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城乡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在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制定了符合地方特点的制度和配套机制。但同时,在村官队伍总量日益扩大,工作场所更为分散,村官管理单位仍然多重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村官管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下面就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作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素质、重点帮扶。坚持采用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强化大学生村官素质,培养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能力。对新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岗前集中培训,通过老村官交流、专家辅导等培训,开拓大家的眼界、培养大家的能力,便于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在认真总结离退休老干部帮带大学生村官等特色做法的基础上,建立“3+1”动态联系制度,分别安排1名乡镇领导干部、1名村(社区)主要干部和1名离退休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落实帮带责任,帮助大学生村官释疑解惑,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加快村官成长步伐。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制定了《**市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四项制度”》,完善村官日记制度,督促大学生村官以日记的形式,每天真实记录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完善请销假制度,大学生村官请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必须报市委组织部批准,确保大学生村官始终在组织的视野之中;完善调配使用制度,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必须在村工作,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截留、借用。为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情况,变“被动听汇报”为“主动走基层”。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通过随机调研、实地走访、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了解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实况。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对日常管理方面的反馈意见,掌握“第一手信息”,为后续相关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制定提供科学有力的事实依据。
3.注重监督、严肃考评。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既不能等同于对一般农村干部的管理,也不能等同于高等学校里的教育培养。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联谊分会党支部的建立,通过定期召开联谊会例会,汇报交流前期工作,部署安排当前任务,加强自我管理监督。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特点,采取“四考四评四定”绩效考核,考准考实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坚持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不正常在村工作、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公认度较低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予以相应处理;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予以相应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4.提高待遇、提供保障。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解决好待遇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稳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为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针对外市和跨乡镇任职大学生村官不断增多的实际,采取“统一安置、集中居住”的办法,妥善安排好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大学生村官公寓”,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条件。统一为大学生村官了配置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便于他们在农村开展工作。我市在制定政策中规定,大学生村官聘期满三年后,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鼓励其继续在村内任职,待遇不变;每年公务员招录考试都拿出一定比例职位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每年省委选调生考试都拿出一定名额给优秀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给予加分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使用职责不清晰。少数机关和镇、村党组织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存在“认识误区”。简单认为,大学生村官管理是组织部门一家的事,存在不愿管、不想管的现象,缺乏共同协调合作意识;有的村级组织认为大学生村官无非是下来镀镀金、没有必要管得太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学生村官的“多头管理”反而变成了“真空管理”,未能有效形成管理合力。
2.考评激励作用不明显。村级组织工作特点和作息时间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村情特点和工作重点各有不同,缺乏相对有效的管理考核量化标准。同时,随着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力度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创业队伍,也不可避免地经常外出参加市场考察、技术学习、营销拓展等活动,对他们是严格执行相关日常管理制度一心在村工作,还是鼓励他们以从事创业工作为主,成为管理的棘手问题。加之有的乡镇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日常考核中存在“标准低、走过场、老好人”现象。大学生村官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未能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3、基层锻炼实效不显著。乡镇、村居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临时过渡人员,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缺乏系统、长效的思路和举措,没有真正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自家人”,真压担子、真培养。另一方面,乡镇(街道)开展中心工作时,经常以“轮岗锻炼”为由,长期抽调大学生村官在机关做一些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的实效相对缺乏,难以迅速融入农村、融入群众。 4、自身追求志向不远大。部分村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能力稍强的,不愿长期在农村扎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复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热点岗位上,把村官工作当成二次择业的跳板。能力偏差的部分人,渐渐地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认为自己在基层待了这么多年,组织肯定会给说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来说,工资工资报酬尚可,压力不大,又能兼顾家庭,反而成为了其最佳职业选择,不愿意离职分流。
三、对策及建议
1. 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在市级层面上,突出统筹领导。变过去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单一依靠组织部门为主,为发挥好由组织、宣传、团委、妇联、人社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作用,通过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有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方法。在乡镇层面上,突出责任管理,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强化乡镇党委的主体作用。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为直接责任人,在解决好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搭建实践平台。在村级层面上,突出具体管理。要明确由村“两委”正职干部具体帮带大学生村官,担任“导师”,面对面传授基层工作技巧、方法,做到工作上手把手教,行动上实打实帮,思想上面对面带。
2.盘活考核细则、优化绩效管理。研究出台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量化评分细则,创新开展“四考四评四定”绩效考核办法,考准考实大学生村官工作业绩。“四考”,即考勤,重点考核日常驻村情况;考学,重点考核参加学习培训、工作日记记载、撰写信息文章录用情况;考纪,重点考核执行“四项制度”、村规民约等情况;考绩,重点考核履行职责、作用发挥情况。“四评”,即村级考评、村民直评、村官互评和乡镇比评,并将“四评”结果分别按照40%、20%、10%、30%的权重,计算个人综合得分。“四定”即,定考核等次,将个人综合得分与年度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定工资报酬,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额外再发放一次性奖金2000元,“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取消当年绩效工资;定任用方向,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优先推荐到村(社区)“两委”正职岗位;定个人去留,对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履行相关手续后,直接予以解聘,真正考出动力、评出导向、惩出压力。
3.突出选拔使用、拓宽分流渠道。重点选拔一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认可、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链。完善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正职助理、村“两委”副职、村“两委”正职培养模式,及时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择优选择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到部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鼓励已考录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大学生村官继续留村工作,引导更多大学生村官真正地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务员、事业招聘的定向招录比例。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协调本地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举行面向大学生村官的专场招聘会,丰富大学生村官的就业选择,拓宽分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