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调查报告
2015年*月*日*时*分和*时*分,我县**乡分别发生了2.1级、2.2级地震,**村**屯、**屯群众普遍有震感,地震造成**屯部份房屋墙体瓷砖脱落,一些房屋再次出现新裂缝。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指示要求,地震局组成县乡联合调查组及时深入实地,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避险宣传,安抚群众,稳定情绪,并认真开展调研,收集地震震情数据和图片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震情况
**县**乡**村**屯海拔511米,地处**河与**交汇处,共有28户,148人,该屯于2005年6月从**村**屯搬迁于此居住,全部属于库区移民。自**库区蓄水以来,该区域地震发生频繁,房屋受损严重。特别是近年来该屯10公里范围内有感地震发生频繁,仅今年以来就发生2级以上地震3次,其中2015年*月*日*时8分51秒,发生2.0级地震,2015年*月*日*5时*分和*时*分,在此地又分别发生了2.1级、2.2级地震。每次发生地震,地震震源深度均为6公里左右,具有震源浅、烈度大、破坏严重的特点。
二、现场调查情况。
(一)地质情况。
**乡**村**屯位于低山丘陵边缘的斜坡上,距离坡底水面高约70m,水平距离约90m,村庄后缘距上部第一斜坡顶部相差25m,村庄所在边坡坡度30℃-40℃。边坡物质结构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和强-中风化粉砂岩,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3-5m,碎石含量约15%,粒径1-20mm,下覆强-中风化粉砂岩未完全揭露。
通过对该屯周边的地质调查发现,坡底水库水面以下发育两个横向贯穿山体的洞穴(据村民讲述),整个村屯宅地地形呈阶梯状,地基土层岩土混杂,极为松散,容易出现滑坡和岩体塌陷破坏。对村庄及周边现场踏勘,未发现因本次地震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村庄上部斜坡未发现有明显的开裂或滑塌现象,村庄前源没有发现明显塌陷。
(二)房屋建造情况。
**村**屯房屋均于2004年建成,房屋依山而建,共28栋分5排,第1排房屋距河边约150米,第2、3、4、5排依次往高处排列。该屯房屋除有两栋为一层的砖混结构房外,其余均为两层或两层半的砖混结构房屋。房屋墙体用标准砖砌筑和小型砌块砌体两种,楼板均为现浇结构。
大部房屋的内外墙和天棚已抹灰,从未抹灰的房屋的墙体观察未发现房屋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天面也未做有隔热层,女儿墙与天面板之间的交接处未设有泛水层,房屋结构简单,抗震性能较差。
(三)房屋受损情况。
调查未发现崩塌、滑坡及山石滚落等地震地质灾害,地震造成的主要灾害是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该屯第1排及第5排房屋损坏最为严重,中间3排较次之,每排的西头比东头房屋受损严重。房屋损坏的主要部位是第2层、顶层及女儿墙。墙体外墙转角及纵墙处出现斜向、水平裂缝,位置主要在顶层,裂缝最大宽度为5毫米,由于长期渗水,有的墙体面层大面积起青苔。大部分房屋2层及顶层天面板多处出现横向、斜向通长断裂,裂缝最大宽度为2毫米,板底漏水,板底面层大面积的起青苔,1层天面板均未发现有结构性裂缝。第4排房屋的前面地面有3处出现凹陷,地面出现水平开裂,裂缝最大宽度为4毫米,其它房屋的室外地面未发现有异常。
四、原因分析。
(一)地震趋势分析。经自治区地震局会商分析,此次2.1级、2.2级地震的近台波形记录显示,p波初动均为向下、面波发育、衰减快,表现出岩溶塌陷活动的典型特征。分析认为,地震原因与水库水位抬升过程中的岩溶塌陷活动有关。
(二)地质情况分析。通过对该屯周边的地质调查发现,村庄下方河面因水库蓄水后上涨幅度较大,导致该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整个村屯宅地地形呈阶梯状,地基土层岩土混杂,极为松散,容易出现滑坡和岩体塌陷破坏。通过现场咨询村民得知,坡底水库水面以下发育两个横向贯穿山体的洞穴,由于水库蓄水,水位快速上升,淹没了洞口。快速升水的水位可能会导致水下洞穴中空气的强烈压缩,洞穴内部气压变大,导致气爆地震。同时,该地岩土混杂的地基条件又会进一步放大地震效应,导致较大的震感和破坏。
(三)房屋受损原因分析。该屯房屋居民房屋建设时没有进行抗震设计,没有构造柱和圈梁,加上**蓄水以来有感地震不断,房屋由于长期受外力多次重复振动影响造成损坏。
五、意见和建议
1. 对造成轻微损坏的房屋按照**县抗震设防标准对房屋进行抗震加固,增加构造柱和圈梁等;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房屋,建议拆除重建或者整体搬迁。
2. 地震局会同乡人民政府帮助制定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利用村教学点操场建立应急避难场所, 开展宣传和应急演练,确保发生地震及时疏散群众。
3.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台网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震情及时报告。同时要认真抓好各地震台站的维护工作,确保信号及数据实时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