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况调查报告,请大家借鉴!
一、相关背景介绍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必然的要求,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是建设法治社会政府服务型创新政府的重要支撑,是“互联网+”行动重要内容和有效保障体系。
二、调查基本情况
2016年7月,**调查队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况调查,随机抽取了10家企业。结果显示:8家企业在2016年上半年利用互联网办理过政务,均认为办事更加便捷,时间更加节约、程序更加简化,办事指南及办事流程清晰易懂。有2家企业调查反映在网上办理政务后,还需向不同部门重复提交相同材料。企业通过互联网办理的政务主要包括企业年度报表(7家)、申办营业执照及年检(3家)、企业工商注册及年检(2家)、网上报税及扣款(2家)、办理房产证(1家)。 各企业对互联网办理政务均有一定了解,有7家企业是通过政府窗口办事人员及政府文件宣传得知,还有通过网络媒体渠道进行了解。在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期待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最期待实现的是“简化办理程序”(8家),其次是“增加互联网办理政务项目”(6家),再次是“加大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力度”(4家)。此外,在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督查考核和问责力度、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网站优化和维护等方面均存在需求。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初见成效
1.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进政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减轻了政府窗口的工作压力,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出错次数,更避免了因疲惫、烦躁而产生纠纷。与此同时,政务服务流程的电子化、移动化也节约了办公成本,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绿色环保。
2.提升政府公信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集中网上下载、注册、登记、申报等办公业务,提供各项审批结果和反馈意见查询,统一发布各种政务信息,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提升群众满意度。网上审批的办事依据、标准、程序、结果等都公开公示,审批部门和办证市民也不见面,还利于减少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
3.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多家企业反映,以前企业每次办证都需要自己跑到行政相关部门或政务大厅,面交材料、等审批、签字领证,有时候材料不完整还要多跑几趟,办个证花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现在能互联网办理政务了,企业通过网络提交材料,各部门通过网络进行审批、反馈,领证时到大厅补签字就行了。现在办证一般只用两三天,人少跑腿了,出差在外地也不用赶回当地了。互联网办理政务不但减少了企业、个人办理各类审批事项的时间,减少了时间成本,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服务消费成本。
四、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偏远农村没有网络全覆盖。部分工厂选址比较偏远的企业,例如**较有代表性的杉木、毛竹木材加工企业,因地处偏远,互联网没有通入工厂,导致一些企业无法利用互联网办理政务,不能第一时间知道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能及时作出合适的决策。
2.“互联网+政务服务”宣传推广不到位。调查的10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对互联网政务基本不了解,7家企业对互联网政务有一定了解,只有一家企业认为互联网政务宣传到位,比较了解,企业中非行政人员对此了解更少。目前互联网政务宣传方式主要为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推荐,受众面小,宣传效率较低。大部分群众也是自行前往政府服务大厅办理政务,互联网政务利用率很低。
3.互联网办理政务类别不足。调查过程中,有6家的企业希望养老金、医保、住房公积金等能利用互联网进行申办、查询和转移。有2家企业希望一些必要的资质审查年鉴能在互联网上办理,例如科技经营证书的核准审批、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审批、烟酒类专卖零售许可证、粮油资格、食品交易审批等。
4.部分互联网办理政务还需要提交纸质材料。有两家企业反映部分互联网办理政务还需提交纸质材料,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工商注册等,这与以前只是单独递交纸质材料相比,反而增加了工作内容。分析其原因,部分政府部门仍然需要纸质文件备案,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没用同步加入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功能,部分证件工本费不能互联网缴纳。多重因素下导致“互联网+政务服务”距离“一站式”“一体化”的政务服务还有一定距离,仍有较大进步的空间。
五、意见和建议
受一些因素的制约,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事项现在还没法实现全部网上审批,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1.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当地企业发展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深化,政府权力清单不断修订,政府职能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在处理权力清单与数据架构的关系时,应做到权力清单在先,数据架构在后,同时注意两者的有序与有机衔接。政府牵头网络媒体、电视报纸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互联网办理政务情况,并着力开发各类政务app,加大与网络主流软件合作,如微信、支付宝网上缴税、扣款,社保、公积金查询等群众比较关注的政务。
3.精简审批,增加互联网办理政务项目。精简审批事项这一根本改革,主要还需要国家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如大力推进电子存档、电子公章,加快编制完善审批业务标准,规范审批流程和行为,扩大部门间并联审批,转变观念、由重前置审批转向放宽准入、重批后监管等。逐步增加互联网办理政务项目,重点完善公安、民政、人社、计生、工商、教育、医疗卫生、住建、城管、税务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库的联通,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发挥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4.建立统一数据库,加大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力度。需要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通过自有的云计算服为地方政府搭建政务数据的后台,将原本留存在政府各个部门互不连通的数据归集在一个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数据池,实现对政务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互联网+政务的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整合原本割裂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生成政务数据,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指导决策。
政府应加快推进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及国家等各层级的数据信息联网共享,解决重复提交材料、重复审查以及跨区域申办人的身份、材料难核实等问题。同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加大电子签字、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强化信用约束,更好保障网上审批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