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地发展起来,并呈蒸蒸日上之势。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大,实力日益增强,效益逐步提高,加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富于忧患和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开始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从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他们看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有人甚至把企业文化视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考察了广州市一些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尝试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一、表现现状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此后,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探索工作在全世界展开。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传入我国,并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摘要》中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归属是尊重和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套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中包含“人”和“物”两方面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其中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习惯风俗等,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人的建设,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中心,通过对人的文化引导,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物质和制度里面,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呢?就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州市私营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
从量上来看,广州私营企业数量众多,但真正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搞得比较成功的只是少数经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业。这与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企业并不是在诞生伊始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先有企业文化理论,而后才有企业的经营实践。事实刚好相反,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由企业家精心培育和提炼出来的一种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是由企业群体所共同认可的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企业文化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往往形成于成功的企业,并作为一种可贵的力量推动着企业前进。从质上来看,即使是提倡企业文化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不成熟,缺乏一种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片面性、简单化倾向。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广州私营企业文化建设就单个而言,各有侧重;整体来看,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之中,着眼手提高企业职工的自身素质,使企业全体职工确立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取向,在跟上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努力使企业成为全员的“学习型”企业,并以不断满足企业职工提出的新需要为“杠杆”,使企业职工的主动参与和工作积极性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如镇泰集团,十几年来都把培养人员素质放在首位,先后组织七批内地技术人员到香港培训,现已培养出60多名经理;创业伊始,集团董事局即确立了“诚信、卓越、合群”的“镇泰精神”,创办《镇泰之声》报,每月出版一期,每期印刷近4万份,全体员工人手一份;开办文化夜校,员工自愿报名,免费学习,夜校开设有语文、英语、粤语、电脑、音乐、舞蹈、武术等课程,各厂还设有图书室,卡拉OK歌舞厅,电视室、篮球场、乒乓球房、羽毛球场和健身房、医务室等,每月举行一次生日晚会;设立“倾诉热线”,面对面地倾听职工的心声,接受职工投诉,帮职工排忧解难;改善职工福利,建立“安心工程”,设福利基金、医疗基金、“雪中炭”基金,福利基金用于改善职工福利,资助职工旅游、抽奖、开展文体活动、举办生日晚会等,医疗基金用于职工医疗保健,“雪中炭”基金用于解决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的特殊困难和燃眉之急。据统计,1997年,镇泰集团“安心工程”支出金额共432万元,其中福利基金支出370多万元,医疗基金支出52.5万元,“雪中炭”基金支出9万多元。有的致力于塑造一种企业精神,员工一种精神的导向,使员工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使员工理解企业的精神骨髓是什么,并将这种精神渗透于员工的理念,使员工和企业在一种思想上达到认同和统一,如白云集团将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