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总体部署和市属医院标杆引领的全市定位,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动力,以“医院管理提升年”为主线,以提高市民看病就医满意度、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环境为重点,全面谋划布局“十三五”期间市属医院改革发展任务,在推动市属医院提升水平、改善服务、优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年工作
(一)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1. 优质资源供给能力稳步上升。目前,市属医院共有开放床位11201张、执业医生6146人、注册护士8223人,同比去年分别增加1203张、514人、887人,增幅分别为12.0%、9.1%和12.1%。
2. 服务效率维持高位。完成门急诊总量1708.42万人次、出院45.20万人次,分别占全市公立医院总量的24.6%、39.1%,同比增幅分别为6.4%、8.4%;病床使用率为95.8%,高于全市公立医院平均水平(91.6%)。
3. 医疗费用增长控制较好。市属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340.1元、每住院人次费用12741.3元,同比增幅均低于全市医院平均水平(门诊次均费用增长:市属医院5.8%,全市医院7.2%;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市属医院4.1%,全市医院12.7%);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占比)为30.4%,低于去年的31.1%。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 推动医疗技术持续提升。
(1)以“三名工程”为抓手,推动诊疗能力跨越发展。一是深化“院校合作”模式。积极与北京大学、**省口腔医院等单位就分别来深举办8家新建医院开展洽谈;完成萨米国际医疗中心项目签约。香港大学**医院初具“三甲”医院服务能力,年门急诊总量已达135万人次。南方医科大学**医院加快发展,日均门诊量突破1200人次、开放病床突破300张,开业首年即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零突破”(2项);医科院肿瘤医院核心管理团队、诊疗专家团队已来深工作,目前医院开放床位已达175张。二是着力提升名医团队引进效能。组织各医院结合自身优势有序引入三名工程专家团队;**年,市属医院新增三名工程落地团队39个(累计达61个)、预立项团队69个。强化对引进专家团队工作质效的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年,各医院依托引入的专家团队共开展疑难手术829次(同比增长141%)、选派人员外出进修917人月(同比增长324%)、举办国家级以上学术会议153次(其中全球性27次,亚洲区域性14次;同比增长665%)。肝移植、自体肺移植、子宫肌瘤无创治疗等新项目填补市内空白;心血管超滤治疗开创省内先河;室壁瘤隔绝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孕周最小超早儿抢救以及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局灶性肌张力障碍、超大型复杂脊柱侧弯救治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以品牌学科为重点,推动综合竞争力日趋增强。一是实施“院有重点、科有特色”发展策略。完成市属医院学科建设动态观测项目。出台了市属医院学科发展十三五规划、品牌学科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遴选与考核方案等规范;遴选确定并重点扶持60个品牌学科建设。**年,结核病学、泌尿外科等8家市属医院的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名;传染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心外科、眼科、检验医学等6个专科综合实力进入华南地区前5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科声誉排行榜)。如:市儿童医院成功抢救一名罕见竹竿贯通伤患儿,儿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6名(医信天下,**年度中国医院影响力专业排行);市康宁医院精神医学科综合实力连续六年位列全国10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佳专科/专科声誉排行榜)。二是推动医学科技创新。遴选确定了30个医学创新平台发展目录。在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中增加相关内容的分值比重(百分制;由8.5分提高到10分),着力引导各医院强化科研、教学工作。**年,市属医院新增国家级科研立项3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新增国家级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和医疗器械公共研发平台达到24个;获得国际/国家专利191项;每百名医疗技术人员科研经费达到289.1万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分别在《Nature Methods》、《Science》发表论著1篇(影响因子分别为32.1、32.5)。
(3)以人才梯队为支持,保障医院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全面落实全市人才优先发展、临床实用型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出台了市属医院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其行动计划。协调优化医疗紧缺人才目录,针对市属医院放宽了专业(新增重症医学、康复等10个专业)、年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50周岁)等限制条件。将。**年,市属医院共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进修203人次(其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97人次);共引进和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7人(其中:国家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6名,临床实用型人才12名),引进紧缺医疗人才58名,公开招考职员373名。二是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组织市属医院全面完成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及整改工作。**年,共完成结业学员的分配317人;招录住院医师(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804名(含市内外定向委培、非定向委培学员),是上年的2.63倍。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省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三是提升高校附属医院建设水平。出台市属医院高校附属医院建设指导意见、教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强化各医院与高校在医教科以及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合作。**年,各医院共完成学生带教3853人次(其中:本科生带教2651人次、研究生带教1202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0.1%和24.2%)。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在北大**医院挂牌运作;香港大学**医院成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学基地;市儿童医院成为汕头大学**儿科临床学院(将于2017年9月招生,首批30名,采用全英教学、实施美国执业医师考试、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三方共同办学)。
2. 推动诊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1)打造便捷高效的院内诊疗服务流程。深入实施“优化诊疗服务安排 改善市民看病难问题”专项行动(共3个方面7个专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服务。推进社保在线支付:市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等6家医院实现社保人群在线支付功能,累计支付金额已达600万元。北大**医院成为**首家实现**省异地医保即时结算综合医院。推广预约诊疗:市属医院预约门诊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77.2%(全市为48.2%);此外,为引导市民科学就医习惯、遏制“黄牛”倒号行为,市儿童医院等3家单位试点实施了非急诊全面预约和预约挂号实名制服务(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此外,各医院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信息便民服务(如:“云胶片”、“智慧药房”、远程查房、诊间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以及全自动发药机、护理机器人、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无线生命体征采集系统、智能采血系统等新项目让人耳目一新)。二是推广整合医学/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各医院通过优化科室、窗口布局,将相关科室聚集到同一区域等方式,极大的减少了市民院内转诊和跑腿。目前,市属医院已建成专病诊疗中心39个(如:市人民医院,早癌筛查中心;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急救医学部;北大**医院,12个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港大**医院,5大卓越中心;市儿童医院,学科综合门诊及难治性癫痫联合门诊;市妇幼保健院,母胎医学中心及“一条龙”体检;市眼科医院,眼科专病诊疗中心等)。上述举措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患者非诊疗等候时间;市属综合医院的患者全流程就诊时间减少到2.5小时左右。
(2)着力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一是优化专家进社区服务安排。在临床诊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健康教育服务内涵;实施常态化工作督导。**年,派驻专家共服务门诊病人88361人次,指导社康医生诊疗48744次,组织技术培训1452次,举办健康讲座1090次。二是强化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各医院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专科联盟建设;目前已成立了心血管、眼外伤、康复、脑卒中、胸痛、精神卫生、儿科等7个专科联盟。如:儿科医疗联盟,通过全面开展号源共享、双向转诊、技术支持、远程会诊等方式,有效推动儿童普通疾病和常见病在基层医院解决;脑血管、心血管两大质控中心采取“互联网技术+基地网络医院”模式,联合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心脑联合救治的溶栓地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两千万人口的卒中和心梗联合救治网(其中:脑血管病救治与质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发展基地网络医院22家,脑卒中患者入院到溶栓时间由原来的72分钟缩短到53分钟;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市心血管医院),已发展基地网络医院87家,心梗患者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最短时间仅13分钟)。
(3)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一是推动医疗质量认证。组织各医院积极推进三甲评审/复审工作。3家市属医院通过ISO15189临床检验实验室认证(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市妇幼幼保健院);北大**医院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情况评定量表获国家临床治疗标准认证(**首个临床治疗国家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市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儿童早期遗传疾病的筛查与救治,全省唯一)。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启动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认证工作。二是完善临床质控体系。新增启用8个质控中心,市属医院质控中心总数达到19家。各质控中心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本专业质控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学科评估等工作(如:市病理诊断与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全市41 家医疗机构病理科全面开展了病理质量监测与考核;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对市属11家医院和6家区属医院进行了年度血细胞计数质量飞行检查)。三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住院病人核心诊疗质量考核、护理风险防控、院感控制以及“品管圈”等要求。**年,市属医院临床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全市医院平均水平(98.3%vs94.5%,97.9%vs92.3%)。
3. 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完善
(1)抓医改关键环节,保障医院发展政策环境。一是完善医院投入保障机制。配合市财政部门等拟订了《市属医疗机构运营补助实施细则》,启动了《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实施细则》修订工作,落实了**-**年市属医院非医方责任医疗欠费补助,基本完成了1400余名历史遗留减员人员房改住房补贴发放等工作。二是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整院推进方面,指导北大**医院、市眼科医院2家试点单位拟订了改革实施方案。分步推进方面,拟订了院长职级制实施方案,护理时数研究取得初步进展,初步构建了覆盖市属医院85%职工范围的“管理系列+临床系列+护理系列” 人员岗位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三是推进医疗收付费制度改革。医疗收费方面,联合市发改委完成了港大**医院住院诊疗服务部分费用180元打包收费试点评估;在港大**医院实施了10个住院手术病例打包收费。医保付费方面,与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就开展DRGs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取得共识;并联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开展按DRGs医保付费制度项目研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配合市卫生计生委完成了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方案制定、论证、修订等工作;启动了第一阶段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
(2)抓监管核心举措,落实出资人责任。一是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在全面实施医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新增医院管理团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其薪酬、任免、评优评先等挂钩;重点考核医院领导班子对年度重点任务、专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旨在强化医院管理团队对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驱动和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出台了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启动了市属医院总会计师遴选工作。制发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其清理报废处置实施细则,明确了全流程的资产处置程序;同时将单件净值20万以下设备的清理报废权限下放医院,提高了办事效率。强化医院财经审计工作,启动了11家市属医院领导换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成了港大**医院医疗专家和管理团队服务经费审计等。三是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建设。精简医院行政职能科室设置,科室数目及人员职数分别较精简前减少了35.2%和18.7%;实施了推动医院管理团队及其后备人才系列培训项目,举办医院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等专题培训15期。
4.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1)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资源供给。目前,市属医院共有新改扩建项目26项,其中新建项目9项、改扩建项目17项(迁址重建项目1项)。一是新建医院建设方面。萨米国际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全面开展开业筹备;市平湖医院进入基坑施工阶段。二是现有医院改扩建方面。市心血管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已进入内外装修和机电安装阶段;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市健宁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正在主体施工;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二期工程正在基坑施工;香港大学**医院科研楼、南方医科大学**医院二期、医科院肿瘤医院**医院改扩建一期、二期以及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2)扎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一是重大传染病。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任务,建立了“不明原因病原快速诊断平台”,具备了第一时间筛查鉴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并精准治疗的能力。**年12月至今共收治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4例,其中第一例已痊愈出院,其他3例病情稳定,救治水平国际领先。二是妇幼保健。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开设了“二胎门诊”和“二胎生育绿色通道”以及“高龄辅助生育综合门诊”等特色项目;建设“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联盟”,打通了急危重症孕产妇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三是精神卫生。市康宁医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访视、管控和应急处置等流程规范;积极承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主场)活动;获得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评估第2名。
此外,我们持续完善医患纠纷防范制度,实施“警医联动”,对暴力伤医实行零容忍。创新宣传工作方式,在中心书城举办健康会客厅活动(已举办8期),采取专病防治讲座+义诊的形式,增加市民健康管理意识;开设院长对话日活动,邀请患者代表与医院管理层、科室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搭建医患沟通新平台。
二、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战略部署的基础上,相继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出了要求。1月5-6日,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基本方略,抓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与价格、分级诊疗等重点,把医改向纵深推进。1月13日,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突出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深化医改、继续改善医疗服务、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督等九大重点任务。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把满足人民需求作为最终目的,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从“治疾病”向“促健康”转变。
市属医院作为全市医疗事业发展引擎驱动,推动市属医院率先建成一批国内知名、华南地区领先的高水平医院;发挥市属医院技术、资源优势,立足共享、支持,主动推进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办医模式、运行机制、监管模式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标上述任务要求,市属医院在改革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1)品牌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学科少;科技创新、医教研协调发展能力较弱。(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知名临床诊疗专家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二是分级诊疗运行机制有待完善。(1)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不足,与分级诊疗制度安排有差距。(2)智慧医疗服务与市民期盼还有差距,市民大健康数据尚未有效整合并互联互通;各类信息化便民服务未形成系统化、统一安排。
三是医院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1)人财物等运行监管尚未全面实现实时抓取、动态建设。(2)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人事薪酬、补偿机制有待完善。(3)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未形成制度安排。
四是医院文化建设有待强化。职工对医院文化的理性认知不足,而医院在执业环境、职业发展平台、文化娱乐生活等文化建设激励机制上亦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安排,导致医务人员的个人理想、目标未能与医院共同的信念、目标紧密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市委市政府2017年为“城市质量提升年”总体部署,我们将在市属医院全面开展“医院质量提升年”行动,重点从提升办医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管理质量三个方面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办医质量,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
1. 实施品牌提升专项行动。一是争创省级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指导各医院积极对接省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精确医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二是严格做好“三名工程”专家团队引进与管理。强化工作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年内再引入“三名工程”专家团队30个。三是强化品牌学科建设管理。实施“期满目标+年度目标”合约管理,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班子和学科带头人的聘任、绩效挂钩。
2. 实施育才优才专项行动。一是强力抓好人才培养。市属医院出国境培训进修(三个月以上的)不少于200人次。二是着力抓好人才引进与储备。引进高、中、初级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1500名;市属医院三大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其协同基地招录住院(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00名。
3.实施医疗质量认证专项行动。一是全力做好三甲迎审工作。市人民医院等5单位通过三甲复审、香港大学**医院等4家单位通过三甲评审。二是积极推动国际医疗质量认证。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医院开展JCI认证筹备工作;新建6个临床质控中心。
4. 巩固合作办医模式改革成果。研究制订新建市属医院合作办医管理规范。推进新华医院、市口腔医院、第二口腔医院、平湖医院等新建医院合作办医事宜。
(二)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1. 狠抓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分级诊疗推进小组。二是强化标准引领和工作落实。制订并增补一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形成15项质量控制标准或转诊转介业务规范。三是畅通“市-区-基层”全流程衔接机制。试点部署实施全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以专家进社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业务支持系统、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
2. 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一是全面启用远程医学平台。建立并启用远程医学平台;妥善解决不同医疗机构间诊疗数据的兼容与传输共享问题。二是畅通远程医疗协作机制。依托远程医学平台,提升对基层医疗机构急危重病抢救、疑难杂症会诊、培训示教的效率与质量;力争形成全业务链的运行机制与协作规范。
3. 持续改善院内诊疗服务安排。一是探索日间手术模式。启动日间手术模式研究,力争在2-3家市属医院开展试点服务。二是推动服务流程标准化。制定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规程。在2-3家市属医院试点非急诊全面预约和预约挂号实名制;市属医院全流程平均就诊时间降低到2小时以内;全年预约门诊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70%;社保人群在线支付功能、智能停车管理服务(无卡入场、在线缴费)实现全覆盖。
(三)提升管理质量,着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 推动公立医院管理法制化。研究制订“**特区公立医院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办医模式、运行机制)、监管制度等事项。
2.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一是推进人员总量管理。配合制订岗位管理、交流晋升、养老保障、医疗保健、人员晋升、薪酬分配、财政投入等配套政策。二是完善医院内部分配制度。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三是实现人员信息一体化管理。建成启用市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为各级各类人员身份信息认定、追溯等提供基础保障。
3. 深化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协调政策性增资的财政保障;配合修订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实施细则,制订市属医疗机构运营补助、非医方医疗责任欠费补助、开办费等实施细则。二是稳步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做好价格调整的组织实施以及监测、评估和问题反馈等工作。三是推进医疗收付费制度改革。组织相关市属医院稳步有序做好试点工作。推动“**市DRGs研究与应用中心暨国家CN-DRGs**协作组”建章立制并规范运行。
4. 强化医院运行监管。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管理。全面推进综合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应用;向市属医院派驻总会计师。二是强化物资采购管理。研究试行资格招标、预选采购和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政府采购组织形式;配合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三是提升精细化管理。完善医用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医院运营管理中的“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等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5. 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一是优化管理团队成员聘用制度。开展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后备管理人才遴选、培训、双向挂职锻炼制度。二是改革管理团队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管理团队成员实施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其职级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挂钩。探索推进院长职级制和薪酬制度改革。
(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1. 推动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确保3个项目竣工启用,抓好3家医院提升服务能力,抓好7个在建项目、8个前期项目扩建工程。制发市属医院大型设备配置计划,引导医院科学部署、有序配置大型设备。加快推进医科院肿瘤医院**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建设。
2. 推进廉洁诚信医院建设。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临床用药行为,进一步落实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和用药不合理处方公示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案件查办力度。
3. 推进和谐医院建设。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市属医院安全生产隐患台账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二是维护良好医疗秩序。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和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畅通医院投诉渠道,确保信访及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及时、公开、公正。三是宣传引导力度。持续提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手段的宣传推介能力。四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专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