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请大家参阅!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食安xx”建设为统领,以创建全省食品安全先进县为工作主线,积极推动落实“四有两责”( “四有”,即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两责”,即落实日常检查职责和监督抽检的责任)要求,狠抓综合整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水平
1、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食安委及食安办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的作用,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配合与信息沟通,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三安联动”,健全完善跨镇街、跨部门风险排查、信息通报、联合执法、事故处置、大案要案查处等工作机制,提高监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
2、强化行刑衔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切实形成打击合力,深挖食品违法犯罪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各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投诉举报和情报信息的研判,研究制定相应的打防措施,建立健全违法犯罪案件和线索移交、通报、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
3、完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评价与绩效评估,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督促落实监管责任,严防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食品产业发展
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强化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员工培训制度、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溯源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标签标识相关规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2、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按照“一企一档”的原则,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检查、认证、诚信考评等工作,及时收集、记录、存储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诚信信息等,并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加快建立电子档案,依据信用档案的记录,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加大失信企业曝光力度,促进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
3、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参与积极性,加大品牌创建和培育管理力度,深化示范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一批放心品牌,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大中型超市、连锁超市、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入开展食品流通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深入开展食品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餐饮品牌示范街区和学校示范食堂创建。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1、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专项整治。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全面摸底,规范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完善监管措施,消除监管盲区,坚决取缔一批违法违规加工经营窝点。
2、开展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等工作,加大对企业质量安全控制重点环节、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经营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乳制品备案查验,严厉查处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为。
3、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规范兽用抗菌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促进农药、化肥科学减量使用。严厉打击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激素类或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4、开展食品非法添加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针对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坚决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伪劣食品等不合格食品行为。
5、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纳入重点监督抽检范围,强化学校校长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落实供餐准入制度、推出制度和监督公示制度等。开展学校食堂治理整顿,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覆盖率达到100%。
6、开展网络食品交易等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通过互联网销售未经检验进口食品和“三无”、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网络食品交易管理,严格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者及提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经营者责任和义务。
(四)强化监督抽检和食品安全风险排查
1、开展风险排查。食品监管部门要紧密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认真排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保健食品等领域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重点隐患,风险信息来源,进行原因分析,并充分运用抽检监测结果,加强各种检验检测数据的综合利用,深入分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2、进行数据监测。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辖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的组织管理。要根据年度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统一制订实施本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统一按照质控方案对承担风险监测的技术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统一监测数据的报送、归集和健康风险分析。
3、优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省、市食安办及县政府要求,针对现有的处置预案通过梳理、优化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和组织系统图。组织开展区域性及部门为主的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共治
1、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健全投诉举报体系,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拓宽监管信息渠道、广泛搜集案件线索、增强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效能,建立举报信息保密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实行举报有功人员奖励,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严重违法情形,凡是举报对象符合情形并查实的,将予以奖励。
2、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正面宣传,组织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活动,加大对监管先进人物和食品生产经营诚信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注重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主动宣传和介绍食品安全重大方针政策、重点专项整治情况等,及时传递权威声音,及时公布食品安全质量状况和消费提示。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科学处置食品安全事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净化舆论环境。
4、加强培训教育。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举办各级食品安全相关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增强监管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力量,重视资源配置。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考核指标,逐级落实工作责任。
2、切实落实责任。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强协同配合,实现无缝衔接;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适应新的监管体制调整,做到工作不断、不乱。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职业精神,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意识。
3、强化督导检查。县食安办将根据上级工作计划、方案组织对各部门进行年度评估考核,各部门要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展工作。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部门、单位要给予肯定,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部门、单位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玩忽职守并导致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