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民增收致富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农民增收致富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目标,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富民的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工程的实施。近期,我们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这个重点,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深入调查,认真思考,提出建议。
一、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6年我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万元,同比增长8.7%,净增加1562元。
(一)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企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工资水平显著提高,以务工经商为主的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2016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9930元,占比51%,从事非农产业人数达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自2013年以来,农民工资性收入每年均增9-10%。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工业企业的发展。我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工业企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近三年年均增长15%,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辉丰股份、金风科技、联鑫钢铁、博汇纸业、丰山集团等规模企业吸收的农民工均在2000人以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二)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我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7145元,同比增长8.4%,占比36%。在措施上,重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区建成高效农业125万亩,设施农业25万亩,高效水产养殖40万亩,村村有特色,户户有项目。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依托生态优势,建成了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新丰镇荷兰花海,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万亩郁金香农业旅游示范园,其中核心区3000亩,去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据统计,2016年,我区乡村旅游人数突破了600万人次,带动了2万农民就业增收。
(三)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进展,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所增长。2016年我区农民财产性收入299元,同比增长8.7%。我区建立了区镇两级产权交易市场,建成了农村产权交易站14个,2016年完成农村产权交易90宗,交易金额1.4亿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共流转土地面积11.38万亩,新办家庭农场285家,每年为农民增加土地租金1.64亿元。大中镇光明村共有土地4500亩,土地流转面积达90%,户均获得流转收入3650元。
(四)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明显增长。近几年,国家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农民得到了实惠,2016年全区获得农村地力保护补贴、农机综合补贴等2.6亿元。实施精准扶贫,对“一有三缺”人员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争取各类扶贫资金500多万元,使27%的贫困人口脱贫。我区还通过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增加低保边缘户专项补助、对特困农户托底补助等,扩大对困难群众的补贴面,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自2014年以来,我区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781.7元、1950.9元、2106元,同比增长7.2%、9.5%、8.0%。
二、农民增收致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增收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表现为:种植业增长潜力已到极限,种田效益难以提高;企业转型较快,用工逐步减少,农民务工收入下降;农村产权颁证还没有完全到位,贷款融资难度较大;农民创业热情不高,政策环境还不宽松等,导致农民增收乏力、缓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农民创业致富缺乏内在动力。农民的致富欲望强烈,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怕苦、怕出门、怕上当受骗。有的农民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小难则退,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怕担风险,创业没资金、没门路、没技术,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有的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其就业和收益。
(二)镇村经济比较薄弱,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强。镇村债务包袱影响了村级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据调查,前几年,村庄环境整治、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宣传专栏、报刊杂志、秸秆焚烧、房屋刷白等超过了村级承受能力,因而通过举债的办法,应付各种活动,造成了村级负债严重。xx区村级负债面达70%,多的村几百万元,少的几万元。镇村负债严重,使村级功能难以发挥,修路、造桥、环境整治、水利建设等无法顺利进行,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减少,农民出门、运输等受到限制,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区粮食、蔬菜、肉类、果品等大宗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棉花价格连续三年下降了46%,棉花面积三年前18万亩,现为5000亩;小麦的价格2016年同比下降35%,水稻价格下降了8%。我区有关部门在跟踪20个农产品三年的价格变动中,发现有涨幅的7个,占35%,主要是畜禽、水产类;持平的5个,占25%,主要是蔬菜、果品类;下降的8个,占40%,主要是粮食、棉花、大豆、油菜等。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近三年内,化肥、农药、饲料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
(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受到制约。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区加大了畜禽治污力度,出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管理办法,一批无治污能力、规模小的养殖户限令关闭,对我区养殖农户收入带来很大的影响。据分析,全区养殖户减少了28%,养殖总量下降了15%。今后,对规模养殖的要求将愈来愈高,总量还将持续下降。同时,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排污不达标或治污设施不到位,将会停业整改,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建议
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农业谈农业、抓农业,是很难实现富民目标的,必须跳出农业圈子,谋求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研究农业、发展农业、提升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就业空间,推进以工增收。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工业兴,企业旺,则农民富。一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加快推进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在电力、道路、用地指标、规划空间、污水处理、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镇工业园区的发展瓶颈,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二要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租赁、转包等多种方式,使土地逐步向种植、养殖专业大户集中,形成规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使农民在获取租金的基础上,到大户、企业打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全面创业,加快农民转变为创客工人。围绕农业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农村电商、植保、机耕、贸易、家政、旅游等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在发展三产中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抓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增收。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发展的短板主要是交通不完善、水系抗灾能力差、信息网络不健全等。一要以村通水泥路、镇通一级路、县(区)通高速(高铁)路为目标,加快公路网络建设,满足农村发展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民生工程,大交通需要大投入,仅仅依靠县镇级的有限财力无法进行,建议把农村公路提升纳入国家、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二要以提高农村抗灾能力为重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省市的水利项目要向农村倾斜,农村水利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要向薄弱村倾斜,努力建成功能完备、能灌能排、独立封闭、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三要以户通光纤为重点,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各通讯营运商要以社会效益为己任,加快光纤网络全覆盖,特别是经济薄弱村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民增收。
(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强化示范引导,大力挖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一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植农民致富典型,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特色农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网上销售、连锁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兴办龙头企业,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和发展力度,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农业家庭式的小生产融入到工业化发展的大链条中。三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崛起,是近几年来农村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农民增收的新业态。要出台政策,扶持发展、鼓励发展,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为重点,发挥优势,积极引导,创建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实现农旅结合,以乡村旅游业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实现保障增收。一要重视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继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服务制度。二要提高新农合和新农保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目前,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因病致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建议建立新农保新农合的增长机制、大病救助机制,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强化村级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三要完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四要深入实施精准脱贫。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带动等帮扶模式,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五)培植农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为农服务合力,完善机制增收。一要明晰农村产权。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量化农村集体资产、农民房屋资产,为农民提供信贷、租赁、担保支持,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二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更多农民入社、入股增收。三要加大惠农补贴。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整合惠农资金、项目资金、补贴资金,严防多头发放、重复发放、延期发放、过时发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点、驻村服务,方便群众。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产品保险的范围,提高理赔效率,不断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