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委半年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20xx年上半年农委半年工作总结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出发,以农民增收为己任,组织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使种植业生产、农业信息化建设、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狠抓种植计划的落实
今年以来,国家决定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并把我省作为免征农业税试点,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引导农民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适当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使全市粮食播种计划得以全面落实,并且生产标准也有较大提高。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69.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79.2万亩;经济作物78.3万亩;饲草饲料面积11.7万亩。全市160万亩绿色种植面积全部落实,无公害食品落实43.4万亩,占计划的124。大豆在深加工能力上有较大增加,可达120万吨左右,以高油大豆生产为龙头牵动了大豆产业发展,目前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56以上;水稻利用“一江两河”水系和“八大水库”丰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水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27;白瓜、红小豆、烤烟、林果、药业、毛葱、万寿菊等特色种植的面积也有所增加,而且效益也越来越被看好。在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今年还着重抓了标准化建设,因为只有提高农业标准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地方标准化规程已经实施。全市重点推广了大豆行间覆膜和窄行密植、水稻钵体旱育超稀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在作业标准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标准化播种面积占玉米、大豆播种面积的80以上。在主要农作物技术标准上,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多为示范田,今年试验、示范面积达2万亩,大豆窄行密植面积达10万亩,其它全部采用垄三栽培技术。水稻育苗全部采用旱育稀植法,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35万亩,全市水稻大中棚育苗达到80以上,苗壮苗好。全市水稻机插面积较上年增加,可达到15万亩。在优良、优质品种使用上坚持不经审定的品种不许推广使用,一律执行国家二级良种以上标准,使粮食作物优质品率达90左右。
二、继续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是牵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下大力气抓好。一是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对企业进行改组改造。经过对企业进行重新整合、改造,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户8万户,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71亿元。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强化质量标准。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基地建设。上半年,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更加强了对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使产品在专用化、优质化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抓好利益联结,大力实施订单农业。组织和引导龙头企业深入到乡村签订购销合同,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订单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0,签订高油大豆订单2.3万亩。四是加强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通过积极努力,今年我市又有2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龙头企业由原来的16家增加到18家,企业总销售量达到18.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五是积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今年以来积极组织了县、区和农业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会、洽谈会,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销量。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增收缓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信息不灵,信息不畅。由于信息闭塞,使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吃亏不少,进而影响了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收入的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把该项工作列入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全市各乡镇、村进行实地考察,积极调协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并根据我市财力紧张的实际,组织实施了可操作性强且简便、实用、快捷的“村村通工程”、农业“110”信息服务咨询热线,创办了《农民周刊》。一是组织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市422个行政村,除个别村没有信号外,其余都安装了“致富宝典”机,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信息网进村入户率要达到85以上目标。市农委、市联通公司设专人,每天从各大网站、各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等途径采集国内外最新的、先进的农业信息,通过“致富宝典”发布到农民手中,平均每天传递信息在20—30条左右,开阔了农民视野,为农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农民反映很好。二是筹建了农业“110”信息服务咨询热线,组建了“百名专家”服务团。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