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
**年,在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民本优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力推进内涵提升、均衡发展,以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回应**百姓对于优质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优化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基础教育 高度重视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作,投资6700余万元,**市小学等6所学校新扩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小学、泺新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提前完成2017年规划建设项目2个,共新增班级89个,新增学位4050个。投入2000万完成28所学校的46个项目建设,投入120余万元用于整体提升黄河北农村学校取暖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新期待、新要求。
学前教育 全区新增注册幼儿园7处,新认定10所符合标准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大桥镇中心幼儿园、桑梓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新建改建项目。推进农村地区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和提升力度,新增村居办园4处,逐步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职业教育 加大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力度,实行“订单式培养”招生模式,强化招生与就业。为**级学生安排实习单位,2013级学生升学就业情况良好。学生春季高考辅导成效显著,40余人全部被高职院校录取。
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深化“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激活区域教师资源。出台《关于深化“区管校用”用人管理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城乡支教挂职、名优教师交流、学科竞岗教师交流、行政调动等四方面工作,**年交流教师共计254人。深入实施“三主体”培训,举办各种长短培训班15期,培训7772人次。全面启动“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完成率、优秀率在**市名列前茅。积极推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举办研讨活动15场次,参与教师375人次,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以“名校长”、“名管理者”培训为重点,深入推进“五名一特”培养工程。考核遴选出10人参加第三阶段教育家型校长尖端培训,组织36名名管理者培养人选赴成都参加高级研修班,通过集中研修、考察名校、论坛交流等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构建**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发展框架,实施德育课程化发展,注重德育课程与三级课程融合,从团队建设、家委会建设入手,推进学生规范养成教育。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围绕质量提升,着眼梯队建设,指导学校有效备考,减负增效,提高区域教学的竞争力。全面普及阳光体育和艺术特色工程,成功举办**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班级合唱节;9月,成功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共有20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联盟实验校(园),全面提升我区的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鹊山小学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锦苑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在田径、足球等9个项目,有19支队伍荣获省市前三名的好成绩。**区少年宫大桥分宫成立,城乡优质校外教育实现共享。
四、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推进区域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经纬交织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全区经典诵读蔚然成风,书法、剪纸等区域特色独树一帜。各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领略和接纳传统文化精髓。3月,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我区荣获首批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友好交流区域。5月,成功举办“走进鹊华小镇——**区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现我区学校两年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取得的成果。11月,组织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参加第十三届齐鲁风·两岸情台湾优秀中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开营式。利用**大学师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种子班培训,成效显著。《人民日报》对我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报道。
五、深化“爱生学校”建设,提升全区学校品质
不断完善《爱生学校评估标准》,对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爱生学校评估工作。**年作为“东北及环渤海教育联盟”核心成员之一,同天津市和平区、长春市宽城区等11个区县受教育部委托,成为“学校品质提升”项目实验区,第一批实验校积极参与联盟前期检测工作,从“确立发展哲学、出台发展规划、落实管理标准、凝练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等八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寻求现代学校制度下“管、办、评分离”的学校自主发展之路,为**教育进一步高品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7月,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大学专家对我区前期“爱生学校”建设进行诊断,专家认为,爱生学校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以生为本、规范管理、科学施教,融洽了师生、家校关系。扎实做好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实践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品质。
六、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相对科学的发展理念、日趋精准的操作过程、逐步优质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的评价机制,为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年3月,在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确立了“纵向分层、横向联盟,纵横结合、多维并进”共同体发展思路,改革向深水区迈进。15所分校遵循“携手攻坚、抱团取暖、取长补短、追求共赢”的原则自主联盟,实现了学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学段纵向衔接、横向管理;部门纵向分工、横向协调的立体化工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总结提炼共同体建设经验,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报》等报纸进行宣传报道。
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投入2500余万元,完成**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投入1129万元,完成**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铺设70条城域网裸光纤,完成城域网建设,解决学校与教育局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校配备1套录播教室,并进行录播教室互动平台建设,实现了我区视频会议及远程异地同步课堂教学的需求。9月,与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顶层设计、试点校/区培育、种子教师培养、教育云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动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八、关注民生问题,打造和谐教育环境
坚持按学区入学原则,巩固“零择校”,推进“零择班”。广泛征求意见,缜密论证出台量化赋分办法。召开招生工作意见和随迁子女量化赋分细则听证会,出台规范性文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招生政策。使用招生平台进行网上招生,确保招生工作阳光、公开和透明。**年随迁子女人数比往年多近3000人,教育局深挖潜力,拓展教育容量,设立周转校、新建改扩建学校、合理规划学校现有功能室、用好用足黄河北学位,在原有招收700余名随迁子女的基础上增加近2900个学位,解决所有符合赋分资格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