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县乡财政平稳运行
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县按照上级的要求,调整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对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超收分成,短收分担;收大于支,定额上解;支大于收,定额补贴;自求平衡,一定三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总体上看,体制运行基本平稳,财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但县乡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转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县乡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纵向上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无论是年的分税制改革,还是××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重点都是划分财权,而对事权和支出范围未作相应界定和调整,县乡政府理财自主权不强。一些具有收入职能的部门垂直管理后,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和管理经济活动的手段越来越少,县乡政府财力来源渠道趋于狭窄。同时,省、市对县、乡体制确定以后,存在“上级出政策、下级掏口袋”的问题,上级出台减少地方收入的政策较多,县乡政府难以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地方财力,加大了地方预算安排的难度。
(二)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分税制后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结构,从地方税体系来看,财税收入是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增收弹性小,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分税制改革以来,该县财政总收入实现了一定增长,××年比年增加万元,增长,但地方财政收入仅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农业四税就增加万元。非税收入××年比年增加万元,增长。由此可见,地方可用财力增长速度缓慢和增长总量不大,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低于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且增长质量不高。
(三)县乡财政供养人员有增无减,增加了县乡财政支出压力。年底,该县财政供养人员达到人,比年增加人,增长,仅工资性支出就增加万元,超过年地方财政收入万元。由于财政供养人员大量增加,工资支出比重增大,导致人均可支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加重了财政负担。
(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财源匮乏。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县乡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财源单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税税率逐年降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来自农业的税收大幅下降,而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支柱财源。国有企业亏损、破产大量增加,为县财政提供的收入大量萎缩,现该县仅仅剩下三家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有盈利,而乡镇企业不发达,对县乡财政贡献不大,处在“粮食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状况。
(五)体制不完善,削弱了县乡财政实力。实行分税制后,财政收入增益的相当一部分被上级财政拿去,好收的、大额的税种被上级财政上划或共享,留给县乡的是一些零星税种,征管难度大,结算复杂,县乡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该县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年的%,呈“同向”下降。分税制后,上划中央“两税”返还补助过低,该县完成上划中央“两税”从年的万元上升到××年的万元,增加万元,但××年上划中央“两税”只返还万元,仅比年增加万元,占上划增加额的%。年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后,该县每年又减少可用财力万元左右。
(六)刚性支出增长过快,超出承受能力。近年来上级出台了一系列增支规定,如对科技、教育、农业、扶贫、卫生、计生等方面的投入都确定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些工程项目、增加工资等均规定县乡财政配套一定资金比例,仅年和年中央出台增资政策,××年该县县乡财政需配套资金近万元,给县乡财政支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七)县乡财政包袱沉重,加剧了财政困难。截止年底该县县乡政府债务总额达万元,其兄苯诱駒万元,主要是世行贷款项目借款万元,农金会及城信社清理举债再贷款万元,国债转贷资金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万元。每年县财政都要拿出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归还债务,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县乡财政运转日趋艰难。
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县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培植和壮大财源。从县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形成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对于农业大县,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富民强县,才能更好地促进财源建设。各级财政应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把水利建设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依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