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道路建设现状及建议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26

我国城镇化道路建设现状及建议  
  内容摘要:城镇化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共同构建一个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社会结构,赋予它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从而能够在社会资源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完成大的战略调整。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人口转移;“三农”问题;城镇化;体制改革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其关键因素在于挖掘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产业的潜力,这都以城镇化的发展为前提。城镇化是一项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战略性选择。有序推进城镇化过程,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改善城乡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0.625%的速度递增,而1952至1977年年均只提高0.2个百分点。1998年,我国共有小城镇45462个,其中建制镇19060个。另据199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6126个,镇区户数平均1221.1户,镇区人口平均451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71.5人,镇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建制镇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类地区分别拥有建制镇7479个、4682个和3965个,分别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46.4%、29%和24.6%;从人口规模看,目前建制镇大多属于小规模之列。镇区人口在4000人(全国平均数为4518.6人)以下的镇达到10544个,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65%;中等规模的镇(镇区人口4000至10000人)4235个,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26%;镇区人口10000人以上镇1347个,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8.4%,这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建制镇虽然数量较少,但却拥有建制镇人口总数的36%和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0%,属于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势头最猛的镇。
  尽管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1952-1978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提高了5.4个百分点,但同期工业化率和非农化率却上升了26.7和22.4个百分点。改革以来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把中国城镇化带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并逐渐弥合了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的差距。1978至199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年均、9升0.625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幅度从26.4%下降到11.7%,下降了14.7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的幅度从54%仅下降到51.2%,这说明滞后程度仍然十分严重。而如果把中国城镇化放在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来考察,其落后程度更是极为明显的。1997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比低收入国家高1.9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数低16.1个百分点,更不用说与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了。
  城镇化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社会经济效应。首先,形成和固化了城乡产业、就业、收入与消费结构的长期失衡态势。其次,使我国在人均消费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遭遇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买方市场和产品过剩与城镇化水平过低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是农民收入增速趋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再次,对农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城镇化水平过低使农业市场难以有效启动,限制了农业市场扩大的可能空间;农业人口过多使农业竞争地位低下的状况难以真正扭转。最后,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转移,使农业内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
  二、城镇化建设的对我国全面发展的意义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城镇化是改造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前提,是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需求、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扩大投资需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对于节约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能够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本世纪头20年建设和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根据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估算到2020、2020、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分别达到40%、50%和60%,实际上是前10年和后10年稍慢一些,中间10年稍快一些。如果按照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多吸收10(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0万剩余劳动力,则2003年前后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吸收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后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估计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增加和就业吸收的动态平衡。如果考虑到加入wto后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生产将大量减少,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增加,从而从长期看农业领域可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则各产业吸收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达到平衡时的“转向点”可能会提前一些。
  三、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有限城镇吸纳能力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20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了0.3个百分点。若城镇化率按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计算,2020年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8.28亿,比2002年增加3.26亿(包括城镇人口自然增长0.37亿)。即从现在到2020年,将有2.89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年均增加城镇人口1811万人,年均需要新增就业岗位830万个。即使到2020年,农村人口比2002年减少1.6亿,但仍有6.2亿,富余劳动力仍然大量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农民进城留不下来的问题突出。一是农民进城的成本过高,农民工的低工资、低收入,使他们无法实现在城镇买房定居的愿望,大多数进城农民长期处于流动状态。二是城镇的财政支出和公共产品提供以城镇户籍人口为依据,进城农民因身份所限,无法享受城镇人口的待遇和各项公共服务。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困难重重,目前,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一些政策排斥外来农民工,因为大量农民工涌入,一方面对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治安、下岗职工安置等带来了压力。
  2.城镇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全国城镇年产生活垃圾1.5亿吨,每年以8%~10%速度增长;垃圾存量60亿吨,占地5亿平方米;垃圾处理率50%,只有10%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全国70%城镇缺水;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0%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污水处理率36%;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为gdp的1.5%~3.0%。
  一些城镇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功能不强,带动能力薄弱,还很不适应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城市普遍交通拥堵、污染加剧、事故增多。城镇防灾能力薄弱,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城镇化率若按年均一个百分点增长,则每年需新增住房3~4亿平方米,建设用地1800平方公里,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建筑耗能64亿千瓦时,以及土地开发资金2700~3600亿元,此外,年均新增产出生活垃圾1000万吨,排放污水11.4亿立方米。
  同时,为提升现有5亿多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需要解决住房,文化教育、体育和商业设施,道路,交通,绿化,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城镇面临的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3.城镇运营管理体制不顺。
  突出表现在城镇土地、交通、防灾减灾、水资源和能源管理等方面。不少地方政府超越自身发展条件,盲目扩张,多圈地、早圈地,浪费土地资源;一些地方片面追求以地生财,超强度开发,损害人居环境。有的地方以促进市场化经济为幌子,将市政基础设施卖给私人经营管理,政府连最终经营者是谁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管理,无法保证居民对市政公用设施的基本需求。
  近几年来,违规乱办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地方并没有引来多少工业项目,却圈占了不少土地甚至是农民的耕地,有的地方的工业园区面积已经占到县域面积的10%甚至20%以上。其结果是,农民的土地被大量低价征用、高价出让,土地增值的收益绝大部分转化为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的资金,农民得不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并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农民,没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出现了一批种田无地、打工无岗、低保无着的“三无”人员。农民出现由隐性失业转为显性失业的情况,这样的城镇化不是健康的城镇化。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理顺。
  四、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1.正确把握城镇化的内涵。
  明确城镇化是农村户口变城镇户口或人口从农村迁城镇,并享受城镇居民待遇,改变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别的过程,不是单纯加强城镇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城镇合理的功能分工和空间结构的过程。城镇化不仅仅是工业化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城镇都要建成制造业中心。城镇化体系的形成和城镇的壮大,要与区域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的布局、水资源的分布、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方向相适应。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消除阻碍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障碍,做好规划,创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和生态环境。
  2.搞好城镇建设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建设好城镇的前提,城镇建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围绕城镇发展的定位和性质,将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地、高水平地编制规划。在制定城镇规划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对其防洪、道路、供电、排水、通讯、园林绿化、消防、市场、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完善配套。二是城镇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主要街道、景点、小区等要搞好形象设计,要坚持执行规划方案和设计的审批制度。三是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依,青山、碧水、绿地与城镇溶为一体是现代文明城镇的标志。规划要尽可能保护城镇中现有的山、水、地景光,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傍山而建。四是要尽最大努力节约用地,城镇开发建设,不能盲目铺摊子,而应走节约化发展之路,在旧城改造上下功夫,变平面开发为立体开发,变分散开发为集中开发,变废溪、废地为城镇景点,街道市场尽量少占耕地。五是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显得重要。谁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谁就会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镇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求得城镇的一时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一定要坚持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
  3.加大体制改革。
  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研究解决进城多年,有稳定收入农民的户口,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把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特别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保障体系。改革财税体制,建立人口增加必然带来税收增加的机制,将部分收入稳定、收入较高的税源给城镇政府,完善城镇用地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城镇建设的用地政策,减少土地开发中的短期利益行为,依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探索进城农民以承包地换取社会保障补偿的机制。
  积极开展面向城镇迁入人口的各类社会服务。要高度重视为迁入人口提供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条件;中心城市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供求职和用人等方面的就业服务;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普遍服务;加强实施城镇化战略意义的舆论宣传,在城市中形成接纳新市民的社会氛围,促进进城农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传江、郑凌云.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4.6
  [2]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牛凤瑞.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乐正.中国深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楼培敏.中国城市化农民、土地与城市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4
  [7]景普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
  [8]汪水波、马力宏.浙江农村城镇化道路探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9]宋俊岭,黄序.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0]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话题/计划规划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计划规划
    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计划规划内容显示中    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为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就加快服务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包括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门类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网的其它各行各业。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承担着服务一、二产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增加就业等功能,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乡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计划规划
    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计划规划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年我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生猪出栏万头,比上年增长;牛出栏头,比上年增长;羊出栏只,比上年增长;家禽出笼万只,比上年增长;畜牧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畜禽养殖小区出笼肉鸭万只,占家禽出笼总数的,出栏生猪万头,占生猪出栏总数的。  鸡鸣金韵辞岁去,犬吠新曲迎新来。××年已经过去,成为历史,我们不能掉入沾沾自喜的陷阱里,要昂首挺胸,去开创未来。××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搞好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对实现“十一五”规划至关重要,为此,特制订××年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如下。  一、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指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农田水利施工计划规划
    农田水利施工计划规划内容显示中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中游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一°′″,东邻咸阳市秦都区,南与周至、户县隔河相望,西邻武功,北与乾县、礼泉接壤。  市内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渭北黄土台塬,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海拔—米,黄土台塬塬面平坦,发育完整,渭河平原系渭河冲积而成,按其地貌形态分为漫滩与一、二、三级阶地,阶地发育完整,平整宽阔微向渭河倾斜。土壤由南向北依次为潮土、淤土、娄土、黄土四个土类,八个亚类,十五个土属。  二、气候条件  ××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少雨,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计划规划
    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计划规划    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计划规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生态市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广大市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污染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的全面振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县人事劳动局支持劳动创业计划规划
    县人事劳动局支持劳动创业计划规划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以完善创业政策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创业平台为主线,逐步形成“四大体系”:即以小额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以创业培训为基础的创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解决各类创业人群后顾之忧为重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维权体系。  一、鼓励城乡各类劳动者竞相创业。一是宣传创业典型。开展评选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十大典型,褒扬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对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教育,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工作也是创业的观念,增强他们的创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计划规划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计划规划内容显示中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第一要务,构建平安社会”活动,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的实施方案》(办字号)精神,为加强争创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积极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认真组织实施“社会安全工程”,努力实现“把我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工作愿景,使我区教育系统的争创工作更加深入扎实的开展,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亲自抓”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经常性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各学校也要按照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计划规划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计划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第一要务,构建平安社会”活动,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的实施方案》(办字号)精神,为加强争创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积极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认真组织实施“社会安全工程”,努力实现“把我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工作愿景,使我区教育系统的争创工作更加深入扎实的开展,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亲自抓”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经常性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各学校也要按照有关要求,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镇十一五计划规划
    镇十一五计划规划内容显示中  镇“十一五”计划规划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镇地处国道边,位于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公里,南距永安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两个互通口相距到公里。  区域人口状况: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下辖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有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  资源状况:鹰厦铁路、国道线、泉三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沙溪河流经集镇南北方向,水电装机容量千瓦,用材林面积万亩,毛竹林面积达万亩,蓄积量大、生产效益突出,是三明市十佳毛竹乡镇、三明市个重点工业乡镇之一、省级园林式乡镇、中国贡鸡第一镇。  历史背景:××历史悠久,古名为贡堡,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先有××后有永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
  • 广播电视事业局十一五期间发展计划规划
    广播电视事业局十一五期间发展计划规划内容显示中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是广播电视系统的根本任务。按照国办发号文件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加快推进贫困山区以“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五到十年××广电事业的中心工作,在“十五”广电事业发展基础上,为科学谋划“十—五”广播电视工作,编制“十—五”××广电事业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一、××县“十五”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估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