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志办的指导关心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方志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水平,促进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2012年至2016年工作情况和2017年至2020年工作规划如下:
一、2012年至2016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鉴工作
1.《**年鉴》编纂工作
以“拓思维、抓落实、创新绩、造亮点”为目标,县地方志办抢抓年鉴的时效性,《**年鉴》按年度逐年编纂,公开出版。其中,2014卷、2015卷、2016卷均实现“在出版年度上半年出版”的目标,得到省市志办肯定和《巴蜀史志》经验推广。同时注重年鉴质量,在编纂上制定工作计划,规范工作程序做到三审三校,深入收集资料,累计收集资料800多万字。《**年鉴》(2013)荣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
2.《四川年鉴》《雅安年鉴》组稿工作
县地方志办通过收集、整理、编写、复核、修改、审核等程序,精心编审,按时交稿。在2012年完成《雅安市志》和《汶川特大地震雅安抗震救灾志》的补充材料。同时,高质量完成了历年《四川年鉴》《雅安年鉴》的组稿编审工作,得到肯定。
(二)编纂多项特色志书
编纂《**砂器志》,对传承、保护和弘扬**砂器文化意义重大。2015年初启动编纂工作,2016年9月已完成初稿,有望在12月底完成出版。
同时开展有特色的部门志、乡镇(村)志编纂工作。2015年《**县国税志》编纂出版后,启动民建彝族乡、宝峰彝族乡开展民族乡特色志的编修,并指导启动幸福美丽新村村志编修,先行在泗坪乡断机村和民建乡建乐村进行村志编修试点。截止2016年9月,《断机村志》初稿形成。指导编纂《胡长保小学志》,已经出样书,年内有望出版。启动编纂《**县地方志志》,展现**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
(三)整理出版两部旧志
**县现存旧志两套,即清乾隆版和民国版《**县志》,均为复印线装。因年代久远,纸张残损,部分字迹模糊。为及时抢救保护旧志,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县地方志办先后于2013年7月和2014年12月启动清乾隆版和民国版的整理。清乾隆版《**县志》原文、整理稿共35万字。民国版《**县志》原文约30万字,通过标点、翻译、校勘、注释后约68万字。两部旧志并于分别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底完成印刷出版。
(四)二轮修志全面完成
《**县志》(1986-2000)成书出版发行。《**县志(1986年~2000年)》历时7年,于2011年完成终审定稿,2012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全书约100万字,真实记述1986年至2000年15年间**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脉络和现状。
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完成。通过督促和检查指导,乡镇(部门)志完成扫尾工作。2013年底,**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结束,共编修出版县志1部、乡镇志25部、部门(专业)志52部。
(五)发挥服务职能
为发挥地方志事业的特色优势,让地方志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县地方志办,利用现有档案馆场地建立“**县地方志陈列室”。2014年9月29日,**县地方志陈列室正式运行,集中展示**地情资料、家族家谱、志书年鉴等,藏书一千余册,免费向公众开放。自免费开发以来接待县内外各界人士来电咨询、来访、来查250余人次。及时编发地方志工作动态,及时更新党政网“**县方志网站”肯**之窗县地方之办子站内容,及时向社会各界宣传工作动态和介绍地方志知识。2016年共编发**县地方志工作动态21期,更新网站内容100余条。
(六)编修抗震救灾志
《“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志》2013年9月启动编纂,设计8卷,分别记载灾情、抢险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情况,将为后世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2016年县地方志办圆满完成各乡(镇)的《“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收集,加大同灾后重建项目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重点审核各项数据,并增加灾后重建部分,经过多次审核校对,全书初稿已基本成型。同时,积极向雅安市地方志办报送《“4?20”芦山强烈地震雅安抗震救灾志》资料。目前,全县编纂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之中。
(七)联系帮扶贫困村工作
县地方志办全力参与联系贫困村金鱼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助力民建乡金鱼村脱贫解困。驻村帮扶工作组完善2016年发展规划,从长期和短期入手,开展多次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培训,督促协助完成金雅茶厂建设,建立起茶叶栽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抓党建扶持,完善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完善党员档案资料管理,2016年新发展党员1名。驻村工作组全年向每户贫困户赠送25只仔鸡,1 只仔猪。民生工程方面,硬化了联户路1.15公里和4.7公里的林区道路,完善安置点阳台防水、散水挡墙、通道、路灯等基础设施。以对部分村民饮水和用电进行了改造升级。2016年底,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四个好,实现金鱼村贫困户脱贫,整村退出贫困村。
三、2017年至2020年工作规划
(一)乡镇志、部门志编修。适时启动第三轮乡镇志、部门志编修工作,并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三轮乡镇志、部门志(行业志)修志任务,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第三轮乡镇志、部门志(行业志)修志的启动任务。
(二)县志编修。做好第三轮县志编修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总结前两轮修志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资料搜(征)集、上下断限、前后志衔接以及前志修订、再版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续修、重修方式。认真做好第三轮县志规划与编纂方案制订、篇目设计、队伍培训等基础工作,按上级统一部署启动第三轮县志编修工作。
(三)年鉴编纂出版。坚持抓好《**年鉴》逐年编纂,公开出版,在出版年度上半年出版的工作。
(四)村(社区)志编修。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志书编纂工作。重点抓好幸福美丽新村村志编纂,力争做好一村一志。
(五)加强各种专志、专业年鉴、地情书编纂工作。
(六)加强地方志资料建设。建立和完善地方志资料搜(征)集制度,形成常态机制,逐步健全可全方位服务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的地方志资料建设系统。
(七)加快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建设。至2020年,大力提高县地方志馆(室)建设档次和水平,注重丰富馆藏,在资料搜(征)集、成果收藏、开发利用、展览培训、研究交流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使方志馆成为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中心、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
(八)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以**地方志网为基础平台,逐步实现地方志资源共享。建成地方志书全文检索数据库,实现方志馆、地情资料库等馆藏地方志资料的数字化处理,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九)加强旧志开发利用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快旧志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旧志资源数据库。编制旧志资料索引,分类整理旧志资料。鼓励开展有关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编辑重要信息、地情读本、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方面的专题研究等,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服务,使地方志工作机构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咨询部门,使地方志成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地方志工作机成为推动乡土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基地,使地方志成果更好地贴近人民群众。
(十一)全力参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做好相关工作。
**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