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2016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为路径,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务员和人事工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实现“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良好开局。
一、推进“全民创业大突破”,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1、确保完成就业创业目标。净增城镇就业10000人,新增扶持创业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5000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人数分别达7000人、14250人、5000人。
2、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和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扶持。启动就业见习提升工程,推进见习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200人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举办各类大型招聘、特色招聘、就业推荐等系列活动50次以上。推进特殊就业群体托底安置和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就业转移家庭实现全面动态清零。
3、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大突破”工程,分类开展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创业者等群体创业提升行动。探索促进就业创业普惠政策措施向互联网创业领域延伸。丰富创业培训模式,实施SYB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电商创业培训等项目,全面提升创业者创业技能。强化创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全市“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努力打造更多的电子商务创业载体。积极营造全民创业氛围,继续开展全市“十佳创业明星”评选等活动。全年组织创业培训5000人次,其中电子商务培训2000人次。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2000万元、社保补贴600万元。发展创业孵化基地8家,其中电子商务孵化基地2家。
4、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解决用工结构性矛盾,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突出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加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合理利用职业培训资源,加大就业培训资金投入,强化对各类培训的全过程监管,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
二、坚持“民生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全面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三年行动”目标计划。充分运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业务基础数据库。在做好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加快将农桥、道路、园林、市政等按项目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巩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成果。全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15000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各扩面100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养老保险续保率90%以上。
6、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按照省市部署,稳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时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出台城乡居保参保补贴调整政策,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优化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推广按病种付费,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管理措施,探索分级诊疗。积极推进大病保险向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延伸。创新大病保险及市外费用核查机制,尝试建立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市外核查新模式。
7、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积极整合与优化配置社会保险的服务资源,加快推进服务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据、信息网络管理,推进全市“社会保障卡”工程。积极探索网上申报、缴费、结算的服务模式,尽快实现服务对象、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加强与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协作联系,不断增加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平台功能,努力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个不出村”经办服务向所有险种延伸。
8、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实施《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针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建立完善社保基金风险预警预控机制,确保社保经办业务在有效的监督中健康运行。加大稽核检查力度,依托各类数据监控平台,建立以数据分析比对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日常稽核和以社会监督为主体的举报稽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保基金非现场监管系统和医保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实时监控和预警分析能力。
三、注重引培并举,加速人才资源集聚
9、全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鼓励用人单位多渠道、多形式引才引智。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与各类高尖端人才洽谈活动。全年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继续组织海外人才智力交流,实施企业招聘“高校行”、“西部行”等高校招聘,积极开展“走百企访千才送服务”活动。坚持建站和管理并重,加大博士后工作力度,力争新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引进博士后人才2人。
10、强化本土人才培养。针对全市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引导,充分利用省获证奖补政策,努力提高各类职业培训的质量和层次,着力培养更多的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的新型技能型劳动者。全年新增高级工3000名,技师、高级技师200名以上,技能鉴定发证15000人。
11、做优公共人才服务。完善企业单位赴外招聘人才经费补贴制度。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积极参与人才招聘工作。结合本市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力争有针对性的自主组织一批赴外招聘线路,推进出台企业单位赴外招聘人才工作经费补贴政策。加大专家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国外专家智力引进。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全力推进“购房券”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档案整理工作,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
四、突出规范有序,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
12、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平稳有序完成全市2016年公务员考录工作。稳慎推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登记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公务员日常培训,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实施年轻公务员成长计划,开展调研策划等基本能力专题培训。
13、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聘用、竞争上岗备案管理。加强事业岗位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水平。组织实施好2016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全面严格执行《泰州人事考试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考务标准操作规程,不断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4、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公务员职级与待遇挂钩、乡镇工作补贴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和退休管理工作。
15、全面完成军转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坚持军转安置工作“积分选岗”办法,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军转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积极做好随军家属安置,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五、强化风险防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6、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按照专业化、法制化、信息化要求,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大企业调解委员会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基层调解组织“全覆盖”。规范办案流程,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水平,促进劳动纠纷得到更快更好解决。全年仲裁办案准确率100%,仲裁委“三方驻会”运转率100%,集体争议“三方”处理率100%。
17、提高劳动关系协调管理能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抓好劳动用工信息备案和签订工作,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积极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不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加强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后续管理。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
18、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最高法院等四部门相关文件,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查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适时公布一批恶意欠薪“黑名单”企业,震慑惩处恶意欠薪单位。
19、健全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突出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重点,积极推进研究建设领域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将列入欠薪“黑名单”的企业逐出建筑市场。积极推行租赁经营企业职工工资欠薪保障金制度,努力从制度和源头上防范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好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抓好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和综合治理。坚持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信访综合分析研判,健全信访接访处理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就地解决各类信访问题。做好重点群体和人员疏导稳控,化解信访积案;加大重大矛盾、突发事件的信息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力度。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部门责任,全面完成社会治理重点任务。
六、提升综合能力,做优人社经办服务
21、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化“法治人社”建设,规范处理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努力消除和化解行政争议。坚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依托人社工作网站,深化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布政策法规和服务承诺。
22、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政治规矩和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各业务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3、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升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把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服务明星”评选活动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强化镇、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发挥好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协调劳动关系和开展人社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24、建设高素质人社工作队伍。重视做好职工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严格干部职工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加大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务实、素质优良、作风严明的人社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