的房屋、土地、在建工程,以及公有不动产出租收益进行清查,摸清了全区不动产“家底”;对全区公有资产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
(五)改进作风,高效规范,全面增强财政综合服务效能
一是优化服务,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建成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财政与区直各预算单位和各乡镇之间网络全覆盖,建立起以平台为主体、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为核心,流程畅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审、预算执行、财政监督全方位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二是科学规范,提高依法理财水平。积极开展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完善财政业务管理机制,构建“集体决策、信息共享、权利制约、预算管理、资金分配和财政监督”六大机制,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完善财政便民服务措施。积极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11个财政所创成省级三星级以上标准档案室,6个财政所通过“省级规范化财政所”验收。
三是强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以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构建依靠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的长效机制。落实大额支出、重大事项集体议事制度,落实“三重一大”报告制度;结合财政资金运行的特点,出台了《**区财政资金内部业务操作规范》、《区级财政决算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简化了收入解缴和资金拨付程序,着重加强了对资金审批、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和一些重要岗位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