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财政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工作回顾
**年,发展和财政局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区各兄弟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发展目标,按照城市管理治理年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为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回顾**年,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部门职能,引领新区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
坚持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密切关注新区经济运行形势走向,全面加强数据调查研究和预警监测工作,及时向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汇报经济运行情况,找准问题,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各项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年初任务计划:地区生产总值(GDP)726.39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4.31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07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302.48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增长7.8%;进出口总额107.93亿美元,下降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亿元,增长17.2%;全口径税收收入108.58亿元,增长11.5%。
(二)抓规划引领,不断谋划发展新路径。一是高质量完成新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目标定位,提出“两城两带”发展新格局。二是编制出台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去产能促转型、降成本优环境、补短板惠民生三个行动计划,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步伐。三是围绕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产业空间等7个方面出台《**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加快构建新区现代化梯次型产业发展格局。四是研究出台《**促进消费增长扶持办法》,加快提升新区整体消费环境,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五是出台《**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新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管理制度,加快实现新区创新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六是开展新区科技金融研究工作,谋划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开展贷款贴息、风险代偿等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新区产业发展。
(三)抓国家试点,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一是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推进,调研成果《新型城市化的**实践》入选《**市改革创新丛书》,圆满完成国家城镇化试点年度评估工作,新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土地制度创新等工作经验获得发改委评估小组的高度认可。二是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面开展,12个列入国家补助计划的建设项目和23个自主实施项目完成投资38.4亿元,均达到计划总投资的五成以上。三是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出台《**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共10个子项目的项目包,实现PPP总投资约15.25亿元,占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的35%以上。
(四)抓项目统筹,建设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围绕新区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压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从838天压缩至217天,全年下达计划42亿元,拨付资金25亿元。二是利用多个协调平台,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市投区建任务逐月分解,及时研判年度任务完成预期及有关问题,**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12.2%,全面完成全年固投目标。三是积极推动新区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29个重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8.50亿元,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目标。四是顺利承接市事权下放的治水提质(含污水管网)、地面坍塌隐患治理等方面的投资审批权限,全年共批复项目14个,总投资14.08亿元。顺利承接市事权下放的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工作,制定《**重点产业项目遴选规程》,抓紧开展科陆电子、中集集团、丹邦科技、华星光电G11项目的遴选工作。五是出台《**强基惠民专项工作方案》,2年内安排专项资金8.80亿元,全面提升社区的软硬件设施水平。
(五)抓财政引领,预算管理能力不断增加。一是新区全口径税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内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7.2%,统筹盘活存量资金25亿元用于目前新区亟需的产业用房购置、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二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将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计划纳入2017年部门预算编报。提前制定新区综合体地块出让收入**-2017年支出安排预案,将财政资金优先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强基惠民等重点领域。三是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将支出进度纳入新区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出台《**办事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案》,积极推进落实办事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全覆盖。四是自主研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接地气会计服务”理念,兑现了“3个工作日内完成合规单据的支付、每月10日前出具财务报表、15日前完成财务资料归档”的服务承诺,新区会计核算及支付效率在**市各区处于领先位置。
(六)抓整合转型,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强化。
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原办事处下属企业上收新区管理工作,制定新区国企分类改革发展方案,对国有企业重新定位,分类整合。实现企业瘦身,促进“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工作,本年光明集团完成了2家僵尸企业出清工作。注资新区城投公司18.58亿元,支持其参股天安云谷项目。将45家新区行政事业单位纳入新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管理固定资产12.4万件,账面价值达10亿元。完善社区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制定集体“三资”交易暂行办法及**年社区集体公司资金资产资源交易目录,**年9月1日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资产监管及财务监控平台上线工作。大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开展非农建设用地调查摸底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数据。
(七)抓统计监测,统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发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按时高质完成专业定报和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定期出版统计刊物、月度经济运行简析等分析报告,及时动态反映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地走访新区50强企业和重点企业,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作出重要贡献。有序实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圆满完成遥感监测引导和辅助工作,顺利完成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试点工作。
(八)抓事故核损,善后保障工作顺利完成。积极开展“12?20”受影响企业损失评估,先后出台了《“12?20”滑坡事故受影响企业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评估组总体工作方案》等多份文件,负责评估的38家I类企业全部顺利签订垫付协议,完成各类善后扶持资金复核152笔,金额累计达9756万元,先后两次向市政府申请调拨事故处置经费11.42亿元。不分昼夜连续奋战60余小时完成“12?20”垫付物资搬迁工作,共出动人员600余人次,动用各类型车辆28辆,完成了53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近五千类、数万项物资的搬迁工作,保证了恒泰裕工业园整体清拆工作的顺利开展。
(九)抓“两学一做”,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全局组织开展了5次专题教育学习讨论会,8场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全局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
此外,我局在《光明信息》等刊物发表信息45篇,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业务973笔,发放入户指标卡1106份;评审项目总计70个,申报金额约108.09亿元,批复项目建议书90个,可行性研究报告8个,初步设计及概算77个,资金申请报告21个;完成120个快速充电桩的建设目标,受理完成11所民办中小学的调价申请受理,对新区21家收费单位20个收费项目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完成涉案物品价格鉴证601宗,鉴证标的金额520余万元。
二、**年工作计划
**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聚焦大企业、大项目和“两城两带”重点区域建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将**建设成为发展水平更高、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的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
力争2017年**主要经济增长实现以下目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至少完成815亿元,增长9.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0亿元,增长9.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0亿元,增长9.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亿元,增长23%;
——社消零总额预计完成119亿元,增长8%;
——进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增长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5亿元,增长2%;
——全口径税收收入118亿元,增长10%。
第一,以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在统筹新区产业发展和改革创新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全面推进新区“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展新区“十三五”规划宣传,通过登报、巡展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社会认知度。出台新区“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规划纲要》实施的长效机制。强化总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将规划指标体系、重点工程项目分解到新区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明确时序进度,推动规划中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和落实。建立规划评估考核机制,按照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和任务分工,严格考核新区各有关部门、各办事处,狠抓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重点工程的推进情况,确保新区“十三五”规划的全面落实。
二是全面推动落实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集聚、产业资源集聚等七个方面的行动,重点突出抓好产业空间拓展、旧工业区改造、招商选资、产业新动能培育引进等工作。年内出台新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地块完成出让并动工建设;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设立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在贷款贴息、风险代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资本支持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完成对科陆电子、中集集团、丹邦科技、华星光电G11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的遴选工作,做大做强做优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每半年对行动计划的工作进度进行评估,加强对责任单位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全面推进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促进消费升级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区位、空间、绿色生态优势,从改善提升消费环境、大力发展新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三方面着手,以商贸基础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网络消费、新兴服务消费等为主攻方向,集中各要素资源在消费供给端发力,推动消费供给从量变加快向质变跨越升级,构建消费、产业、创新互促同进的良性循环圈。年内重点推进华侨城特色小镇建设,选取1-2条街区开展特色商业街区试点示范。
四是继续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批复精神,继续加强与外部智库合作,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七项改革试点任务,年内重点做好试点中期评估迎检工作,提前部署各项准备工作,以特色小镇为抓手,积极探索试点新路径,全面总结新区各项改革试点,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光明模式”。
五是继续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拨付规定落实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资金拨付计划,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推动循环经济网络平台项目建设,汇聚全国循环化改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资源,打造全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集成区。
第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片区打造和城市品质提升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抓政府投资引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对照特区一体化各项指标完成进度,切实加大对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2017年新区安排政府投资50亿元,确保凤凰城片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确保一体化各项指标达标,强力推进和保障地铁6号线、大外环高速、中山大学**校区及附七医院、市第十高级中学、新区外国语学校、茅洲河综合治理、城市更新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完善和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是抓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进一步强化任务分解,加强项目协调与考核,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分层分级分类分重点协调推进。年内重点推进光明天安云谷、星源材质二期、鹏桑普、典邦科技、高科、库马克、奥特迅、卫光生物等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0亿元,推动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大片区”城市更新战略,着力挖掘突破口和落脚点,优化流程机制,年内重点推进元昇厂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约60亿元,通过大面积的旧村改造和旧工业区更新,全面提升新区城市面貌和产业空间。2017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7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
三是抓项目储备落地。重点围绕新区“十三五”规划项目库清单,不定期对储备项目库进行梳理评估,按照项目的可操作性和成熟度,有序推进161个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约2500亿元,争取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能成功落地并顺利开工,进一步增强新区的发展后劲,为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提供支撑。
四是抓项目进度管理。利用《**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库》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中),对重点交通、教育、卫生、治水提质等项目逐个研究,科学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包括前期工作完成时间、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厘清工作责任,倒排时间节点,每月对各建设单位的工作进度进行考核通报,力促政府投资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目标。
第三,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资金引领和改善民生上谋求新突破
一是建立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编制体系。综合评估新区财政保障跨年度平衡能力,尽快构建新区预算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组织新区财政项目库建设,细化预算项目支出管控,强化新区财政引领和调控能力,将财政资金优先投向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民生基础设施短板等民生大福祉领域。
二是巩固和加强新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果。各办事处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2017年改革单位与资金范围做到100%覆盖,加强国库现金的统筹调配;合理利用国库现金管理手段,实现新区国库现金增值保值。
三是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继续以绩效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财政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完善绩效自评抽查机制,督促评价结果整改落实,实现新区绩效的长效化管理。
四是积极统筹推进新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发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建立供应商库,简化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流程,总结建立行业标准和定价系统,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具体的参考标准。
第四,以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核心,在企业服务和统计监测上谋求新突破
一是积极实现统计工作和企业服务的有机结合。整合局内各项资源向统计工作倾斜,围绕新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把服务新区50强企业和新引入企业、新落户企业、新开工企业等作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增量产能放在统计工作更为突出的位置,在重点产业项目遴选、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支持等方面全面与统计工作的衔接,在谋求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同时,全面提高企业服务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各类统计调查活动。围绕新区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加大新区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协助企业解决在统计报数的问题和困难,深入挖掘统计数据潜力,做到应统尽统,不漏不重。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体系。围绕法制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办法,确保源头数据准确性,围绕数据求质量,着力增强统计准确反映经济的能力。总结往年经普、人普的相关调查经验,继续做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完成人口变动、小微企业等多项调查工作。
第五,以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为目标,在企业转型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一是组织国有企业落实分类改革方案。按照国企分类改革发展的要求,组织光明集团、新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国企分类改革各项工作。研究光明集团的适度授权和市场化运营工作,出清重组集团“僵尸企业”;积极推动华侨城光明小镇和光明天安云谷建设工作。
二是规范新区国有企业运作。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完善改革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区属企业修订企业管理制度,增加党建内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及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统筹协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安排,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
三是推动社区股份公司转型发展。以新区办事处分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政企社企分开改革。开展新区各社区股份公司“三资”清查工作,摸清各社区股份公司家底,建立“三资”台账,纳入“四个平台”进行监管,确保集体经济底数清晰、管理运作规范、监督常态有力,社区监督管理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完善社区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权改革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制约。
第六,以素质提升为抓手,在队伍建设上谋求新突破
一是开展干部培训活动,提升服务发展能力。让每位干部职工进入一种奋发有为的“战时状态”。狠抓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培训,支持干部职工到科研院校学习提升能力,开阔眼界,提升视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跳出光明看光明”。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深入思考,站在新区的高度谋划发展改革。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示范,提升贯彻执行力。巩固和拓展好“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强化项目、财政、国资等制度刚性约束力,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讲党性、讲规矩,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项目统筹、资金安排、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能力,强化执行、推动落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