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县农业局以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脱贫攻坚为根本,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品牌带动为突破,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全力夯实第一产业基础地位。按照“种什么看市场”、“卖什么靠品牌”原则,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粮食产量26.9万吨,实现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3%。坚持“一片接着一片建,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打造10万亩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优质果蔬基地、10万亩银杏基地等“3个10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年新建改造提灌站10座,修复固定机电提灌站14座,新增机电提灌设备138台套,新增农机动力967千瓦,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315公里,全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08.68万亩,其中机耕53.43万亩、机播20.93万亩、机收34.3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2.6%。高规格承办了全省机插秧现场会。
(二)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了回龙、天师、永兴、**、**、普安、**等7个乡镇,已颁证63730余户,完成应颁证农户的42%。创新推行“运营商+效益单元+职业农民+社会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新型经营主体达1321家,其中,合作社362个(部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5个)、家庭农场289家(省级示范农场5家、市级示范农场20家)、种养大户651户、农业企业19家。新增省级家庭农场2家、合作社4家、市级家庭农场2家、合作社4家,新增标准化合作社3个。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15个行政村“六权同确”等改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通过转包、租赁、转让等模式流转农村土地近8.89万亩。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以“挖泥成沟、堆泥养鱼、基上种果”的“稻田+”“果园+”立体有机循环农业种养模式,把“后端消费转化为前段投资”的定制农业模式,打造农业供给侧改革示范基地,首创可复制 “稻田+”循环产业模式,推行“一水两用”、“一田多产”,有效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念好“生态经”,打好“有机牌”,唱好“循环戏”。“稻田+”示范区布局在**县**镇、**乡、**镇、**镇、**镇等5个乡镇26个村,示范区建设面积3.5万亩,其中建成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区0.5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区2万亩、稻鸭、稻虾、稻蟹、稻蛙共育示范区0.5万亩、银杏产业示范区0.5万亩。今年,已建成“稻田+”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000亩,其中:“稻-鱼-蛙”有机循环产业示范基地257亩、“稻-蟹”有机循环产业示范基地200亩、“稻-虾””有机循环产业示范基地300亩、“稻-鳝-鳅-蛙”有机循环产业示范基地243亩。通过实地测产,有机水稻亩产近500公斤,产达值4300-5400元,鱼、虾、蟹、蛙等亩产值达5500元-8000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目标。浙江、安徽、江苏、江西、兰州、西安、北京等地纷纷来县交流。
在抓好“稻田+”示范区的同时,引进安徽牧牛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在永兴镇、**镇持续打造1万亩上半年小龙虾、下半年大闸蟹的生态水产立体养殖示范基地,新申报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全年水产品产量达7920吨,同比增加5.6%,渔业产值达1.134亿元,同比增加5%。
(三)牢牢坚守脱贫攻坚第一要务。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集中实施了 “2016年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镇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6年度)”、“** *社区土地整理项目”及“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16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05万亩(其中:绿色示范区0.5万亩),标准化田型调整1.05万亩、地力培肥3.53万亩、新增改善灌面3.1万亩、新建排灌渠系50.05公里、渠系建筑物1718余处、新建田间生产路63.5公里、道路附属设施236处、田间各类建筑设施标识标牌1200余块。在项目区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1.6万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53万亩,完成水稻病虫害防治3.53万亩,推广新品种3万亩,推广使用养分平衡剂46000袋、配方肥128吨、有机肥130吨、绿肥(紫云英)20吨。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和能源扶贫,51个贫困村共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共5.24万亩,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8个,带动了4000余户贫困户致富。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1个3000余亩、培育科技示范户298个、推广新品种48个集成配套新技术28项、举办各类培训班258场(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7万人(次)。
(四)抓实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农业投入品、农村沼气、农机作业、渔业船舶和农产品安全等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狠抓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清理整顿、农村沼气安全巡查、农机作业督查、渔业船舶监管和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确保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出动执法人员673人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4件,办结12件,检查宝石湖、明月湖等水库渔船船只18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8份,查处并办结渔船案件1起。加强农业园区、基地、种植大户的监管和抽检,全年共抽检农产品2320个,合格率达98.5%,抽检水产品85个,合格率100%;开具产地证明200份,共计240多万公斤;各生产企业建立生产纪录档案120多份;协助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交叉抽检8次,抽检蔬菜样品150个,水产样品12个;新申请“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5个,5家企业入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建设工作正强力开展。全县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稻鸭共育”、“藕鱼共生”、“果树+”等种养循环生产模式。启动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新村集中供气工程1处,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实行山水林田湖系统整治,强化农业环保督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建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1.2万余处,减少化肥施用量5000吨,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3.9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有效遏制农田和公共水源环境的面源污染。
(五)聚力助推三产互动融合发展。提档升级万亩“黄金花海”,成功举办了首届油菜花节、第四节荷花节、椪柑采摘节、葡萄体验节等节会,通过节会带动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强劲发展。
(六)始终扭住招商引资借力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发展思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方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菜博会、渝洽会等重大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已成功引进四川百农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安徽牧牛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优质企业,实现总投资达12.3亿元,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农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工作短板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生产条件相对滞后。尽管通过实施农业项目特别是近两年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在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区初步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配套,但是,面上的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依然低下,尤其是丘陵山区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农业生产条件现状堪忧。
(二)基地规模相对弱小。我县有优质粮油、优质果蔬、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但规模基地不大、龙头企业不多,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近两年贫困村产业培育品种多,但种植规模小,有些品种与市场对接不紧密,难以保证产业效益。
(三)产业链条依然较短。从全县农业看,有产品无精深加工、有加工无充足原料、有销路无更大市场的状况仍然存在,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销售渠道相对狭窄。万亩“莲花世界”、“黄金花海”虽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景区,但公共设施和附属设施不完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不成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能力不明显,三产相融发展能力不强。
(四)体制机制依然不顺。农村土地确权纠纷日益突出,调处艰难,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管理粗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乏力,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阻碍较多,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经营管理粗放, “六权同确”改革试点工作进度较缓慢。同时在农村土地经营机制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还不成熟,引导农民参与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激励机制尚待建立,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的土地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专合组织运行不规范,没有让农民真正受益还比较普遍,在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上还亟待提高。
三、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将以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脱贫攻坚助农增收为核心,着力在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上下功夫,在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升位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上谋新招,确保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
(二)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带动能力。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的布局。加快 “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切实抓好优质粮油、果蔬、茶叶、水产等壮大发展。以**、**、**、为核心的平坝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粮油、蔬菜、水产品,建成1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以**为核心的低山(浅丘)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质经果林和畜禽养殖,注重粮经复合、种养循环、产业联动,建成10万亩“种养循环果蔬产业基地”;以**为核心的山区,大力发展有机中药材、茶叶,建成5万亩“有机生态茶叶基地”。
(三)完善政策保障支撑,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突出政策激励、基础设施、品牌创建的支撑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域,实现项目、物资、资金、补贴重点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倾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农机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提升农业节本增效和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强化优势农产品“三品一标”的申报认证工作,全力培育特色品牌,加大名优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推广“田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扩大我县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工作,严格资金管理。认真研究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编制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搞好项目对接,争取引入一批重大农业项目,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拉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