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五保集中供养资金的调查报告
2015年,**市**区审计局在对两个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审计福利院时,发现存在多报集中供养人员人数和院民吃低保的现象,通过询问乡镇民政办主任,反映每人每天8.33元对完全实现五保人员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还存在一定量的资金缺口。
一、 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五保"对象范围广、供养经费内容多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五保供养经费包括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费(含水、电费)、医疗费、安葬费、管理和护理等工作人员的报酬及福利院必需的管理费、维修费、设备添置费。
2、 物价上涨,消费水平不断攀升
目前**区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为3000元/年,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制定的五保供养标准已不能满足五保老人正常的生活及医疗开支,除去福利院中五保老人每月的零用钱、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和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等必须的费用外,要做到营养平衡、医疗费全包压力太大,基本上只能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
3、五保对象的特殊性使医疗费用缺口加大
由于五保对象是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因此,相对于健全人来说,五保人员就医的概率就大幅度提高了。老人生病在福利院是常态,有的甚至长年卧病在床。虽然**区在2014年1月1日起对农村五保户对象取消了区乡两级住院起付线标准,但仍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的规定限制,医疗费最终的报销数额远远低于实际的花费,缺口部分仍需要福利院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存在生大病者住院衍生出除医疗费外的看护费、往返路费等时资金缺口更大。
二、建议及对策
1、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五保供养标准逐年增加
一是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随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而提高的增长机制,集中供养按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当年供养标准。二是加强供养经费的动态化管理,确保五保对象生活稳定。为确保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生活稳定,应建立与**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五保经费保障体系,财政转移支付的五保供养经费每年进行调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稳定在农村一般生活水平。
2、不断创新,促进福利院的多元化发展
一是要不断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福利院给予一定的捐助,捐款、捐物、捐衣都行;同时还要不断号召当地的广大民众献爱心,利用休息时间到福利院做做义工等。二是福利院要自力更生,生产劳动解决一部分生活资料。镇政府征用一定量的土地给福利院,建立种养基地,院内组织身体较好、低龄老人参加一定量的劳动,解决日常所需的部分瓜果、蔬菜、猪肉等,从而节省一部分日常运行经费。
3、利用各方力量,多渠道解决集中供养中五保医疗费用问题
一是在五保对象无障碍进入新农合的前提下,财政预算中要按对五保人员安排一定量的医疗补助金,统筹用于补助五保对象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对于大重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区大病救助、慈善机构救助、村级经济承担部分等多个方面来解决医疗费缺口部分。二是在医疗补助金上实行优先向集中供养者倾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缓解福利院部分资金压力。三是对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年体检一次,做到小病先治,大病及时治,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四是建议区镇医疗机构卫生院建立巡回医疗检查组,定期巡查,做到有病及时治疗,及早发现问题,指导五保对象科学生活,督促个人及屋内卫生,从而能在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势头,提高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