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小编寄语: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占52%,小学占41%,高中及以上占7%;3、“留守妇女”家庭人口情况,3口人的占41%,4口人的占43%;4、“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5、“留守妇女”家庭年收入情况,以年收入2万-3万的居多;6、“留守妇女”丈夫多长时间返家一次,半年之内占25%,半年至一年占67%,一年以上的占8%;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最担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担养家义务。
(二)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留守妇女”年龄分布中年居多。2、“留守妇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3、“留守妇女”从事家务和农业身心俱疲。4、“留守妇女”担心感情出现危机。5、“留守妇女”文化生活枯燥单一。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困境
留守妇女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常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她们收起女性的矜持娇贵,而顶风沐雨干着本该是男人干的重活。她们柔嫩的肩头撑起的,是饱含酸甜苦辣的家园
(一)拖老带小,披星戴月,生活艰辛。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尤其是农忙季节,劳动量更大。同时,男人外出务工,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二)独守空房,精神贫乏,生活孤单。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调查发现,89%的“留守妇女”觉得丈夫的忠诚成了她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有许多“留守妇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责任又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三)生性胆小,安全缺乏保障。由于男性劳动力外出,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违法犯罪几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胆小的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缺少人身安全感,同时还要注意与男性的避嫌。由于“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合法权益相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成为农村性侵害案的主要侵犯对象,其家庭财产也成为作案分子的目标。
(四)常年的温饱观念和勤俭节约传统导致健康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村妇女缺乏保健意识,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难,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女性用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例不大。有些农村“留守妇女”,为了节约钱,有病不医只自己拿点药了事,有时干脆一拖再拖,以致于小病拖成大病,她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在饮食方面,也不讲究合理搭配,以解决温饱为原则,基本不会调剂改善生活,也不会每餐都有肉食和水果。
(五)亲情缺失,子女家庭教育环境不优。“留守妇女”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缺少父爱和团聚,母亲要外出做事,小孩平时多跟老人在一起,老人多只管他们的温饱,有的妇女文化偏低,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往往是物质上的满足大于知识的教育,出现了“重养轻教”现象,而且陪伴小孩的时间少,亲情的部分缺失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同时涉及到留守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各界要普遍关注“留守妇女”问题,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为“留守妇女”撑起一片蓝天,同时也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一)制定政策措施,重视“留守妇女”的现实需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要把“留守妇女”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台有利于“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政策。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如,姓名、年龄、人数、分布、每天的劳动时间等,制定关爱“留守妇女”的政策和措施。
(二)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各级组织要着力提高“留守妇女”综合素质,提高“留守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要积极引导“留守妇女”摒弃“男主外、女主内”封建传统的束缚,组织“留守妇女”树立“四自”精神,用自已的行动积极支持丈夫外出打工,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是解决“留守妇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教子水平。要广泛发动农村“留守妇女”增强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提高自我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涉农部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轻“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举办“留守妇女”技术培训班,提高“留守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文化等部门在“留守妇女”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等。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减轻“留守妇女”心理压力等。群众团体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这一特殊群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健康发展。
(四)维护家庭稳定,加大“留守妇女”保护力度。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妇女”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界要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教育妇女提高自我维权意识。要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在村庄建立“治安巡逻队”,保障社会治安,减轻“留守妇女””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要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把劳动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维护家庭稳定。
(五)丰富文化生活,体现“留守妇女”人文关怀。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弘扬文明新风,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使广大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妇女”家庭成员充满活力,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美满,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庄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要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亲情互动活动,组织“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对“留守妇女”进行人文关怀。
(篇二)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最近,**市**区妇联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生活重担,又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以及在企业上班工作的艰辛。可以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她们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一、**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3.6万人,农村留守妇女1.3万人。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85%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28岁以上。大部分集中在30-45岁年龄段,这一阶段年龄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从留守妇女的留守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则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二、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生活压力超负。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力的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超负荷的生活重担,要承担着照顾孩子、老人和田间劳动的重任。有的留守妇女想同丈夫一同外出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责任绊住了她们前行的脚步,她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烦不完的孩子的教育与困惑。
2、精神世界空虚。有的留守妇女上班累了一天,有的干完农活,回家还要干家务,晚上只有与电视为伴,与麻将为友,这就是大多数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由于农村娱乐设施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不足,导致她们生活的压力无处缓解,不良的情绪无处排解,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3、婚姻状况堪忧。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从婚姻问题上访的妇女看,有三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妇女。常年的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一旦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现象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近年来,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常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是无可奈何。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如楼房镇孤山村留守妇女李某,女儿患姊妹病,丈夫在外打工,有了外遇,最终抛弃了李某和女儿,离家出走。经过区妇联多方协调,最后得以起诉离婚,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费。
4、家庭教育缺失。调查显示,繁重的农活、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压力让农村留守妇女们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心力。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识不强,留守妇女们普遍反应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给孩子讲出什么道理,造成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上初中后因为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监管,最终使孩子在初中时期成绩出现一落千丈,甚至染上恶习的现象,这些留守妇女却对子女们的教育和辅导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三、改变留守妇女困境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妇女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她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还有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及时对口的帮扶活动,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营造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二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和项目扶持等。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平安家庭“为载体,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四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组织她们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懂得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婚姻。
2、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满足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白天忙上班、忙家务,晚上看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们的辛劳、压力和空虚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情绪。调查中发现,靠近集镇的一些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地域的优势,经常能够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她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能够让她们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而偏远一些的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农村公共娱乐硬件设施不足,文艺活动不多,她们只能徘徊在麻将与电视之间,娱乐方式单一,精神生活贫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投入,文化部门、村、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经济。90%的留守妇女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地就业创业,前提是要有稳定不错的收入。因此,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男性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一要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让农民工能够兼顾致富增收、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妇女的困境。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积极组建留守妇女的互助组织。调查中,留守妇女们表示生活清苦一点无所谓,关键是在困难、困惑、无助、无奈的时候需要有人关心、帮助。希望能够建立各种互助组织,使她们生产有人帮、生活有人问、心灵有人暖。目前我区农村已自发产生一些互助组织,如巾帼维权服务队,巾帼爱心帮扶服务队、巾帼文体志愿服务队等等。这些组织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情感关怀等。因此,建议社会各界合力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就业创业上,帮助留守妇女解决政策、项目、资金难题,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与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家教培训;在生活安居上,通过**妇女维权热线、基层维权站点、邻里互助等措施,营造安全安居的社会环境;在心理疏导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组织志愿者对需要心灵安慰的妇女,提供精神慰藉帮扶。对留守妇女真正做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让她们生活上舒心,情感上暖心,活动上开心,工作上顺心。
(篇三)
托老带少,披星戴月,她们的艰难和辛酸有谁知?
独守空房,担惊受怕,她们的苦涩和孤独对谁言?
忍辱负重,流言蜚语,她们的权益和安全谁保障?
天各一方,后顾有忧 她们何日才能夫妻团聚?家庭团圆?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又因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而开始关注留守老人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一直忽视着一个更为关键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妇女!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既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又要忍受两地分居的煎熬,还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她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她们在她们生存的这块土地上的地位如何?她们最想说的是什么?她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带着这些沉重的疑问,笔者走近了她们。
1 劳动强度大,一个顶俩,长年累月的体力透支和生活磨难在她们的脸上刻上了深深的印痕,她们默默承担着,毫无怨言,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伴随着大量男性强壮劳动力背井离乡,妇女逐渐取代男人成为农村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她们一边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边要肩挑起全家农活的重担(原本由两个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强度)。甚至还要帮扶个别劳动力短缺的邻居和亲戚,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了,在某种程度上说,她们的辛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强壮男性劳动力。
**就是这样的一个留守妇女,第一次见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她居然只有35岁,长年累月的操劳在她的脸上过早地刻上了过多的皱纹、暗斑、甚至连皮肤都变成暗黑色的了,背有点佝偻,看上去就象一个50多岁的老人。她告诉我她家共有6口人,两个老人都有快60岁了,还有一个老人生着病,是结核,两个孩子,一个12岁,读七年级,一个10岁,读三年级,因为穷,男人10年前就开始在外面打工,一年差不多就回来一次(来回一次要花费差不多两个月的工资),在上海那边,最多的一年也就回来过两次,那是父亲结核病发作,后来在乡里的卫生院里住了半个多月,好点就出来了,家里有10多亩山坡地,全家人包括牲畜的吃就全在上面了,她一边捋着包谷,一边和笔者聊着"只怪我命不好,但命是天定的,谁能改变呢,他外出打工还是我催他出去的,那时家里紧,揭不开锅,就是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因为不符合生育政策,交了200多元的罚款(社会抚养费),父亲又急又气,就发病了,这都是没法子的事,于是我就催他去打工,当时自己也犯愁,又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还要管五张口的粮,咋整?可不出去不行啊,父亲治病要钱,孩子读书要钱,修房子要钱,于是我一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结果一坚持就是头10年!"看着她的脸,又看看她刚刚翻修好的新房子,我问她:"现在条件要好点了,你还准备让你丈夫在外面继续做下去吗?"她思考了一个,眼神里显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刚毅,然后用肯定而坚强的声音说:"继续吧!我们还有两个孩子,我们得准备好孩子将来读大学的钱,当然如果孩子读书完了,我就要孩他爸歇息着,和我一起慢慢来做这些活路,那会轻松得多了,我还想到他打工的地方去玩玩,他说过孩子大了后要带我去的"那语气分明透露出一丝俏皮和无限的期盼。
2白天辛苦忙农活,夜晚与孤独寂寞相伴,听虫蛙鸟鸣解闷。把思念埋藏心底,忍受着两地分居的情感折磨,一面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多挣点钱贴补家用,一面又害怕自己被抛弃,当无望时,寄希望于迷信或者成为留守的情感牺牲者。
当我走进**的家里时,**正在和村里的三个女人摆龙门阵(闲聊)。因为正值年关,她们难得都有空闲时间,所以就聚一起了,正织着毛衣的**说"我们平时忙得脚不歇地的,平时没机会聊,晚上又不敢出门,年关也没什么活路了,就聚一起摆摆"于是我问她们:"如果有时间,你们最想做什么,你们最害怕的又是什么?"年纪比较大的**说"我如果有时间,我就想美美地睡一觉。"**和**,**都是结婚在五六年之间的,都异口同声的而又各有羞涩地说想给自己的男人打个电话,说说话,**是刚嫁入还不到三年,读过初中,性格活泼大胆,她说"如果我真有那时间,我最想飞到他身边,可是孩子才不到一岁,如果孩子有三岁了,我就让他爷爷奶奶带着,我也和他一起去打工,我才不愿这样守活寡般地活一辈子!"一句话,把我吓得惊了一大跳,但回头仔细一想,这不正道出了留守妇女的一个心声吗?这不正是留守妇女们最害怕,最无奈的一个真实写照吗?大部分留守妇女承担着农村大部分的农活,同时也忍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虽然结了婚,虽然男人也很健康地活着,可是一整年却只能盼望着一次鹊桥相会,俨然是牛郎织女,家里没有一丝成熟男人的气息,夜晚只有与孤独寂寞相伴,听虫蛙鸟鸣解闷,平时不敢和别的男人搭讪说话,而基于妇女的特性,很多的话想说出来,又不能和老人说,更不会和小孩子说,有代沟。于是经常只能自己和自己说。"有时候想想真快要憋出病来!"**翻飞着手里的织针棒飞快地说道:"最怕的就是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农忙时节还好点,累了,一觉睡到大天亮,如果不忙的时候躺在床上有时候会睡不觉,感觉黑夜和寂寞就象要把我吞了去一样!有时候会特别害怕黑夜的来临。"**干脆放下手中织着的毛衣站了起来,看上去,她是四个妇女中身体体质最差的,脸色有点灰白,瘦瘦的,声音也有点干涩地说道:"我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平时丈夫不在家,遇到困难都是一个人摸索,一个人慢慢干,如果生病了,只能扛着,一是怕费钱,二是怕误了农活,一回家就蒙头大睡,有时候就好了。经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尤其是在累了、闲了、缺钱的时候,感觉更强烈。家里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扛着,没敢告诉他,怕他在外面惦记,做不好活路"。
"我就是农村的,能在城里生活一辈子?打工不就是为挣点钱么?让他挣去好了,我还得呆在这里。一直打工,老了不能打工了怎么办?还有,城里人看不起我们打工的,想做个小买卖也不容易,城管也严,不敢乱摆摊,去租个门面转让费动不动就几万十多万的,有哪个钱我还做什么生意?而且这费那费的也交不起。"**一边说一边奶着自己不到一岁的孩子:"可是打心眼里我也真怕,怕什么?我这样呆在农村,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在外面干出什么对不起我娘仨的事情来,你看小孩子才这么大点,如果他离开我们去找别的女人,我们娘仨怎么办呢?
"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担心,刚出去打工那两年,家里穷,他也没那个闲钱去做那些事,外面花花世界虽然诱人,可我还不担心点"**眼神中充满着担忧,也显露出她的极度不自信:"可现在不同了,他做起了包工头,手头宽裕了,听说在外面还和别的女人有染了,这些我都算了,因为孩子,因为这个家,我都受了,可是我真害怕那天他把那个女人带回来,我真害怕他从此离开我们娘两个,我真想去和他在一起,可是家里有老人,我又是独女,四个老人都是快70的老人了,得有人照顾啊!"说起这些,**眼中就贮满了泪水。"这都是命,只怪自己命不好!我天天给观音菩萨烧香,希望菩萨保佑我,希望菩萨点醒他不要受那个狐狸精的诱惑!"**补充道。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不准我和他一起去打工,我们只有一个女孩,他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可后来我一直没有怀上,我去看过医生,医生都检查过了,我应该还能生育,没有问题,让他去检查,他不肯去,至少不愿意和我去,现在孩子读三年级了,可是一年见不到他几次,小时候甚至一看到他就哭,因为认不得他,觉得陌生和害怕,现在好点了。**不自信的眼神里好象还有一层象雾一样的迷茫,因为劳累,刚刚三十的她看上去就象快40岁的人了。"我最怕的还是他和我离婚"**坦率地说。
3,她们是家园的守望者,却是爱情的被抛弃者,是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也是被非法侵害者。
身累心更累恐怕是留守妇女们最伤心的事情了。走访中大部分妇女感叹最怕的就是受到侵害、诽谤和恶意中伤。
"现在世道开放多了,外出打工的也多了,但是土地得有人种啊,老人得有人养啊,小孩子得人带啊,更何况这是个家啊,得有个人支撑啊,于是留守妇女就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其实就是个火药桶,闷了一二十年了,现在在不断地迸发中,甚至已经开始局部爆发了,农村离婚率上升,强奸案件频发,**镇**村民长期霸占村里10余名妇女就是一个集中爆发的事例"在乡里做妇女工作的**同志这样对笔者说。
三十六岁的**面容清丽,神情清淡,一副超然脱俗的样子,但额角不经意间爬上的皱纹说明她是一个总是把烦恼和忧愁放在内心里面的人,虽然年近不惑,声音却仍然清亮如小莺般说道:"如果有机会,如果不是母亲病重,打死我也不一个人呆在这里,我宁愿和他一起外面去打工,怎么累,怎么苦我都不怕,流言如刀,杀人不见血啊!"
"我每天一入夜就带着孩子睡觉,有时候连电视都不敢看,"**一边说一边指着进房门的背后"你看,我的门都有三道门闩,第一道是原来就有的,第二道是我后来要他买了从里面锁的门闩,还有这个木棒,我把它从里面顶上去,现在农村治安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有牵牛盗马的现象,我们男人又不在家,只有自己死守着,可是晚上外面如果有什么动静,我们也是不敢开门的,不怕别的,就怕被诽谤"笔者触目处,是一个被门闩顶起的一个大大的凹陷。好象记录着**担惊受怕的日日夜夜。
坐回到椅子上,**平静了一会,"象我这样,还算好的,好呆有个囫囵名声,能睡个囫囵觉,最惨的是我们村的**,嫁给我们村的**,这**平时文文静静的,说得上我们村里的大才子,可是外出打了两年工,留下孤儿寡母的,**身体弱,又多病,家里没有劳动力,一到农忙,她家请的工自然就多些,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我们现在是留守女人是非多啊,村里不由就传出**与有苟合的流言了,这**不知道是那个筋错了位,居然也起了疑心,回来又打又骂的,后来不是咋个整的,**就疯了,现在动不动就脱衣服,说"看,我是干净的,呵呵。。。。"好可怜啊!"
现年40岁的**嫁给**县**乡**时只有22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也有着花一样的容颜。**是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后来做起了小老板,**开始觉得终生有了依靠,谁知道好景不长,**在广东重新找了个女人,然后就扬言要和她离婚。"我这个年纪了,不能企望再嫁人,我也舍不得两孩子,又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去娘家,我没有和他正式离婚,我没有在上面签字,我不是为了他,他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我是为了两个孩子!"
和**一样命运的还有**,是她本家的堂妹妹。**的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一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支部书记,在村里声誉极好,待人和善,为人谨慎,当我们说起**的丈夫**时他却忍不住激动起来"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打小家里穷,父母也死得早,我看他有颗恒心的筋,做事也踏实,没少支援他,读大学我也支援了他一万元,后来连我女儿也嫁给了他,他一个穷学生,毕业又没有分配工作,谁愿意嫁他啊?!"**支书显然由于一说起这事情就非常气愤,脸胀得红红得,眉毛有点上翘,待停了片刻,他还是又激动地开了口"狗日的,结婚后头两年,隔三差五地一年能回来几趟,给我们买很多东西,给孩子买衣服,现在大的娃近四岁了,小的也有两岁了,有一年多没有回来了,听说在外面和别的女人好上了,还说要和我姑娘离婚,我糊涂啊,怎么就找上这么个白眼狼啊?"
4天各一方,后顾有忧 她们渴望夫妻团聚,家庭团圆,她们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好书,而孩子却往往因为缺少父爱威严而变得无法管教,还有公公婆婆的唠叨,这些都是她们的困惑。
**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大的孩子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小的读七年级,**丈夫在外面算搞得比较活的一个,家里搞得也比较好,红砖水泥顶的三层小楼,少说也有200个平方,但是"总感觉心里头空落落的,好象少了什么又好象正失去什么一样,"**这样对我们说:"最老火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没读过多少书,希望孩子多读点书,不要象我们这样没出息,可是偏偏孩子们成绩不太好,大孩子考不考得上高中都难说,可我一说他,他回我"书都没读过,你懂什么?"我要说的话就被咽了回去,小孩子也不听话,孩子们大了,一个妇道人家管不好他们的,要是他们父亲在就要好点,压得住他们,我最怕的是:我们这样一辈子辛苦地努力,省吃俭用为了让他们读书将来有出息,可到头到却反因为没人管他们,教育他们,最后一事无成,甚至变坏,那才是我们一辈子都后悔的啊"话里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困惑。
和**一样有着困惑的还有**,**只有一个孩子,读九年级,个子高高大大的。"就是不听话,经常和别人打架,有一次头还被打了一个大窟窿,在医院躺了近三个月。我不敢管他的,一说他,他还对我凶。"**说"这全是他爷爷奶奶惯的,小时候我一打他,他爷爷和奶奶就站出来撑他,不准我打,也不准我骂,后来我一打他,他就跑到他爷爷奶奶房间里去!我只有自个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我是真怕没人管他,以后坏得没底儿!"
"一个人呆在家里,关键是缺乏理解,没个说话的,因为是两辈人,和公婆有代沟,没多少共同语言,我穿花俏点他们都要说,和别的男人说两句话,他们便如临大敌一样,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处不来的地方。"还刚刚嫁入两年的**说:"但是没办法,也只能将就着他们了,唉,想和他一起出去,他不准,说要我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才一岁,给老人带也不放心。"
笔者是一位计划生育工作者,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殊性,与农村接触颇多,下车伊始,触目处,全是妇女,老人,孩子,偶尔听人家长里短,亦是谁家男人挣多少钱了,出什么事了,诸如此类,于是笔者便留了心,把一些交谈,采访,调查资料整理起来(基于相关人员要求,所有人物均为化名),本次整理基本反映的都是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艰难,无奈,辛酸,屈辱的一面,之所以这样写,亦是想引起大家对留守妇女这块特殊人群的注意,因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构建和谐家庭。而"留守妇女"在特殊的时期已经逐渐演变成"家庭的守护者","留守妇女"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其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家庭,亦会演变到社会,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完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但要从产生留守的中国独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户籍制、不发达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工子女入学就业等相关制度入手,更要从留守妇女的身、心两方面对其进行关注、关爱。用制度的形式保障这个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和谐和完美。整个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