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来,我局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目标,以“法治宣传”育民服务、“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人民调解”和民服务、“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帮矫“两类人群”安民服务等为内容,创新服务机制,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年工作重点及亮点
(一)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打造务实型、清廉型、高效型司法行政队伍
1、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打造务实型司法行政队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锻造过硬队伍的重要保障。我局组织了党总支书记讲党课、领导班子学习讨论会等活动。领导班子针对自身工作进行深刻剖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式方法,认真做好学习和问题台账,撰写心得体会8篇,通过深入学习、认真研讨,真正把严以律己落实到党性修养和工作实践中。
2、抓好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打造清廉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我局组织公证处、局机关、法援处党支部分别于8月4日、8月10日、8月13日召开党支部大会进行了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9月10日,我局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5名委员。在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做到民主评议到位、选举指导到位和请示汇报到位。区直机关党工委分别于8月19日和9月15日批复认可三个党支部和局党总支的选举结果。此外,开展“廉政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组织观看《蜕变的人生》等多部警示教育片,编制《**区司法局**年度纪检工作方案》、《**区司法局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紧密结合各科室(处)和各岗位的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分解廉政风险点,配套防控措施,使反腐倡廉工作与司法行政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并进,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局面。
3、强化局机关各项工作机制,打造高效型司法行政队伍。一是狠抓全年各项工作落实。对照上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编制《**年度工作要点》、《**年区司法局工作(区绩效评估指标)督办表》,拟定了10大工作要点,分解考评内容41项,为年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局在**年全区年度绩效评估排名中位列第12,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区A类17个单位中分别排名第7、第8和第6,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准确把握和执行信息公开的原则和要求,刊印《**司法简报》9期,局门户网站发布工作动态103条,通知公告45条,围绕局重点工作开展了5次民意征集及情况反馈,确保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截至11月底,各科室(处)报送至信息组的信息共101条,被各级刊物采用数**条,采用率为84.1%。三是强化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组织开展协同办公系统操作培训和信息安全知识在线培训,截至12月18日,全局公文流转文件数3968件,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四是完善财政管理机制。规范“三公”经费使用,通过局门户网站将预决算信息予以公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以“六五”普法总结验收为契机,着力推出一批受欢迎的普法公共产品
1、打开新思路,组建首个“民间普法咨询智库”。完善普法决策机制,建立普法咨询制度,设立普法咨询委员会,调动社会资源为区政府在普法方面的“顶层设计”提供“独立意见”和“专业咨询”。目前,已有普咨委委员9名。
2、启发新思维,组织全区公务员带头学法、守法。把宪法和法律列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组织全区公务员参加了全市网上法治教育培训学习,向全区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行政诉讼典型案例评讲》。
3、建立新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我局(普法办)和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联合发布《**区落实行政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并举行了全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会议暨责任状签字仪式,在全市率先建立起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无缝衔接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考核通报制度、第三方督查评估制度、执法告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以案释法制度五项举措,切实促进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实质落地。
4、探索新模式,实施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结合国民教育,我局策划推出了法治教育创新项目——“新雨计划”,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新模式。项目共吸引了100多名志愿律师参与,打造了首批由专业律师组成的“新雨”普法讲师团队,开发完成了20多门新颖的主题法治课程,进入多所学校讲授法治课近百场。“新雨计划”成功入选**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计划。
5、搭建新平台,发挥“法治城区众议汇”作用。搭建公众参与法治公共事务众议平台,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以论坛、沙龙等活动形式,围绕不同主题讲法宣法,先后组织“在法治视野下的一流法治城区建设”、“行政执法的程序正义”和“律师之声”等多场主题活动,为法治城区建设汇聚民智民慧。
6、建设新阵地,设计并发出特色法治文化名片。依托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特色“法治文化基地”,打造出法治大讲堂,法治文化创客中心、法治图书馆、公众模拟法庭、法治文化走廊等特色功能板块。目前,法治图书馆收藏法律图书上千册,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为法治文化公共产品和创意机构的孵化、培育和推广基地。
7、善用新媒介,借助网络技术开展“微普法”。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平台,完成“**普法”的升级改版及“法润**”和“法治社区”两个微信平台研发启用,充分利用新媒介跨越时空的特点,实现普法推送、普法交流和法律服务监督的有机对接。
其中,《**新雨情》获得“**年中国公益映像节政府类最佳作品奖”。且圆满完成了省、市检查组对我区“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并在各类主流新闻媒体上对我区“六五”普法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区居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以“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年,我区初步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阶段我们主要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拳头产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现有3个科室、4个窗口、16项非行政许可事项、30多名工作人员进驻, **年10月底正式对外运行。中心设置接待服务大厅,主要综合辖区各类法律资源,构建一站式、多功能、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法律服务。大厅还划分出咨询接待、服务窗口、办公服务三大功能区,且配备LED电子触摸屏查询终端,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管理、司法公证、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法律领域的服务产品。
2、举办了调解技能大赛及调解案件展演。为了激发广大人民调解员学业务、比技能的热情,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4月20日,我局举办了第一届人民调解员调解技能大赛总决赛。另外,为了在全系统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5月6日在**会堂举行了庆“五一”、“五四”暨第三届职工技能大比武展示活动,将部分获奖人民调解案例公开展演,以案说法,现场解说。
3、开展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5月,以“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主题,在辖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共组织集中宣传活动28场次,举办法制讲座**余场次,法律知识有奖竞赛40场次,接受法律咨询32000余人次,全区群众受教育面达**%以上。
4、强化人民调解“**模式”。按照“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供给模式在公安派出所、驻交警大队、法院、公立医院、公交场站、信访综治中心调解室,配备了法律专业人民调解员119名,共计投入经费1011.5万元。
5、全面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和调解小组三级调解网络,目前已建立社区调委会5个,街道调委会10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14个,物业纠纷调解小组139个,设立20个以上政府购买服务派驻调解室;二是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人员结构日趋优化,目前全区共有调解人员1**6人,形成了“以专带兼、专兼结合”的调解员队伍组织体系。在完备的组织体系下,人民调解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纠纷,**年我区各级人民调委会共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8**宗,成功调解11629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7.8%。
6、率先全面落实人民调解“一案一补”。我局出台了《**区基层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试行办法》,对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原则、使用范围、对象、标准、申领发放、要求等都作出详尽的规定。据统计,今年以来各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申报案件补贴1234宗,其中简易纠纷810宗,疑难复杂纠纷223宗,重特大纠纷201宗,案件补贴发放到位,共计53.48万元。
(四)以“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为重心,积极发挥管理与服务两大职能作用
1、营造律师党建工作新生态。创新设立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并依次推出信仰工程、培养工程、先锋工程三个项目。通过信仰工程,依托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形式及时传达最新党建知识和要求,并开展遵义红色革命之旅,推动律师党员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和推动主动践行革命精神;通过培养工程,加强爱国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先进性教育,发挥党校教师、先进党员、资深党员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律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先锋工程,引领律师党员参与**区维德志愿法律服务中心、**区青年律师服务团活动,并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河源对口扶贫支援工作为群众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和扶贫帮困服务。
2、打造社区法律顾问2.0版本。截止至今年11月30日,社区法律顾问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5350件。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基础上,积极因地制宜创新,力争自选动作有特色。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微信网络平台,创新实现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提质升级。通过采取O2O(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为群众提供跨界无缝且体验亲和的服务,将原本一名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社区所有居民的1.0版本,升级为每一名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所有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的2.0版本。在10月27日的全省“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检查中,**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优异表现获得了省检查组好评。
3、开展筹划成立国际法律服务中心调研。调研先期,成立了包括资深媒体人、法学专家、政协委员、NGO组织负责人、专业涉外律师的调研组,为整个调研奠定了视野多元的基调。通过走访多家高端涉外律师事务所和社会组织,撰写了《关于设立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创新性提出“官办—官助—民办”三步走的模式。通过调研,成功完成了以最少的公共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设计,并为**区促进其他专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先期示范。
4、积极探索公职律师队伍建设。为助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形成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优势互补和多点发展的生动局面,我局前往广州、佛山、珠海三地,开展了探索公职律师队伍建设的调研。调研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撰写了《关于成立公职律师事务所探索公职律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为**度身制作了设立公职律师的步骤和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
(五)以“教管结合”为主线,着重抓好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和社区服务的落实
截止到今年12月25日,累计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08人,解除社区矫正人员355人,现在矫社区矫正人员253人。共有安置帮教人员357人,帮教率达到**%,安置率达到100%。
1、依法依规及时做好衔接和接收工作。根据《广东省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细则》,严格依法依规及时办理接收手续。截至12月25日,共收到法律文书3**件,收函**件。一年来,没有出现衔接接收违法情况。
2、强化入矫教育,把好矫正入口关。重点抓好新入矫人员的教育,强化身份意识,学习矫正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使他们能自觉接受管理。截止至12月,对146名新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以定期宣讲、行为引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入矫集中教育模式,并将此模式常态化。
3、严格落实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工作。要求矫正人员定期提交思想报告,按时报到,定期面谈,严防矫正人员脱管。在重大节日前夕,特别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强调社区矫正法律法规,防止了重新违法犯罪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4、创新社区矫正教育学习模式。为了落实社区矫正人员8个小时教育学习,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资源,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7月开始推出“以矫带矫”教育学习新模式,以及“以授代学”奖励机制,目前共有4名矫正人员上台授课。
5、规范心理矫正,拓展服务形式。今年,我局联合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中心,有针对性的对矫正人员开展心理矫正辅导。今年以来,共对137名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撰写评估报告;组织2 场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两期团体心理辅导,共16次辅导,服务矫正人员16人;帮助18名矫正人员做了37次“一对一”心理咨询。购置心理沙盘设备,布置心理咨询室,为日后心理矫正工作提供专业辅助。
(六)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使命,规范开展法律援助服务
截止至12月18日,全年共解答法律咨询5**2个,同比**年增长5%;提供法律援助1176宗,同比**年增长30%。
1、设立“**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今年5月,区司法局与区委统战部在区法援处共同设立“**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组建了包括汉、苗、满、回族等民族在内的执业律师“**区少数民族法律顾问团”,通过法律援助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年,为18名少数民族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2、设立区法援处驻看守所工作站。今年6月,优选执业三年以上且具有承办刑事案件经验、无不良记录的10家律师事务所共12名执业律师,纳入刑事速裁案件律师库。7月,区法援处驻看守所工作站挂牌试运行,为市区一级第一家规范运作的驻看守所工作站。截止至12月18日,共提供刑事速裁程序法律帮助164宗。
3、将来深建设者列为法援重点对象。截止至12月18日,共审批提供1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法律援助22起480件,涉及员工人数480人,涉及标的金额1200余万元。启动外来在深建设者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涉及10人以上的群体性纠纷优先受理、免于经济状况审查、指派富有办案经验的执业律师提前介入,依法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等法律途径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4、建立访前法律工作室工作机制。9月,区司法局印发《**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办理访前法律工作室分流案件管理办法》和《访前法律工作室律师工作职责与行为规范》的通知,试行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退出普通信访领域后有效善后衔接机制。
(七)以“为民办证、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
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40**6件,日均办证155件。
1、顺利完成小汽车增量调控公证任务。接到有关小汽车限购公证的通知后,拟定了《关于办理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所涉及公证的方案》,成立现场指挥部以及多个功能小组,在无一事故、无一投诉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小汽车限购公证前期受理工作。共受理了4145辆小汽车增量调控的公证申请。截至10月底,共出具小汽车增量调控公证书35**份,基本完成了小汽车限购公证的任务。
2、创新公证员进社区活动的方式。一是精心部署,落实到位。为顺利开展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认真做好活动方案。二是认真开展,创新方式。安排5位公证员分两批依次进入10个社区,通过现场咨询、有奖问答和社区课堂宣讲等形式来开展公证法律宣传活动。据统计,共接待社区居民和其他群众在800人次以上,派发公证法单行本200本,派发各种办理公证指引4000份。
3、升级公证办证系统以提高办证效率。系统升级之后,提升了办证效率,修补了部分旧系统存在的小缺陷,方便了当事人办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普法工作方面:一是“谁执法谁普法”机制的落实有待统一认识、完善机制、深入推进;二是普法志愿者的培训有待加强;三是社会组织在普法领域的活力有待进一步调动和提升;四是普法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在律师服务方面:一是组织活动开展的有效程度仍需加强;二是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对律师党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相对缺乏。
(三)在法援工作方面:区法律援助机构面临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影响,无法适应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法律援助覆盖面的工作要求。
(四)在公证工作方面:在服务工作中,个别公证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出现对当事人不耐烦的现象;开拓业务的干劲不足;部分公证人员办证较粗糙,对材料审查不够细致;理论研讨氛围不够好等。
三、明年工作主要思路
**年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战,是继续紧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主旨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增强全社会积极主动厉行法治的重要一年。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依法治理的**样本,成为我局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做实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以服务网格为基础,优化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点),利用在区、街道设置的法律服务中心(站),以及在社区设置的法律服务点,整合完善各专门性法律服务窗口,形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扁平化”发展。
(二)做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动我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我局将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从四个方面加以提升:一是整合资源,打造链接区级层面和街道社区层面的社区法律顾问服务体系;二是关注需求,加快推进社区法律顾问服务项目系统化和精品化;三是拓宽视野,互联互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法律顾问队伍体系;四是踩准节奏,及时开展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三)做深人民调解“**模式”。人民调解“**模式”为**区首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使人民调解“**模式”朝纵深化发展,焕发出持久活力,要加强与西北政法大学的理论合作研究,共同破解现实发展问题。同时,在管理体制、工作领域、运行模式、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上仍须下足功夫,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加强调解保障工作等,推进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沿着法治化轨道发展。
(四)做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在继续狠抓“两八”矫正制度,力推心理矫正服务等重点工作之余,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一是立足我区社区矫正实际,尝试电子监控(如定位手表、电子脚镯等)试点,提升监管的即时性;二是结合我区矫正帮教实际,试推行“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矫正和人性化帮教,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
(五)做大**区国际法律服务。新形势下,专业服务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法律服务业是专业服务业门类下的代表性产业。大力发展国际法律服务,成为我区在专业服务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风景。为此,一是要落实国际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场地,提供先期咨询服务;二是开展国际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宣传,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打下社会基础;三是组织国际法律服务培训,提升全市律师从事国际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开展国际法律服务人才先期摸底,建立辖区国际法律服务人才库。
(六)做通“+互联网”法律服务。在已建成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基础上,贯通信息化建设,搭建联通服务站点和服务资源的网络平台,并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指挥、监控、应答、支援各个网格的运作,提供“无阻隔、不打烊”的基本法律服务。继续完善“**普法”、“法润**”和“法治社区”三个不同功能的微信平台,真正实现信息推送、工作交流和服务监督的有机对接。
(七)做好“七五”普法开局工作。认真谋划我区“七五”普法规划,在多个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推动全民普法守法和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城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机制,促进大普法格局的实质落地;二是扩大普法的社会化,融合各种社会力量,构建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发力,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普法新格局;三是提升普法的专业化,构建以法律专业人士为主体的普法专职和志愿者队伍;四是把普法的重点从“法制宣传”转移到“法治教育”上;五是加强普法规划、项目设计、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提高普法效果。
(八)做专**区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如何全面提供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突出**法律援助的品牌效应,是今后工作需要认真思考总结的问题。对此,一是要大力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工作。二是要探索法律援助队伍专业化发展模式,根据案件不同类别组建民事行政类、刑事类法律援助专门服务团队。三是要完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四是要探索法律援助宣传新媒介、新模式,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提升**法律援助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