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新农村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立足区位与交通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根据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现状,突出重点,培育典型,提出了“发展村企业,带动服务业,优化林果业,巩固种植业、壮大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别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并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初定的目标任务,全镇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金投资额可完成8360万元。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同比增长11%。
一、立足村情民意,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各村实际出发,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了科学可行的“两个规划”。一是总体规划,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通过调查摸底和村情民意分析,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体现在五大建设工程即农民增收工程、农民培训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五大建设工程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3项内容;二是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实出产业重点,形成产业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发展林果、食用菌和蔬菜、奶肉牛养殖、良种肉猪养殖、特种养殖、建材、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劳务输出等八大产业。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班子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抓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下设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抽调5名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高度重视村支部班子建设,要求支部班子成员定期上党课,定期组织召开生活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实行党建工程“五卡制”,对每位党员进行公示,由群众“评先选优”。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通过支部带协会、协会+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主的“双培双带”工程示范基地12个,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行业协会16个,带动农户65%,使96%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化经营,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两委班子”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带动作用。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
按照全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商贸促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产业化建设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坚持“川区种菜、半山种果、高山栽树、村村有养殖” 的路子,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镇产业化经营情况:
一是积极培养新型产业,在谢崖、杨川等村推广架豆王种植100亩,在东山及退耕还林地段种植中药材1300亩。
二是坚持改造老果园,硖门、杨川、徐家店、贾家寺等16村改造旧果园3000亩,同时按照高标准发展优质果园,在西坡梁新建果园3000亩(核桃);在贾家寺等12个村队发展优质核桃、樱桃3600亩,今年内新建果园面积达到6600亩。
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澳牛乳业,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芦子庄金发蛋鸡养殖小区,门家河三场养鸡等规模养殖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标准进一步提高,并新增养殖户30户,建立了畜牧专业合作社。
四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今年内完成了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和百富佳花牛果品公司,新建3000吨气调库一座。
五是完成了旱作农业11000亩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计划,示范推广小麦良种种植28000亩,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
(二)示范村、推进村产业化建设工作
市级示范点下寨子村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使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建成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种植大棚11座,菌床面积500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种菜→奶牛养殖→牛粪→食用菌种植+沼气→废渣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当年实现澳牛乳业公司扩大养殖规模200头。新建果园260亩,其中樱桃面积160亩,核桃面积达到100亩。下寨子村农、果、牧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浪费,延伸了产业链,使经济社会走上了良好发展的路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今年,人均纯收入中仅主导产业(林果业)收入比例达到8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38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现在的4050元。
区级示范点贾家寺村、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城郊优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