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2017年经济运行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8%(全省第12位),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全省第14位)。1-11月,全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0%(全省第1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全省第8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省第1位);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全省第15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6%(全省第11位);实际到位内资增长21.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9%、15.1%。
预计,1-11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旅游接待量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强化政策研究谋划。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和省发改委经济运行监测研判机制,开展一季度及2017年经济运行监测和困难问题分析,并认真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完成省重点调度的财政收入、工业技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几项指标的分析汇报。切实发挥全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抓总作用,牵头制定我市五大发展实施意见、工作推进机制、组织架构等,督促指导各专项小组制定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程施工方案等,其中我委具体牵头的创新、协调两项行动实施方案、工程施工方案初稿已经形成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参与五大发展专题调研,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各区县和园区开展五大发展行动督查调研。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牵头组织开展送政策进企进园活动,牵头推进我市2017年版“1+N”政策体系制订完善工作。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印发了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安排计划和2017年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并及时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市级政府性项目投资计划分解下达至各区县和园区。牵头起草《黄山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六个一”工作机制要求,制定《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推进办法》《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方案》等,建立月督查调度、季通报分析、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全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1-11月,3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占计划的50.3%,增长17.6%。其中,175个续建项目已复工174个,复工率99.43%;新开工项目84个,开工率61.3%。212个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99.1亿元,占计划的50.1%。完成《黄山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初稿并报市政府研究,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扎实推进。世行贷款新农村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完成15个合同包的招标采购任务,完成工程投资538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5%。加强能源工作,编制上报《黄山市光伏扶贫方案》,完成2017年两批电力直接交易企业的注册上报。继续对接推进天然气支线工程项目,督促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谋划和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2017年新增谋划项目148个、总投资416亿元,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救灾应急补助、生态环保、重大水利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8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协调推进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研究起草我市《关于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完成黄山市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积极申报省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项目、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三高”专项。编制了黄山市众创空间、绿色制造方案等,其中绿色制造继续获省100万元支持。推进开发区建设,编写《2016年黄山市开发区发展报告》,积极推进我市7个省级开发区正式“去筹”转正。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制定《2017年黄山市服务业工作要点》,加快实施屯溪老街改造提升、花溪饭店综合改造等14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督促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及时组织项目验收。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17年全市9家服务业集聚区共完成营业收入26.49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税收1.56亿元,入驻企业3154家,实现就业人数4万余人。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协调开放发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完成首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摸排2017年千万以上重点项目105个,1-11月预计完成投资3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8%。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组织开展了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会同组织部门开展市直单位牵头联系首批特色小镇机制研究。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协调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落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总结整理全市试点进展情况和典型做法。启动全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开展前期情况摸底、车辆标识化管理等工作。草拟我市军民融合实施意见,完成军民融合项目申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招标重建,印发我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推进全市行政许可信息上传及红黑榜制度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和区域协作,主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研究起草《黄山市贯彻“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方案》《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与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九方协作区、福州第十九届海交会的合作联系。
五是围绕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启动《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起草并印发《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先行区实施方案》,落实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建设试点示范,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基本完成,并报送至国家发改委。积极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制定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和创建培训学习计划,落实国家外专局《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培训项目,成立市级创建工作机构,实地开展了一级创建区调研,启动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做好节能减排,预计6月底,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2%,能耗增量3万吨,对照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1%、能耗增量6万吨的目标,完成情况均良好。
六是强化共享理念,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搬迁任务814人,2017年歙县21户44人完成搬迁安置,3个新建和8个续建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休宁县安置点已开工,正在基础开挖;徽州区光伏扶贫项目已在市招管局挂网开标。实施移民后扶工程,核定2017年我市直补移民95181人,共发放直补资金2855万元,编排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217个,获省级后扶投资6158万元,直接受益面达57个乡镇166个行政村。
七是加强市场监管,提升价格服务水平。严格贯彻落国家和省市各项收费减免政策,自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黄山市旅游景区门票及相关服务价格实施细则》。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严格执行各项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对19套监测报表中306个品种主要商品价格及服务收费项目定时采集、汇总和预警平台数据上报处理,2017年共上报监测数据7605条次。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的价格监管,对127个目录药品价格中的40个项目实行月度跟踪监测。在节日期间实行专人值班、市场巡查、价格定期报告等制度,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有效供应。强化信息发布服务,“价比三家”活动2017年发布12期,数据900余条次。做好农产品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开展了一季度生猪成本收益调查、蔬菜成本调查,完成生猪、淡水鱼等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汇总分析,对燃气、旅游景点门票、出租车运营等开展成本监审,并及时做好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八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发改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委党组会议、主任办公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落实制度管人、办事机制。加强机关党建,深化“两学一做”,推进结对共建,组织开展羽毛球赛、“七一”主题党员活动等,发改系统活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抓好纪检工作,制定委2017年党风廉政工作、纪检监察工作要点等,修订完善《市发展改革委“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抓好市委巡察组反馈的3个方面25个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细化整改措施125条,定时对账盘点,及时沟通汇报。强化督办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共完成各类督办件(含秘密件)118件。加强提案办理,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推进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已全面完成29件建议提案(主办12件,协办17件)的办理工作,代表和委员的见面满意率均为100%。加大信息宣传,编制发展改革专报80期,被采用信息95篇。高度重视对网民咨询留言的回复工作,加强市民连线平台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改进审批行为,1-11月共办理行政审批112件,同比增加12%,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90%。受理项目全部达到一次性告知要求,实现零投诉目标。
今年以来,虽然我委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和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仍然存在政策研究不深、政策谋划不实、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主动思考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不够强,部分经济指标完成目标压力较大(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低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月增长10.3%,排名全省末位);缺乏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力措施,项目谋划不深入,项目储备不够实,投资后劲明显不足;对国家重大政策把握能力有待加强,在区域发展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相关政策的预研储备比较薄弱。此外,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层干部培养存在“堵车”现象,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8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咬定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研究谋划,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以新的更大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是抓统筹,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面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健全完善推进机制,督促协调各专项小组尽快完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要点的制定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和决策落实。结合2017年市四大班子领导五大发展调研,筹备召开全市五大发展领导组会议。加强全市经济运行监测,分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提出阶段性对策建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近期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我市2017年版“1+N”政策体系制定修订工作,力争7月底前全部出台并启动实施。完善“十三五”规划体系,加快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编制进度,将“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重点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等汇编成册,研究出台“十三五”规划推进机制。加快16项年度调研课题研究,尽快形成理论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高质量意见建议。
二是抓攻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加强项目督查和项目调度,修改完善重点项目工作考核办法,营造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的项目工作要求,抢抓主汛期过后天气良好的有利时机,对51个未开工项目和28个未达到时序进度的项目,逐一梳理问题,强化督查调度,力争8月底续建项目全面达到时序进度,9 月底再开工24个以上,开工率达到80%,全年确保完成项目投资310亿元。切实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和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跟踪调度,督促项目单位严格建设程序、规范资金使用、加快建设进度。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包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世行贷款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招标采购、提款报账、备选项目摸排等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2亿元。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安置房及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抓产业,培育经济发展动能。加快全市“三重一创”建设,协调推进文化旅游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三重一创”、“三高”专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项目资金支持。研究出台《黄山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黄山市“三重一创”项目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市级“三重一创”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以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开展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培育工作,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力争新增1-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落实服务业项目资金支持政策,完成《黄山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摄影写生、会议培训、健康养老等特色服务业业态,提升服务业整体品质内涵。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山区优质特色农业与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融合发展。
四是抓改革,打造创新发展平台。扎实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推进首批12个特色小镇建设,同步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运营管理等重点工作,力争全年完成特色小镇投资70亿元,5个小镇基本建成。深入学习贯彻安徽省支持和促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研究制定市级特色小镇考核评定办法,适时开展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评定工作。继续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牵头建立工作推进机制,配合开展资源环境摸底调查,参与研究制定管理体制方案,协调推进并积极争取创建总体方案获批。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实施。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录入,组织编写2017年版全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目录。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五是抓示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创建,全力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期评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等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督促指导黄山区、歙县等五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协调争取落实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做好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和后扶项目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新建项目能评把关,严格控制能耗增量。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企业资料库,建立对全市用电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定期现场重点核查的机制。加强节能法规政策宣传,继续探索建立能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措施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六是抓监测,提高价格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做好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清单,推进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成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按病种收费改革任务。深化交通运价改革,适时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客运班线价格并出台我市站务费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强商品房价格备案,持续物业、停车收费、教育、药品等民生类价费监管,制定出台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临时停放收费标准。完善价格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和细化经营者价格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和价格信用黑名单公示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开展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和价格专项检查。继续做好成本监审、价格监测、价格认证等工作。
七是抓效能,切实强化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五个责任”清单,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活动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痕迹管理,创新开展微党课比赛、党员读书活动。持续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成果运用,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深入推进发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开展二级机构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就异地扶贫搬迁和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和项目申报进行专项整治。加快落实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实施服务创新工程,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加强督查督办,营造察实情、重实干、求实效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