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地税局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以推进转型升级为重点,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继续支持“四大百亿”工程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莲华山工业园、山海协作园、高新园区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项目谋划与争取,加强向上对接,积极研究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改革,密切关注主体功能区、“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力争在上级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上取得新成就。出台企业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项目库。加强对PPP(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鼓励准公益性项目通过政府专项债务和PPP等模式融资。优化设备补助、亩均税收、外向型经济、财政融资等政策结构,明确政府导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积极与省金融控股公司等投资机构进行对接,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池,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施旅游业投融资机制改革,推动旅游业“二次创业”。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已制定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二)以提升税费征管水平为重点,促进地方财力发展壮大。加强政策效应分析和评估,充分做好税制改革的各项预案,密切关注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环保税开征、房地产税改革等重大税制改革,认真测算政策变化给税收总量和结构带来的影响。加强各产业、各行业税收贡献度的分析,深化税收预测分析制度。全面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深按照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项评估与日常评估相结合的纳税评估模式。发挥稽查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堵塞征管漏洞。加强税收宣传,创新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提升纳税人遵从度。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建成网上纳税服务平台,实现95%以上的涉税信息、日常办税事项网上查询办理。加快社会保障税立法进程,实现“费改税”,建立“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支付、审计监督”四位一体社会保障税征缴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管的信息化水平,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信息资源共享。继续推进非税收入的“四化”建设,提高征管效率。
(三)以健全民生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做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财政政策落实,支持新时期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完善教科文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补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拓展公共福利服务领域。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养老保险激励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建立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完善基本医保制度,重点改革支付制度和监管方式。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社保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制定生态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环保资金投入机制。继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五水共治等环境污染防治与综合整治。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继续筹措资金,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一县一带”建设。支持国家森林城市、仙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强化政法支出预算管理。
(四)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为重点,进一步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将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公共预算、政府基金、国有资本预算资金的安排,逐步取消挂钩比例安排办法。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透明预算制度,细化公开内容,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完善财政中期规划管理,通过建立财政项目库管理、财政大数据分析模型,熨平经济发展波动,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收支跨年度平衡。根据营改增试点情况和最终中央与地方财力划分方案,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完善市财政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完善转移支付的方式与结构。扩大乡镇国库支付范围,试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运行模式,统一核算办法,编制乡镇政府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加强债务规模控制,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信息。继续开展财政绩效管理。重点是要拓展绩效评价的广度,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创新和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建立中介机构评审考核办法。
(五)以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财税文化建设。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集中轮训、分类培训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岗位培训。继续抓好点子征集、课题调研,深化点子和调研成果应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最美财税人”等创先争优工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工作执行力。要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为抓手,强化“一岗双责”管理。完善内部监管检查,防范执法风险。深入贯彻《廉政准则》,不定期组织效能建设检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政务和信息公开,培育务实、高效、廉洁、法治的财税行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