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开展就业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总书记要求,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振兴发展、决战同步小康,开展好就业扶贫是重要工作措施之一。就“如何立足**县实际,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加快脱贫步伐”这一课题,笔者近期进行了一番调研,在此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县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情况
**县辖9个乡(镇),有86个行政村及8个社区,总人口19.61万人。根据2014年统计数据,预计2015年**县有贫困人口1.44万人,占总人口的7.34%。在贫困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4%;16岁至60岁的劳动年龄内人口约占贫困总人口总数的61%。从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贫困人口的1%,高中文化程度约占贫困人口的5%,初中文化程度约占贫困人口的41%,小学文化程度约占贫困人口的41%,文盲半文盲约占贫困人口的1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县贫困人口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一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多样,从数据分析和入户调查不难发现,劳动力不足是其中之一。在劳动力总量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也在下降。二是缺乏就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弱。在贫困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贫困人口的94% ,这部分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技能的能力差,收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三是资金缺乏,创业能力低。有些贫困人员有一定的自然条件,有想法、点子,可就是缺乏启动与发展的“第一桶金”,导致难以实现创业梦。
二、目前**县就业创业存在的几种现象和问题
(一)用工需求与就业愿望不匹配现象突出。近年来,为了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群体转移就业。县就业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人口流动量大的乡(镇)街道、村口及县城车站、社区等制作了用工信息栏共110多块,并每月更新一次用工信息;同时,每月通过“连心桥”平台、网络平台、电信用户及移动用户发布用工信息2万余条,遇到重大招聘活动还通过电视台播放用工信息。可以说,就业信息宣传覆盖面比较广,但是前来参加应聘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二)应聘者与县内企业谈成率和签约率不高。近年来,**县积极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尤其是在重启人力资源市场以来,招聘活动实现了常态化,每月定期定点举办招聘会,积极为贫困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求职者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各类企业、求职者也都积极参与,现场用工对接效果也能达到预期期望,但是最终能上岗的求职者只占很少的比例。据统计,今年“春风行动”,实现企业岗位对接376人,但最终上岗的只有28人,占比只有7.45%。
(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近年来,**县不断加大对农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芳香花木、高山蔬菜等产业规模扩张、带动能力有所增强,吸纳了一部分当地群众就业,同时也辐射到了周边乡(镇)。但产业主要还是企业在运作,部分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形式大多为到基地务工,参与产业合作发展或者自主建设基地的积极性依然不高。以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在**镇的发展为例,只有385户农户流转土地发展芳香产业、97人进入公司实现再就业。这一数据,与全镇数十万亩山林农地和二万多人口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
三、原因分析
(一)就业面临结构性矛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从**县来看,1.44万贫困人口中,有就业能力与就业愿望的有1.11万人,且劳动年龄内人口占比小,只有61.96%,年龄结构失衡。一方面,目前**县工业企业提供的岗位难以满足求职者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就业难。另一方面,**县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阶段,钨、稀土、氟盐化工、制衣、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以及农业优势产业急需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而县内就业困难人群,特别是贫困人口中的就业困难人群大都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招工难。
(二)职业期望较高,现实差距大、难就业。当前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新生代”劳动者80、90后群体,他们许多人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在难以实现“老板梦”的情况下,都想找一份舒服、体面、待遇高的工作,希望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目前**县园区企业在工资待遇、用工条件、社会保障、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求职者期望,致使大量适龄劳动力“孔雀东南飞”。在同样的心理影响下,县内许多年轻人一心摆脱农门,希望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难以在家安心发展产业。
(三)县内培训力量薄弱,影响劳动者素质提升和就业稳定性。一是**县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专业力量。**县只有一所职业技能学校,现有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训工种简单,满足不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重使用轻培养,技术工人短缺。此外,县内大多数企业未将技能业绩与职工利益分配或工资待遇相挂钩,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引进外来有资质有实力的社会培训机构不够。受条件影响,在引进县外培训机构,围绕**县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农民技能力度方面做得不够。
四、意见建议
(一)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靠什么,就业靠发展。就业是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扶贫问题的“根”,在于加快经济发展。
1.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在安排引进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吸纳贫困人员就业作为项目论证的重要内容,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对于新引进的发展前景好、有税收的急需用工的重大项目,要重点一对一的开展用工服务,推动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就业意愿相对接,通过开展上门对接、招聘会对接等方式抓好就业扶贫,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提高收入。
2.围绕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小微企业是引领转型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目前,**县财政金融支持的小微企业有艺佳兴、万通物流等23家。要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
“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支持力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给以重点扶持。并加强与财政、工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确保在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后能继续得到相关扶持,力促小微企业成长,扩大社会就业。
3.围绕网络创业促就业做好扶贫工作。“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网络创业就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是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创业空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扶持符合大学生创业特点的“网店”创业形式,并就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作为明确规定。因此,建议县里结合县情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快推进**县电子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使支持网络创业的相关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助推贫困群体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为抓手,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就业靠什么,就业靠技能。“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提升劳动者技能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必须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能提升上下工夫。
1.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量。围绕不同产业的不同技能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有竞争力、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力”市场培训机构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有就业能力贫困群体的劳动技能。
2.树立培训品牌,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紧密结合农业优势产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着力打造区域培训品牌。一是打造“芳香产业”技能培训品牌。积极引进优秀社会培训机构及高校师资力量,围绕芳香花木种植、加工等,进行全产业链技能培训,通过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先后有105人次参加“发展芳香产业技能培训” ,参加培训人员96%以上实现就业,新增芳香花木种植面积270亩。二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技能培训品牌。以百宝包装公司为培训基地,积极引进师资力量为企业培训漆画技能人才,带动漆画高端首饰盒产业的发展。同时,将初中毕业未升学、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纳入重点培训对象,切实推行定岗定向培训。三是打造网络创业电商培训品牌。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借助国家商务部对口支援优势,根据**县特色农产品、企业产品,以年轻人群为主体,围绕线上线下销售开展电商培训,实现**县优特农产品线上销售。
3.突出重点难点,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低技能、低培训愿望的贫困群体就业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不同贫困群体开展不同的技能提升培训。一是针对子女还在读书、家庭劳动力少以及想去园区企业就业的贫困群体,围绕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扎实开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培训。二是针对想发展农业产业的农村贫困户开展种植技能培训。以厚朴公司为载体,以**镇为中心点辐射**县9个乡(镇)开展种植技能培训,并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好自家房前屋后、山上山下土地种植芳香花木,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强化培训服务,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企业开展贫困对象培训实行经济补助,并在培训期间给予贫困对象每人100元的生活补贴,提高其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助其脱贫致富。
(三)以完善就业机制为重点,增强就业服务主动性
就业靠什么,就业还依靠政府的帮扶和引导,县就业职能部门要在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咨询推介、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1.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趋势,要求服务机构必须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降低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各种门槛,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市场在用工对接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健**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源台账基础上,对辖区内贫困群体进行一次普查,摸清其就业基本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四是要逐步将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人力资源服务交给社会力量,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2.充分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积极作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到基层就业,充分挖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
3.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结合**县县域特色和优势,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是打造“芳香产业就业创业扶贫基地”。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以厚朴公司为平台,借助其有利条件与资源,灵活运用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打造以**镇为中心的“芳香产业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并辐射到**县9个乡(镇),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顺应电商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打造具有**特色的电商产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贫困户子女开辟“试验田”。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进入基地孵化的企业积极落实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等资金补贴;同时,对通过创业带动贫困人员就业的企业和个人,视情况由政府就业部门按规定给予5至30万元贴息小额贷款,解决创业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