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一、全县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实现gdp53.32亿元,增长12.39,人均gdp为552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10.9。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20xx8万元,增长20.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6:31.1:36.3。综合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县在全市各县区排位均列前茅,但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经济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我县产业结构多年来“三分天下”的格局仍然没有打破,工业所占比重较低,骨干企业中水泥建材业和硅锰冶炼业占大多数,市场风险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很不稳定。另外,我县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较低,在全市排名居后。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县经济发展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在全市各县区中虽然位居前列,但跳出永州看xx,与省内先进县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经济指标来看。gdp不到浏阳的一半,是邵东的64;财政总收入是浏阳的1/6,是宁乡和望城的1/3,是邵东、望城的3/5。在产业结构上,省内四个经济强县工业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我县工业经济无论是总产值还是规模工业产值均远远落后。
——从经济特色来看。农业方面,我县传统农业成分比重大,在推进产业化上,虽有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等3家省级龙头加工企业,但其他产业尚无龙头。作为生猪养殖大县,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肉类加工企业。生姜、香芋、黄花菜、草席、烤烟等传统农产品,由于多年来没有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育,最终形不成规模效应。相比之下,作为烟花爆竹之乡的浏阳市,近年来选择烤烟作为农业特色产品,发展烤烟面积13万余亩,去年产烤烟1.35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之一。工业方面,我县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区一园、两点两线”的发展格局,机电、冶炼、水泥、玻璃、烟花爆竹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正在持续发展,但这些产业在近期内还没有做大做强,对财政的贡献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境内企业多半是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的“五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县还没有像浏阳烟花爆竹业那样能带动30亿产值的强势产业。旅游业方面,缺乏投入和打捆包装,开发利用工作十分滞后,“旅游活县”的战略目标还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如浯溪、石洞源等重点景区,多年来面貌依旧,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和拉动效应。
——从政策落实上看。近几年来,我县致力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上还不到位,有令不行、政令“梗阻”的现象比较严重。譬如少数部门领导开会表态信誓旦旦,实际工作中却背道而驰,加之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许多政策写在纸上、停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如我县的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派驻的人员多数是拍不了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企业办事通过服务中心后仍然要到有关部门去拜局长乃至股长、办事员的“码头”。而望城、浏阳、耒阳等县(市)的政务大厅,将主要部门的审批服务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组织、一站式服务,部门派出的负责人能当场拍板,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人才资源上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完成和受外界优越条件的吸引,我县原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大量外流,近7年来,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特别是经济类中、高职称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而冒尖的后备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我县多年来已没有一人考上北大、清华。耒阳市则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拉动该市经济长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人才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源丰富。据了解,目前该市在中央各部办委局任职的就达70余人,优越的人才资源已成为反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从发展环境上看。在硬环境方面,我县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了全县的投资环境。但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县相比,我们仍处于落后状态。如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白水科技工业园因各方原因,邮政、银行、通讯、餐饮服务等配套不全;祁黎工业小区水电路讯网络建设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各企业主反映强烈。在软环境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全县大小企业普遍存在受资金制约的状况,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技术升级换代。据统计,近几年全县贷款增幅大大低于gdp增长速度。20xx年全县贷款比年初增加10459万元,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