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2015年三农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农口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大局,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获得了新的成就,在水利基础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推动了我区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15年主要工作
(一)以“农业强”为着力点,着力培育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1.主要农产品保持高产,为粮食市场供给提供保障。
虽然6月底的强降雨、低温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全年天气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对稻麦生长有利,同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据统计部门数据,2015年我区小麦单产达359.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水稻单产,根据全区理论测产,达671.07公斤/亩,比去年理论产量增7.39公斤/亩,预计实产可再创新高。预计2015年全区年出栏生猪约14万头,家禽约230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已发放各类惠农资金2060.08万元,其中: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85.46万元、粮食直补289.98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299.84万元,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40万元,6月底的强降雨专项救灾补助140万元,种禽补贴58.8万元,渔业补助25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1万元等等。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位。扬辐麦4号(小麦)、**23号(水稻)等主推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并建立市级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6个。三是高产创建效果明显。全区创建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6个(水稻4个、小麦2个),面积6.32万亩,占稻麦种植面积的35.1%。
2.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农业设施化、科技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等高效农业载体建设,抓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各类涉农项目申报,推进设施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稻米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年开建各级高标准农田项目7个,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4个,组织乡镇、企业(合作社)申报高效设施农业、土地治理项目等45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2431万元,预计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6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0.6万亩。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进和扶持“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和一正农业科技“灰树花”项目等,我区已累计开展培训8次,累计培训农民1060人次;全区已有9家农业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金额824.9万元。三是农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农机合作组织合作社55家,共登记在册高速插秧机169台,收割机140台,中拖234台,秸秆还田机210台,大型条播机117台。2015年的新购农机购置补贴210台,享受省级补贴资金497.88万元,比2014年度净增长196%。秸秆还田、机插秧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8.0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上路运输拖拉机的检审、农机维修点建设等工作也在扎实有效开展。
3.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继续加强各项监管监测和整治力度,全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目前我区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99人,协管员121人,企业内检员35人,全面构建起“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市、区、镇(园区)、行政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二是加强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开展各类专项检查6次,并对重点生产基地及农资经营店开展不定期突击抽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62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户、企业209家次,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目前已完成省市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区级监督抽检及镇蔬菜农残速测等5大类采样任务1757批次,服务农户(企业)223户,合格率为99%。四是加强三品认证管理。今年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只,续展绿色食品2只,目前全区累计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37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5个,其中水产品产地5个,绿色食品28只,有机农产品1只。五是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开展三大防疫行动,完成禽流感监测3000多份、口蹄疫监测550份、“瘦肉精”监测上万份,生猪屠宰检疫、产地检疫、无害化处理、兽药监管等逐步规范,全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水产品安全事件。
4.创森工作加速推进,农业生态效应逐步显现。
通过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氛围营造到位、督查跟进到位、线点调查到位、台账收集到位“六个到位”,今年已完成低产林改造1028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0个,包括森林生态示范村2个; 完成300亩水岸生态廊道建设;建成**区**市级湿地公园1处,面积1000亩;完成全区26240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以上。
(二)以“农村美”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今年组织**镇**村、**镇**村等村申报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四美一特”为目标,发展农游特色,坚持强村富民,全面推进规划编制提升、农游资源开发、农家乐机制创新、集体增收项目建设。
2.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持续推进。坚持对全区1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77个“二星级康居乡村”和768个“环境整洁村”共计1063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共管机制。
3.畜禽养殖标准化、生态化持续推进。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装备先进设施、规范生产规程、完善防疫制度、强化粪污综合治理五项重点,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完成创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
4.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推进。强化“多规合一”机遇意识,突出上图落地要求,开展基础调研工作,明确初步保留的中心村、居民点布局。同时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行政村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向行政村(社区)延伸。加快西部中心镇、特色村建设步伐,提升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先后建成**镇**村、**村2个村社合一示范点。
(三)以“农民富”为出发点,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1.深化农村改革与创新。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今年6月份完成镇村试点工作后,全区50个村、9个涉农社区,计1483个组已全面开展确权工作,现已完成业务培训、组织发动、入户调查等工作,整体进入测量制图阶段,预计今年将完成1112个组,占75%。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目前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6.24万亩,流转面积占承包面积19.83万亩的80%。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44家,入股面积5.12万亩。全区认定和备案家庭农场302家,面积5.48万亩,其中发展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三是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通过开展合作社成员培训、发展生产服务型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等途径,重点培育三好三强示范性合作社和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权能,培育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工作。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据区统计部门调查,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10 %,达年度计划目标。一是提升低收入户帮扶增收工作质量。深化扶贫帮困工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行动,有效组织实施富民工程,锁定帮扶对象,做到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监测脱贫进展,对全区近2000户低收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脱贫进程和帮扶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工作,为开展低收入户脱贫帮困工作提供直接依据。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全区已有18万人被纳入到保障范围,其中5万人次办理补缴, 2.2万人享受平均1040元/月的退休金, 2.8万人享受550元/月的第四年龄段基本生活保养金,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保养金自然增长机制。三是提高劳动力转移水平。建立区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登记平台,拓宽劳动力转移培训途径,形成培训、就业、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突出劳动力就业前、后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全区每户农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并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充分就业。四是稳定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等政策。全区落实高效设施农业保险919.07万元,占农业保险保费的60%以上。落实农户家庭财产保险保费341.016万元,对全区11.3672万农户开展农户家财险保险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继续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扶持34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物业增收工作,确保各类物业增收项目发挥效益,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规范村组三资管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行村组财务双代理、村级收入预决算等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建成区镇村“三资”信息化三级联网监管系统,并建立图文结合的资产明细台账,实现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工作,2015年组织3个镇积极创建市级“四有一责”示范镇工作,提升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以水利基础建设为抓手,全区水利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推进水利基础工程建设,落实水利管理改革,今年总投入资金约1.26亿元,全区水利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1.全面完成各项水利基础工程建设。
一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建设。2011、2012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2013年度项目已完成所有工程量,部分标段已完成区级竣工验收。2014年度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体任务的60%。2015年度项目10月15日召开动员会,中标单位已进场开展施工的前期准备。二是**大江侧应急抛石护岸工程顺利完工。**抛石护岸工程于4月份完工,长355米,抛石量18753.6m,确保**大堤岸基稳定,保证了**港的安全。三是沿江四大圩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完成。新建1m3/s灌排站一座,改建泵站5座,配套新建650米箱涵以及节制闸3座、疏**水系3500米等,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经历了今年汛期多次强降雨的考验。四是省庄河(东海路-友谊河)河道工程完成。新开河道867米及河岸两侧的重力宾格挡墙,开挖土方8.5m3,向南延伸至友谊河,沟通了**河、**河、**河的水系框架,提高了化工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五是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对**镇和城区等19座引排站实施智能化改造,并建立**镇防汛指挥中心、**区防汛指挥中心,配备了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防汛防旱视频会商系统、防汛物资仓库管理系统、防汛灾情实时上报系统、防汛值班系统等等,工程总投资约560万元,目前,硬件建设已完成,所有水雨工情实时数据已能采集并上传到服务器。六是**(**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北段河道3.39km已全面清淤整治,生态格宾网护坡、叠块挡墙等工程量已完成,解决了水土流失、易淤积等老大难问题。七是十里**闸站,老**南、北段延伸工程基本完工。**镇十里**闸站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并通过了水下方验收;老**南、北延伸工程均已完工。十里**、老**、**湖构成了**镇新镇区新的水系框架,并成为该镇水环境的新亮点。八是水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我区将河道沟塘轮浚工程、区清水工程与水美乡村建设、农村水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列入2015年清淤计划的13条乡级河道、342座沟塘,土方量137.6万方,目前已全部完成;另外计划疏浚河道6条,沟塘161座,护岸1075米,目前正加快工程建设。
2.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启动有关水利规划编制。继**镇完成镇级水利规划编制后,**、**、**三镇均编制了镇级水利规划,并于2015年5月6日完成了专家评审,已得到所在乡镇批准定稿。全区水利“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初稿,“十三五”河道沟塘轮浚规划编制文本也已完成。二是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政府下发了《**市**区(**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区小型水利工程分为农田水利工程、城乡河道工程、防洪保安工程三大类。结合区政府资产清查登记工作,对全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行了分类分级界定。三是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通过实施“河长”制管理模式、“流动红旗+流动奖金”制度、自查与巡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我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在今年**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月度考核中连续每个月均保持第一。四是新**延伸**(**区)及综合配套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为配合国家推进新**延伸**工程,我区全力抓好综合配套整治工程的前期调研、可研编制、融资融券等工作,现已成立**新美水务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承接服务主体,全力推进新**主线和配套工程的实施。五是节水工作有序推进。全区节水型器具改造项目已于2015年6月11日通过市级验收。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有序推进,7家企业市级节水技改项目、2家市级节水型学校已通过验收。
3.扎实开展防汛抢险,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发动早、责任明。5月16日我区召开全区防汛防旱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明确各防指单位职责,修订下发应急预案,部署防汛防旱工作。二是检查严、整改实。针对去年多次暴雨暴露的问题和重点区域,认真组织各防汛责任单位集中力量进行汛前检查,并采取有力措施在汛前解决险工隐患,区防指进行跟踪督办。三是物资足,队伍强。全区共储备各类水泵及配套机具27台套,膨胀麻袋2000只、100KW发电机1套、移动照明车1台、草包3.76万只、编织袋14.6万只、毛竹3200枝、铁丝元钉1270公斤、土工布(彩条布)6000平米、柴油19吨。组建防汛抢险队伍67个共935人,为我区的防汛抢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四是反应快,力度大。6月份以来,我区连续遭受三次强暴雨的袭击,尤其是6.27特大暴雨,面降雨量288.7mm,各大主要**河道均远超警戒水位,使我区的部分中心城区及农村受涝成灾。我区迅速行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区防指各成员单位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把全区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与国开行联系落实了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304处区级水毁、应急抢险和区域治理等水利工程的建设。
二、2016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和水利现代化,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农业和水利现代化工作上取得新成就,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全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增收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重点工作是: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16年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证书发放、入库归档、验收等工作,同时开展新桥镇7个村确权确股工作(4个社区为不确权社区)。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好质量关。按规定操作程序,做到每个环节规范、合法、有效,确保承包面积明、四至清、社员准、登记全,实现“确实权、颁铁证”目标,农户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把好进度关。在下阶段推进过程中重点把好工作例会关、情况统计关、督查指导关。三是把好验收关。结合市督查要求,组织回头看,对不符合技术规程的、不符既定路线图操作的进行全面整改,做到政策统一、群众满意、程序规范,不达标不验收,不留后遗症,确保确权登记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2.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高产新品种、高产新技术的普及化,加大技术指导培训力度,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专用配方肥,通过源头控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园规划建设,促进粮食、蔬菜、果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两横一纵”三条旅游轴线。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电子商务,强化特色产业与电商嫁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特色产业电商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四是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创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园艺作物标准园中积极推行“五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安全、健康、放心的农产品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以新**延伸**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新**延伸**工程位于我区**、**、**、**四个镇,为我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我区以新**工程为契机,同步编制了综合配套整治工程规划,主要包括整治河道99条315.08km(含护岸建设126.03km);配套建设桥梁71座;节制闸8座;泵站22座;河道生态防护678.74万m2;污水管网建设100km;灌排系统改造和其他措施项目等建设内容。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区的水利基本框架,为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6年我局将根据上级和区的要求,继续抓好新****的前期工作,积极利用国家政策进行融资融券,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加强“三资”管理和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村级经济增收和农民增收。
一是建立全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依托农经部门成立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实行农经部门和交易市场合署办公的体制,形成区一级市场带动、镇村二级市场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进一步强化镇农经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与监管、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管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监管等工作职能,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将国办、省办规定的八大类交易品纳入市场公开交易,严格执行市场流转主体交易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租等流转政策规定,防止暗箱操作、私自流转等现象,防止集体资产管理失控等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不公开、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经营水平与规模,全区适度规模面积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家庭财产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财产性保障水平。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长效管护等工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通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拓展村级经济发展功能,提高集体资产收益水平,为农村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5.继续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全区绿色生态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创森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创森扫尾工作,在全面深入巩固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城镇森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特别是森林公园建设等未完项目的推进及督查,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坚持把工作做精做亮,打造全市创森工作的**名片。同时做好宣传和迎检工作。二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镇、村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6.健全工作体制和机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保障全区三农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是继续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改革落责任、以改革强管理、以改革促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