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请大家参阅!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东边,素有**的“东大门”之称,东与君山区接壤,南与治河渡镇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原胜峰乡和东山镇相连,总集雨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人口3.2万,现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个基层党组织,1116名党员。去年农业生产产值28332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906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3元,相比全县平均水平15567元高出516元。镇内总劳力12141人,在外务工劳力4719人,劳务总收入8311.8万元,人均1.76万元。**镇具有山垸交错的地域特点。北枕桃花山,南濒**河,境内有调蓄湖泊2处,水库7座(中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6座),大型山塘35处,防洪大堤23770米。交通便利的区位特点。省道306、202、岳常高速和在建的荆岳铁路纵贯全镇,距县城10分钟,距长江(塔市驿港区)40分钟,距岳阳50分钟。以农兴工的产业特点。是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现已建成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1个和示范带3个,年产粮5亿公斤;依托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粮食、棉花、纺织、建材、加工等新型工业,已发展规模工业企业19家。生态良好的环境特点。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行动,境内山头种满了竹、杉、意杨等植物,现有190多科、近900种动植物。华一水库环境秀美,是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其优质水源是雪花啤酒原水,华一清泉(桶装水)畅销全县。创先争优的人文特点。全镇上下以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奋力创先争优,近年来先后获得了中国气象服务先进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市级规范建房示范乡镇;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乡镇第一名、美丽乡村建设第一名等多项国家、省、市、县殊荣。
二、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去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建设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的原则,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兼顾地抓实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发动、规划与工程竣工,主要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坚持稳步推进,做实前期筹备。我们坚持从发动群众入手,下发政策宣讲单和调查问卷800份,每周开展2次广播宣讲,村干部上门面对面将政策讲透,做好群众工作。去年9月下旬,我们组织镇村干部、有建房意愿的农户、群众代表先后到郴州市苏仙区、北湖区、桂阳县等地参观学习,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对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
(二)坚持抓好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坚持优势优先的原则,于去年9月下旬,我们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和发改、国土、规划、旅游等职能部门的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并召开选址工作座谈会。决定将自然条件好、群众基础好、乡友资源好、工作班子好的柿树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来打造。通过与县规划局积极配合,规划出总体面积3.8平方千米,集中规范建房面积16.5亩,功能分区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并依托柿树华一水库、七女峰、桃花山等人文和自然风景资源,明确了打造“华一水库——七女峰” 风景旅游度假区的思路。
(三)坚持以点带面,促进五大工程。一年多来,镇党委政府共筹资近千万元,整合宅基地20亩,拆除旧房屋5栋,新建房屋20栋,高标准完成了华一村柿树示范点一期工程建设,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并以一期示范点全面竣工为带动,促进柿树村五大工程即产村融合工程、基础提质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社会治理工程、特别是集中建房工作取得成效。2016年,我镇借鉴美丽乡村柿树村的集中建房经验,在原星火村平整土地20亩,星火建房31栋,帮助39人搬出危房,住上新居。同时,着手编制全镇7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力争在2020年争创5个省级示范村和18个秀美组。
三、华一村柿树美丽乡村示范点一期基本情况
华一村因境内的华一水库而得名,由原柿树、农林两村和林场合并组成,辖12个村民小组,353户,人口1670人,集雨面积9.8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环境生态,民风淳朴,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来,我们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一好三美”:
(一)基础好 1、村级服务设施完善。投资80万元,建成了580平方米的柿树综合办公楼,涵盖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会议室、文化活动室、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办公室、广播室村,民文化活动室,功能齐全,环境优美。2、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争取上级支持、项目扶持、群众自投,投入20万多元,通过开展小农水项目、沟渠疏浚、农电低改项目,村里基本实现水系配套,沟渠畅通,旱涝保收面积1543亩,达到了100%。3、交通设施便利。全村道路通畅,全村通村通组公路连户路8.8km,全部硬化,硬化率100%,连户路硬化1.2km,硬化率达到80%;
(二)环境美 1、村庄绿意盎然。全村共有通村通组公路8.8km,有农户353户,林地10150亩,水库5座,水塘35口。通过三年绿化行动,全村植树3.8万株,其中栽培红叶石楠、茶花、桂花等风景树2.2万株,实现了可视土地绿色全覆盖。2014年,柿树村被评为**县绿色村场。2、环境整治成效突出。全村建分类垃圾池353个,确保了一户一个,全部完成了改厕353户,建三格式污水处理135个。建立了长效保洁管理机制,通过专项整治实现了村内“三无”(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垃圾、无污水横渡,),在每月全镇环境综合整治考评中名列前茅,今年接待外省及省、市、县参观考察团1000多人次。对全村空心房全部实行了拆除、还绿还耕;通过近年农户改厕及公厕建设。自2015年实施改水改厕以来,全村353户农户全面完成改水改厕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2015年12月投资15.3万元建公厕一栋,全村新建三格式污水处理池135个,剩余农户将于2016年底全部由镇政府免费安装到位。3、生活设施完善。村里有休闲广场、篮球场、健身广场、王字港步行路、华一水库花海等;居民建房规范,严格实行拆旧建新、一户一宅制度,对集中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目前一期规划集中建房点占地1.2万平方米,已建房20栋,并且配套设施齐全,是市、县集中规范建房的亮点,二期集中建房点规划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规划建房20栋,已完成土地平整等相关工作;
(三)生活美 1、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绿色粮食生产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543亩,主要种植水稻,是全县绿色粮食生产示范村,两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910亩,市级龙头企业铭泰米业合作社与华一村家庭农场、农户强强联手,开展合作,由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家庭农场相关农户负责日常管理,合作社对粮食保价回收,农户亩平增收300元,实行土地有效流转748.4亩,土地租金为每亩每年300元,确保了粮农的收入。二是旅游服务产业。利用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了300亩桃花谷、40亩花海、王字港农业观光漫步道、七女峰抗日红色旅游、环华一水库自行车道,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在华一水库周边开设凤山人家、桃花驿等十多家特色农家乐,年接待省内外游客10万人次以上。2、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全村网络入户率98%以上,成年人人人都有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100%。村集体和农户所有山林面积1.015万亩,现已租赁651亩,租赁年收入2万元,仅2015年乡友捐资、招商引资就超过17万元,对开展各项村级公益事业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由村里乡友捐资赞助组建的柿树村生态协会,现在资产超过70万元,每年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均发放养老慰问金6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3、收入来源充足。村里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外出务工等,通过镇统计站预测,柿树村2016年收入3615.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50元,高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全村共有五保户8人,低保户28户,全村常住人口100%参加合作医疗。
(四)乡风美 1、村级服务机制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健全,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率95%以上。村里自2018年12月还成立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协会,设有2名道路管护员、3名卫生保洁员、3名森林管理员。村里管理制度健全,建有各种管理考核责任制、村规民约等,日常村级管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落实,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和财务收支审批规范,不存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更需要心灵美,华一村一直以来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2004年,原柿树村编纂了**县第一部村志《柿树村志》,获得了各级部门认可和好评。华一村村民刘利民创建的岳阳市利民木雕文化有限公司,享誉湘鄂两地,所创作的木雕《一苇渡江》荣获被称为收藏产业奥斯卡奖的凤羽奖金质奖。支村两委历年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建了村民休闲广场、图书室,每年均在村广场多次举办广场舞、乒乓球、篮球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2016年,原柿树村退休老支书张忠全更是以柿村美丽乡村建设为蓝本,编写了花鼓戏《美丽乡村梦》,在全县巡回演出,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3、社会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全面达标。全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无非正常上访事件,没有聚众赌博事件,没有买地下“xx”现象等社会治安案件,无一起计划外生育,是全镇社会综治工作和计划生育先进村。
四、建议与请求
美丽乡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遇到一些困惑与难题,主要有以下两点请求和建议:
一是美丽乡村的实施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全镇百姓的呼声高,期望更高。请求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方面给予更大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二是国土、规划等瓶颈因素对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定的制约,希望能够给予政策支持,为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