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工作思路的若干总结与思考
过去的五年,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审计活动,在推动宏观、微观经济秩序好转、促进国家治理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如何去适应这个伟大时代的新要求、如何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定的回顾总结,理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这对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缓和,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从行动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过去五年基层审计中的一些体会
(一)审计工作中积极方面的因素占主流
从被审计对象来看:一是财务资料中反映的不规范财务行为正在大幅缩减。如滥发津补贴、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私分国有资产等行为自2014年以来明显减少。二是专项资金的使用越来越规范。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甚至私分等现象越来越少。三是各级政府对待民生资金越来越重视。政府已经从以前只管资金拨付,不太重视资金效果,渐变成重视资金使用后群众的直接感受,如城市社区的惠民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完成情况等,都有较为严密的管理考核体系。
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自身建设上来看:一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管理不断加强,自国务院提出省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以来,这种趋势就更强烈了。二是审计机关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审计人员新老更替有序进行。随着国家“金审工程”的深入推进,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审计变得越来越常规。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规、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二)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从被审计对象来看:一是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解尚不全面,如将其简单理解为一些人事管理、财务报销制度,财政部2012年发布、2014年要求全面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离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一些滞后或闲置。主要是一些地方为了本地区的利益,盲目申报一些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有的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范围边界理解不够,抱着宁可不用也不用错的观念,造成资金使用滞后。
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来看:一是在审计中,对于一些决策程序过程的审计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对“过程”审计并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一些会议纪要、签字,特别是涉及到政府或其他部门的决策,不能全面提供资料,造成审计人员不能准确对问题定性、区分责任。二是随着审计的深入,对于审计的方向、重点的把握以及对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如何准确定性出现一些困难。有时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已制定了目标和重点,但又容易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方案。三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对审理程序的执行,受到人员条件的限制,执行不充分。
二、对未来基层审计工作方向的若干思考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落实湖北省审计厅《<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服务大局,树立科学的审计观。
(一)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将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揭示深层次问题,重视绩效审计,重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如国家实施的供给侧改革,具体就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来推动的。审计人员在今后审计中就应该关注地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落实情况,基层审计特别要关注地方债务的规模水平是否适当、是否严格执行国家降低企业负担政策、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脱贫进度等方面,同时在审计中要注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绩效审计工作中难以确定的评价标准,审计机关应主动请财政等其他行业部门提出评价标准,促进财政资金既要合法合规使用,更要高效使用。审计人员应关注国家、本地区有关行业信息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对评价标准的学习和整理,为绩效评价打好基础。
(二)重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与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更加重视对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审计,提出合理可行审计建议,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并得到切实执行。此外,还要重视业务制度与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那些看起来和经济活动无关,但实际会产生潜在经济价值,以及和人民群众利益高度相关的业务,如残疾证发放程序等,着重关注其程序是否存在漏洞。
(三)要重视对基层国有企业的审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仍然存在部分国有企业体制僵化、经营面临困难、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甚至监守自盗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不利情况。因此,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计划时,要注意根据被审计对象特点,合理确定项目,根据审计人员专长,合理安排审计力量。
(四)要重视自然资产资源审计点的挖掘。开展自然资产资源审计,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虽然目前基层存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但审计人员更应注重判断,到底是自然资源确实存在,只是基层政府(部门)确定职能目标时忽略了对这些方面的管理,还是由于上下级政府管理权限的划分,造成基层管辖权受限,从而导致审计资源受限,对于前者,审计人员应督促基层政府(部门)完善职能目标;对于后者,审计人员应判断哪种模式更利于自然资产资源的保护。在项目安排上注重综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提高效率。
(五)要重视科技审计与基层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新建的数据分析室,掌握本地区基础经济数据,并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在审中,注意评价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的适当性,对于重大错漏应在报告中予以揭示,敦促整改,维护数据库资料的完整准确。随着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国有企业、村集体资产等审计项目深入开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空前全面,这都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而且还要创新学习方式,变个人自学为集体学、互帮互学,随时随地学。在重视计算机审计培训的基础上,对开展的自然资源资产等方面的审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对一些投资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法规适用等领域,开展专项培训,适时开展远程审理指导等等。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随着审计人员“不断强身健体”,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六)要重视审计人员思想上的调整。辩证客观地看待审计成果。没有哪一个基层审计人员不想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问题或线索,但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整个监察体系发挥作用的共振,发现问题或问题线索逐步降低是可以预见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应该对此感到乐见,基层审计人员更不必为此感到失落,这其实正是我们所奋斗的结果。审计机关领导应根据情况适时掌握审计人员心理,并加以正确引导;审计人员应始终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实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