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情况调查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自3月上旬以来,在常委会江波主任带领下,区人大环资工委牵头组织区人大
“263专项行动”调查组,与各镇、区人大上下联动,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立足本职,对我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263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开展调研。总体认为,我区“263 专项行动”响应积极,起步迅速,组织健全,措施有力,推进有序。同时,在造浓氛围、科学组织、深入推进、巩固成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组成人员审议参考:
一、总体推进情况
1、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坚强有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印发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区委王书记明确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宋区长亲自担任区“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各镇区“一把手”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层层落实、环环相扣,为“263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2、全面推进,着力解决难点问题。一是“两减”突出减量抓源头。通过落实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实现减量替代,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通过对化工企业的分档管理和末端淘汰,促进企业技改升级;加快低端低效产能淘汰,推进园区产业提升。二是“六治”突出重点抓治理。水环境治理。大力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洁员责任制,河道保洁常态化;实施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积极开展通榆河两岸专项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分类排查,摸清情况,列出分步治理计划;红星河、长乐河、新德中心河、供电北沟等黑臭水体进行疏浚整治;主城区金丰北路、飞达中路、大华路片区雨污分流与片区控源截污工程有序推进。生活垃圾治理。镇区和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分别达到90%和100%,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注重规划控制,加强源头管理,大力推进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搬迁和限适养区养殖场达标整治活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加紧建设,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大气治理。通过全面推广废气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逐步实现有机废气全程监管,在全省沿海化工园区率先完成废气治理任务。环境隐患治理。推广环境风险责任险制度,实施固废计量接受储存规范化,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三是“三提升”突出制度抓长效。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方面。围绕全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营建林业生态屏障,大力推进生态防护林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年提升。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方面。注重运用经济杠杆提高排污成本,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倒逼企业转型。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方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联合惩戒,促进环境守法常态化。
3、落实责任,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区政府与各责任主体签订了责任状,同时成立督查小组,进行不定时抽查。区“263”办公室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严格追责,奖惩兑现。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做到点、线、面全覆盖,做到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同时科学合理制定整治标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机制创新,切实保护环境。
二、问题和不足
1、对专项行动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区镇两级党政及各职能部门都能高度重视,但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养殖户和社会公众,对专项行动不知晓、不响应、不配合,“一头热、一头冷”的格局较为明显。分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工作思路仍有待创新。有的同志对开展“263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领会不深不透,认识不清,概念模糊,工作限于被动应付环保督查组提出的整改要求。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招商引资仍搞放低门槛,降低标准;对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信心不足,对把好项目入口关的把关意识不强,对通过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新兴产业比重、实现替代减量的源头治理思路不宽,方法不多。二是压力传导仍有待加强。由于问责追责机制尚未完善,目前仍没有真正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高压态势,被动应付式工作状态仍较为普遍,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仍有待提高;部分工作的目的性不明,仍停留在按检查考核指标做工作的层面;有些工作有布置无检查,会办时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承诺,会办后就不了了之,无人担责;有些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绿色发展的内生自觉,千方百计弄虚作假,唬弄检查,偷排偷放,不计后果;有的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甚至公开对着干。三是公众参与仍有待提高。在宣传发动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宣传的广度、深度、精度、强度,方式、对象、时机、效果等缺乏深入的思考,宣传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仍不足,公众知晓率、参与度仍不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仍有待增强。
2、推进专项行动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相关配套要同步推进。比如在治理城区黑臭水体过程中,水利部门负责清淤、拆坝、换水,住建部门负责生活污水截流和雨污分流,两项工作如果不能同步推进无缝对接,黑臭水体整治就很有可能治而复发。在治理水环境方面,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置、占用河道的违章建筑的拆除、截污、清淤等涉及多个部门,也都要同步推进,才能达到长远结合、标本兼治的效果。二是条块区划要统一功能。我区整个城区划为主城区、开发区、城南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城东新区、高新区等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这本有利于相互竞力发展,但也导致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形成人为分割,不利于管理职能的协调统一,也不利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三是上下左右要畅通衔接。专项行动牵涉面广,需要区镇两级党政协调一致,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需要各职能部门与各镇区之间的业务协作,也需要全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而目前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沟通衔接渠道不多,机制不畅,制约了专项行动的顺利推进。
3、专项行动整治效果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显现。一是项目之间不平衡。从调研情况看,在“减煤减化”、农村环境整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方面,起步较早,措施较实,而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要加大推进力度。二是镇区之间不平衡。少数镇还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节点;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没有完全按照“四到位”进行规范,对整治不到位的养殖户也没有得力措施加以约束;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纳管率普遍较低。三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总休上主城区及周边板块整治力度、整治效果好于乡镇。由于责任主体没有明确、治理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集镇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总体落后于全局,农村废沟塘黑臭水体普遍存在治理难、治理不到位问题,还存在不少死角。
4、对薄弱环节整治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明确。一是公平补偿机制有待明确。需要进一步强化“谁污染、谁治理,谁收益、谁负担”的环境保护理念,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生态补偿机制。比如农村养殖业粪污运费的负担,目前是区、镇两级财政分别负担60%、20%,养殖户负担20%,政府财政出的是纳税人的钱,养殖户作为收益人,用纳税人的钱解决自身污染治理的问题,明显不符合“谁污染、谁治理,谁收益、谁负担”的公平原则。应考虑“以地定养、总量控制”,把政府的资金补贴转换成政策扶持,通过限定养殖总量规模,同时根据养殖企业和大户在技术、规模、守法经营、环境友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自的养殖总量配额,并允许配额在明确环保治理责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市场化有偿调剂。二是深度治理有待提高。每到夏季和枯水季节,城区都要化大量费用更换水体,但由于水系不畅、截污不到位等历史原因,起不到治本效果;8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置点都临近较大的河流水体,但对处置过程中的废水、尾液的收集和深处理,均无完善的后续处理设施和防范措施,偷排直排或溃坝漫溢的隐患较大;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尤其是餐厨垃圾,急需配套处理设施;有些养殖户搞了粪污治理设备不是为了治污,而是为了拿政府的补贴,补贴到手后在实际生产中仍然是偷排直排;集镇生活污水纳管率低、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如何从根本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思路、措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联合执法有待加强。“行动方案”对联合执法的机制建设没有作出硬性规定,对执法不力、不及时、不到位的追责机制、处罚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导致职责不明、有责难究。实际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遇事逶迤观望;各职能部门与各镇区以属地管理责任和自身没有执法权相互埋怨责难;少数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装聋作哑、应付了事,甚至跑风漏气、通风报信;少数被执法对象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执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最近,省委李强书记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要求苏北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区开展 “263专项行动”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排查不足,发现隐患和薄弱环节,实行定向补课。
1、强化宣传发动。一是扩大宣传层面。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宣传不同的内容,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二是注重宣传实效。通过主流媒体平台,采取专家解读、市民访谈、发倡议书、明察暗访、行为曝光等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做”。三是依靠群众。要通过宣传将“263专项行动”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评价权,让每个群众都成为“263专项行动”的宣传员。
2、注重统筹兼顾。一是注重规划的衔接引领。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要把城区功能整体化为一盘棋,各板块间实现无缝对接;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把产业发展规划与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方面,要科学规划区域养殖规模,把畜禽养殖总量与区域环境容量相结合。二是坚持条线的协调配合。牵头部门要主动发挥协调作用,镇、区及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镇、区具体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查考核。三是形成联合执法的合力。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网格化模式,通过开展联合执法,瞄准反面典型,着力提高执法的实效性,有效化解环境矛盾,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让群众更加满意。
3、坚持问题导向。一是全面排查清除隐患。对全区涉及环保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摸底,不留死角。做到建档立案,分级管理,并对照要求,逐项解决,销号公示,接受监督。二是标本兼治形成合力。着力补生态环境短板,改变产业结构重、开发强度大、排放总量高的局面。比如:“两减”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相结合,通过源头控制,实现替代减量;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要与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在治理的同时,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三是突出重点一抓到底。对症下药、科学施策、精准发力,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镇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雨污分流和黑臭河整治、垃圾分类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常态长效,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4、加强督查考核。一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在强调镇区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和法人的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和环境修复机制,通过增加违法成本,倒逼企业和法人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二是进一步细化目标。各牵头部门要对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按照省、盐城市下达的目标要求,将时序进度和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季度、月度,让行动方案的操作性更强。三是进一步严格奖惩。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及时公布交办结果,定期考核评比,把重点领域的治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通过严格的考核,传递压力,求取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