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校上半年特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第2页
(市)区,目前已落实100余人,年底完成200人的中专招生计划和1万人的绿证培训任务能够完成。目前我单位的招商引资是和石林县农广校联合开展的,计划引进农业产业和加工产业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现在正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核实。1、办学评估 取得实效
**市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通知〉的意见》(云农(科)字〔20xx〕35号)精神的安排,认真地组织各县(市)区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最后阶段的工作实施。通过了动员、初评、复评几个过程,全市14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县级农广校的全覆盖,其中通过评估新建6所县级农广校。通过复评:a级校有5个,占全市36%;b级校有3个,占21%;c级校有6个,占43%。通过此次“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2、 创新发展 实施绿证
**市、县农广校,牢固树立以“三农”为本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工作宗旨,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当前现代新**建设与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最富活力而且变化最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又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创新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对《绿色证书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证书这一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绿色证书定位,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xx年我市绿证办全面推行《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和“**市绿色证书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使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截止20xx 年5月31日,我市已完成“绿证”培训人数6191人,完成全年计划培训数的61.9%,结业人数4198人,发证人数为2382人。专业涉及农产品经纪人、绿化工、农机、杂交玉米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花卉病种植、水稻旱育秧技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粮食作物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栽桑养蚕、水稻精准栽培、红梨疏花疏果等内容。
3、 结合绿证培训 扩大招生
面对新形势和新**建设,为适应新时期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今年绿色证书培训,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格发证程序,使绿色证书培训依法实施。以绿色证书为主线,完善管理,推进招生。围绕“百万中专生”计划,突出“村办班”的模式,深化和拓展学历教育;今年全市招生任务200人,目前全市农广校中专在校生759人。今年毕业办证中专150人.为了促进中专招生工作,市校根据各县校具体办学情况和办学规模,协调市级财政对各县分校每生每年补助200元,优惠的招生政策增强了农民接收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明确教学班管理、教材管理、考务管理、入学程序规范、毕业程序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程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建立了“百万中专生计划”管理系统和专、兼职教师管理系统。市校加强了对全市教学人员教学能力和管理系统运用能力的培训,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提升了办学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正在研究和推进全曰制中专办学的模式,通过这项工作的推进,力争形成全日制办学作为品牌,函授教育作为支撑,培训教育为主导的办学局面,使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服务工程。发挥办学优势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教学基地做好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支撑,大力推进农村劳动的转移培训。
4、培养新农民 组织技能鉴定
抓住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培训层次提升的机会,农广校发挥自身的鉴定、培训优势,将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为使技能鉴定、培训、取证工作顺利进行,市农广校积极与省农广校联系,协调、落实资金采取市、县联合的方式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绿证培训”、“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学历教育”等培训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截止六月底,今年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已开办两期培训班期,分别是晋宁县初级蔬菜园艺工种鉴定培训173人,石林初级花卉园艺工种鉴定118人、发证二个工种,共290人。市农广校落实专人负责,对每一期培训和鉴定都做到现场督促、指导,积极联系省站现场把关,强调质量,严格操作程序,**市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广大学员和社会各部门一致认为,这种培训鉴定工作好,不仅使学员的实践技能得到理论上的提高,而且能为学员的就业开辟门路,还为企业提供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5、深入开展 农民培训
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广泛支持的范围,强化行政执法,强化行业准入,持证上岗,下大力气加强培训力度。总结农民培训的经验和方式,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培训模式,探索农民培训的最新机制,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管、培分离,并加以落实。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制度,用制度来保证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认定以农广校等政府培训机构为主导,社会各界、多科形式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培训机构。在农业局的支持下,依托**市农业及科研部门丰富、权威的政策法规、经济动态、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等优势,20xx年**市农广校与**教育电视台继续联合制作农广校专题栏目《兴农天地》。栏目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出发点,关注并跟踪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力求实现科普、教育、培训、实用技术推广、信息发布等多重功能,在内容设置方面注重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介绍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种养业及农产品深加工的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开辟农村远程教育“空中课堂”,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的特点,展示我市农村经济成就,搭建农民致富桥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倡导农家文明新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办农业节目,在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都有**市农广校信息展示的平台,如《曹永辉下村》,中央农广校校报和校刊中也刊登**市农广校学校相关培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