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二五三农工作成就综述
生态**的农业嬗变
在14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代农业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带头转型?
近九成是山地,极端相对高差近1600m,这样的土地又如何重新焕发生机?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常态,谋划新发展。“十二五”以来,**立足生态本底,抓住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总取向,围绕以林竹为主导,优质茶叶、优质猕猴桃、林下养殖和大鲵养殖为重点的“一主两优三特色”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扩规模、调结构、强素质、兴产业,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山区农业迈步现代化。
农业发展“**模式”成绩显著:随着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073元、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探索向纵深推进:2015年11月,乐山市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进驻**,项目的实施将为推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扶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观念之变 传统向特色迈进
这几天,底堡乡龙沱村莲藕产业基地里仍是一片忙碌,藕田里几个村民正在采摘莲藕,一根根金黄脆嫩的莲藕装上货运车准备发往各地,身茎粗大的莲藕处处透露出丰收的喜悦。
两年之前,底堡乡搭乘全县发展特色农业改革试点的东风,率先在该乡36.86平方公里土地上拉开了农村改革的转型大幕。
“土地流转后,我们每亩田每年有600多元的租金,务工每个月还有两三千元的收益。” “夏天,荷花盛开时来赏花的游客很多,农家乐生意比较红火,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莲藕产业促农增收,底堡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大潮中走在了前面,农民从传统耕种方式中解放出来。
目前,全乡500多亩莲藕基地初具规模,分布在莺歌村、五显村、龙沱村等地。按照规划,底堡乡5000亩莲藕基地打造将进一步拉伸产业链,与相距8公里的大楠镇5000亩绿蔬观光园共同“晋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园区。
“十二五”期间,**在发展特色农业中按照生产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在绿色生态的经营模式下,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优质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实施“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心规划,换来硕果累累。成功列入部级粮油高产示范县,新改建茶园10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6个,改建猕猴桃基地3万亩,建成林竹、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水产等6大类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3.7万农户,园区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建成茶叶、猕猴桃、笋用林、魔芋等特色种植基地52万亩,比2020年增长30%。形成了国道213线—省道103线百万亩林竹种养并举产业带、沐溪河—马边河20万亩茶叶和生态水产产业带、大楠—底堡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模之变,引领农业腾飞
**打破传统发展观念,吸引城市大资本下乡盘活土地。2012年10月,**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县建和工业园区注册成立,集魔芋种植、研究、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出口创汇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农业与国际接轨,带动农民点“魔”成金,生动演绎来自魔芋的“魔力”。
2014年,森态源出口创汇745.57万美元、内销1400万元,创下乐山农产品加工出口的冠军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新锐。原来单纯的农作物生产,搭载森态源的接入,一脚踏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
肩挑两头的森态源,“升级版”生产基地于2015年底全面竣工投产。它偌大的胃口将年吃进鲜魔芋8万吨以上。以8000元/吨市价计算,森态源将为魔芋种植户带来超过6亿元的年种植收益,分布在**及周边屏山、雷波、永善等地。大企业带来了资本,盘活了土地,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目前,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及周边地区发展魔芋28500亩。
内育外引,一手招商引资,一手本土创业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富和乡大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在龙头合作社“益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旭峰”商标“大旗”下,用当地所产猕猴桃经加工包装而成的“旭峰”牌系列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地。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带动猕猴桃种植农户达1.2万户近4.3万亩,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642万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9828元。
专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底,培育了以永丰公司、一枝春茶业、黑凤凰乌骨鸡业为代表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8家,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62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5%。
要种好,更要卖好。近年来,**不断更新冷链技术,延长农产品的“销售生命期”。此外,为了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今年8月**建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基地,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就把自家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在发展电子商务“征途”中,乡镇“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持续发力。该县富和乡引导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代表等,组建富和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探索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现已成功在淘宝开设“老农民山庄”、“长寿村”等网店和微商,销售经营呈节节攀升之势。截至目前,全乡电商共销售猕猴桃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40余万元,有效带动该乡1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目前,**先期与阿里巴巴合作,为山区有机产品发展搭建隐形高速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由县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建设“1+N”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及物流体系,即建设1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N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力争最大限度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
乡村之变 打造幸福美丽家园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川西南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菜园长势喜人……走进**县永福镇万寿村2组新农村综合体,一幅美丽的新村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万寿村村民吴和强觉得,紧邻**竹海景区,坐享半山开阔的观景平台,农村新生活给了他莫大的前进动力:清晨,他从家门口的菜园里摘新鲜蔬菜,回家拧开水龙头淘米洗菜,一家人坐在敞亮的客厅用餐。现在的生活,方便快捷,充满“城市元素”。
新村建设,**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遵循“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理念,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做到新村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让更多农民住得安心、住的放心。
以万寿村为例,新村建设后,腾出土地建起了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上千亩,产业发展焕发了新的活力:发展规模化特色农家乐4家,搭上景区旅游的便车。
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服务业,让新农村建设不再是一次盆景。桃源山居—乌蒙沐歌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樱花公园、龙门峡谷漂流、**竹海等景区景点异彩纷呈,慕名而来的游客赏玩过后纷纷树起大拇指。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农村这些最平常的事情,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投资了近100万元修建农家乐,请了3人,加上自家4人还是忙不过来。”说起这来之不易的“生计”,桃居山居“漓水人家”农家乐业主王燕蓉很满足。之前,王燕蓉一家三口都在外干建筑,一年到头刨除开销也存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家搞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有两三万元的营业额。
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该县一大批农家乐纷纷涌现。目前,全县有50余家农家乐。在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的同时,该县通过乡村游聚拢人气,把苦笋、茶叶、甩菜等特色农产品就地卖出去,实现“**造”飞出大山,飞入大江南北。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交出漂亮答卷。2011年以来,先后投入6.2亿元,完成沐舟路、新利路、沐武路等农村干线公路改造,新改建村组水泥路308公里、机耕便民道746公里、林区生产道77公里。全县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富和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7个、新村聚居点93个、新农村综合体2个,解决了8.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由43%提高到85%。
品牌之变 农产品飞出大山
茶叶加工生产早已结束,**一枝春公司“少东家”杨洋脚步仍在匆忙。新的商标申请,茶叶苗圃管护,贫困户选种指导等一连串工作必须尽快完成,为来年春茶赶市场作准备。
近年来,通过注册“建和”、“仁厚”、“李家山”等十几个茶叶商标,公司赚到了大把的茶叶“品牌钱”。如今,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他只需拿起电话记下订单,就能把公司的茶叶“牌子货”销往省内外的22个“专营连锁店”,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像一枝春公司这样借助商标品牌鼓起钱袋子的情形,并非个案。近年来,该县把商标品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特色产品为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独具竹乡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全县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41个,其中无公害21个、绿色8个、有机10个、地理标志2个,建成“三品一标”生产基地42.9万亩,比重达到84.5%。**猕猴桃、**乌骨黑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枝春”品牌系列产品获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知名品牌”、“**名茶”称号。“旭峰”牌猕猴桃获“省级著名商标”、“消费者喜爱产品”等称号,获得**省特色农产品展览会
“**旅游纪念品金奖”、“旅游特色商品品牌”、“**公众最喜爱十大品牌”。
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品牌辐射带动农民增收,“**造”走出去的步伐铿锵有力。
竹乡沃野铺锦绣,浓墨重彩绘新篇。如今,**农业发展恰逢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展望未来,农业工作将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产品安全性为重点,夯基础、创特色、树品牌、重加工,致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向特色农业大县建设目标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