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工作小结
二零xx年xx省开始实施新课程,历时三年,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那些变化,课堂教学情况究竟如何,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改进?带着这些问题,我校教研室组织各学科带头人,深入高二年级进行听课调研,在各学科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教学情况的了解与思考,现将西乡一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小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和成绩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培训,我校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特别是参加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时两年120个学时的网上学习和县上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新课程理念和高中各学科教材体系,教师的业务素养普遍提高。二是三维课程目标意识显著增强,更加注重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三是绝大多数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新课程结构,教学上对一些知识点不盲目抢时间上难度可求一步到位,而是遵循教材的循环结构实行分步到位。四是校园网、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施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教师能较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五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趋向多样化,在坚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了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倡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动手实践。六是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意识初步形成,在坚持传统考试量化评价的同时,通过批改作业、课堂交流、建立成长记录等途径更加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以评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断完善。七是以学生军训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课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始起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八是初步形成了新课程教学管理体系,编印了《西乡一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九是教科研深入开展,教研室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深入课堂专题调研,各学科通过集体备课,聚焦课堂听课、评课等形式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学校承担“十一五”研究课题三个,其中《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对策研究》已经结题,并获xx省优秀成果奖。十是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各具特色的高效优质课:有的课堂结构合理,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师生有效互动,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的教案设计精心,运用类比等多种方式化解难点,善于突出重点;有的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精讲点拨、讲练结合;有的真实、平实、朴实,知识脉络清晰,运用树图、框图等方式呈现知识,板书布局合理;有的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注重学法指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校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绩是显著的,值得充分肯定,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间发展不平衡。由于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的时间多少的差异和教师本人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以及自身钻研程度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较多的新名词,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念,形式与内容不统一,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系统,片面地认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讲授——接受式学习片面的理解为“灌”,以至于在课堂上该讲的不敢大胆地讲,该讲透、讲到位也未能将透讲到位。二是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注入式讲授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效率”,讲得多,讲的细,以讲代练,以讲代评,课堂上少于提问、少于讨论,学生缺少话语权,思维不够活跃,与精讲点拨、精讲精练、分析启发的教学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我们认为,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缺乏科学发展理念。教师多讲在短期内对提高学生分数方面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不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高考分数的提高,因为这种听来的东西缺乏消化理解容易遗忘,更不利于能力培养;二是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不具体,教师对学生课后系列练习、讲义、试卷的完成情况了解不足;三是新课程理念还没有真正植根于教师心里,教师重教材的研究而轻学生和教法的研究;四是教师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拨雾见日”、“画龙点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
三、几点认识和建议: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成败的关键。教学工作只有围绕课堂做文章,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办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实施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忙而不乱,分轻重缓急稳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尤其是教学管理者,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抓住关键(课堂)、抓住主线(学生的学),对于一些要求高、难度大、耗时多的工作,要做到长计划、短按排,渐进式推进,分步到位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要把课改的重心放在课堂上,牢固树立“课堂立校”的质量意识,要紧紧围绕高考实施新课程,把提高高考成绩与提高学生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起始年级,一定要着眼于高考这个长远,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处理好提高阶段成绩与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切实解决教师讲得过多、过细的现状,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有适当的自主支配的时间,使学生动起来,学生能自己看书学会的,教师就不一定再讲,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教师要在精讲点拨上很下功夫。起始年级的学科带头人,要带头做一些尝试。
3、高效课堂的背后是教师的高素质+吃苦实干的奉献精神,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学习提高,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全面系统了解新课程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谋划教学设计(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有三种类型: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以学——教为主)。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作业,要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作业题,科学合理地调控好难度与作业量,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实施的“361”作业制度值得借鉴,即:要求每位教师抽取30%的作业进行精批,60%的作业进行常规批,对10%的作业进行面批。所谓精批就是要有正确的正误标志,有详细的警示圈点,中肯的作业批语。有时候老师小小的一段鼓励的话语,就能给学生带去无穷的动力。所谓面批就是和学生面对面地批阅,通过热情的话语、情感的交流,指出作业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及时改正,并交流学习方法。每一次精批、面批的学生群体不是固定的,老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把握及时调整,做到公平、公正。不难看出,该校的这种做法很好发挥了作业批改的评价功能,也为教师课堂精讲奠定了基础。
4、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继承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精心组织开展课外专项(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和兴趣活动,活跃学校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