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
2017年,**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县三会精神,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趋势,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县五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宜城宜乡、宜工宜农”特色小城镇战略定位,围绕“现代农业示范镇、商贸物流重点镇、城乡融合试点镇、生态文明和谐镇”的“四镇”建设目标,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增效、商贸流通扩容、乡村旅游提质、镇村面貌提升、社会民生保障、基层党建创新”六大工程,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和食用菌产业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遗址公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转型跨越发展,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顺利推进。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持续加大对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监督,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干事创业氛围。严格换届程序,坚持“双高双强”标准,选优配强16个村“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坚持把先锋引领行动作为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大力实施村干部创业带富工程,探索建立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党建模式,切实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严肃“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二、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主攻方向,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精心打造G227线为轴线,丰六路、六太路“一轴两翼”三农工作示范长廊,精心培育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示范点16个。牢固树立绿色有机循环理念,坚持“三新一高”建设标准,强化院地合作,依托三支队伍,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争引涉农企业进驻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特色制种、绿色果蔬和花卉五大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全镇特色作物面积稳定在总播面积的85%以上。持续优化养殖结构,推进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养殖,切实抓好增畜补栏、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等规范化管理工作,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突出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培育壮大**绿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农牧业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走好土地规模经营和外出务工两条增收路子,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长包短订”等新型土地承包模式,鼓励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经营大户领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方式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打造整村流转示范村3个,全镇流转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依托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新型农民,力争适龄农村劳动力每人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促进劳务输出由劳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年均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
三、牢固树立项目优先理念,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围绕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级阵地、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引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重点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整理2万亩,配套渠系50公里,修建通村道路20公里,完成**、**、**、**村级阵地改(扩)建任务。结合**文化遗址保护公园建设,规划建设227线休闲生态旅游示范长廊,配套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生态餐厅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大胆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型融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金通过PPP模式参与集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旅游设施等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四、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特殊区位优势,着眼于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融合推动,持续完善提升集镇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以中心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建设为基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一是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抢抓全市重点小城镇建设机遇,修编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特色风貌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改造集镇风貌,不断提升集镇建设品味。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运行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人口、吸纳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合理规划经营场地,根本上解决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和垃圾随意堆放等行为。二是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共建机制,更加注重标准质量、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软件升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继续巩固打造**“千村美丽”示范村,新建**庄、**2个“万村整洁”重点村,在**、**等村架设路灯180盏。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序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万株以上。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宜游宜居特色小城镇定位,着力打造“**水世界—**遗址公园—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大格局,在示范园区建设玫瑰风情旅游园、四季青果休闲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村、示范园区、**等3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自主开发“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融合带动一三产业快速发展。
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体系。以示范园区为平台,鼓励**菌业加快食用菌精细加工产业链建设,逐步形成“三元双向”农业绿色循环模式。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培育草莓、彩椒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按照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专项培训、资金扶持、基地孵化的创业创新模式,加快农贸中心市场化运作,大力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现代物流体系,力争线上线下年交易额突破200万元以上。
六、深化拓展双联行动,助推扶贫攻坚取得决战胜利。紧盯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扶贫模式,积极推进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素质提高三大工程,持续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坚持“四化”新农村建设思路,持续完善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本需求保障。积极搭建富民增收平台,鼓励贫困户进园入区就近务工、经营设施果蔬大棚和发展乡村旅游,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深入实施科技扶贫计划,持续开展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依托金融政策支持、政策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举措,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后劲,力争2018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七、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完成危旧校舍改建和破旧食堂改造。提升公共医疗保障水平,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新农保、新农合等普农惠农政策,力争全镇参合率达到98%以上。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健全完善人口利益导向运行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全面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