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妇女工作调研
**市**区共有城镇居民近21万,其中女性约11万人,占52.58%。有社区居委会27个。今年9月,该区妇联深入到其中的9个社区,开展了以社区妇女工作为主题的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调研题纲6份,召开座谈会3次,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50份,回收率达100%。现就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社区妇女的现状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妇联工作的对象——社区妇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长期积累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人员数量剧增。伴随着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社区妇女群体由“单位人”为主体逐步向“单位人”、“社会人”、“流动人”等多种成份并存的多元化转变。一大批拆迁安置人员、年轻夫妇、离退休人员、外来流动人口、个体私营者等进入社区,使社区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的结构发生变化,数量急剧增加。以**街道**社区为例,因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西进南下”及片区改造的规划所致,原蒋王镇11个村中9个村近2万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其中女性占52.6%。由此可见,社区女性居民随着数量的增加,构成也越来越复杂,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价值趋向,使社区妇女的各种矛盾相对集中,使社区妇女变得众口难调;难度大大增加。
(二)文化素质偏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妇女由“农家女”变为“城里人”,导致社区妇女的文化素质偏低。我们对9社区30~50岁年龄段的妇女进行了摸底,结果显示,450名妇女中,大专以上的103人,占23%;高中的108人,占24%;初中以下的239人,占53%;也就是说,社区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仍然占多数,青壮年妇女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另外,因而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很少,社区妇女的思想观念也相对滞后,在本次450份调查问卷中,有216人从没所有安排过时间学习;有123人生活平淡,依附心理平衡,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着丈夫、孩子转;52人觉得精神空虚,其余时间沉溺于牌桌等。因此,素质偏低已经成为阻碍我区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维权能力较弱。由于历史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维权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弱。调查中21%的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感到求助无门,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48%的职业女性不知道可以享受经期、孕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80%左右的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对施暴的丈夫心存幻想,不想以离婚而远离家庭暴力。因为社区妇女(特别是乡镇社区妇女)文化、理念等因素,她们在婚姻家庭权力维护的能力尤显薄弱。据近两年我区妇联信息统计显示,呈波浪式趋势,但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投诉却是逐步上升。
二、社区妇女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2年该区开始创建社区妇联,目前创建率100%。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调查中,对社区妇联工作非常满意占92%,基本满意占7.1%,只有0.9%不满意。有93.5%的被调查者认为,妇联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很大和较大。特别是从2020年10月至今,社区建设的“妇女儿童之家”在创业就业服务、家庭文化服务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被广大社区妇女所知、所享。但是,随着社区功能的强化和社区地位的提升,我区的社区妇女工作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形势的发展与妇联组织配备不相适应
社区妇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结构的多元化、群体的复杂化,对新时期社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妇联的配备与新形势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一是人员配备不强。在新的时期,社区妇女数量急剧增加了,但从事社区妇女工作的干部却因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等原因而相应的减少,且一味的强调“干部年轻化”,缺乏具有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的“成熟干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二是干部兼职太多。在我区区27个社区妇联主席中,兼职三项以上工作的有25人,占92.6%。妇联干部兼职多,决定了她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不种妇联责任田”等移位、错位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工作经费不足。调查结果显示,16个社区妇联全年无工作经费预算,开展妇女和家庭活动及相关节庆活动只能临时申请或找辖区单位赞助,社区妇联无法从财政获取资金保障,抑制了妇联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妇联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多层次的需求与妇联的业务水平不相适应。
社区作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家园,需要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随着社区妇女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妇联组织的服务水平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质量不高。目前,社区虽建有“妇女儿童之家”,但提供的服务涉及面不广,特色化和个性化服务亟待加强。调查中,所有的社区妇联根据区镇(街道)和社区要求,开展了敬老助残、文化健身、妇女保健等大众化服务项目;缺乏“个体”需求的项目。在接受社区妇联服务的人群中,有78.5%是老人和弱势群体家庭。她们对服务质量表示基本满意的82.7%。要求个性服务的67.7%。二是功能不全。目前,社区妇联(包括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不全。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服务场所很少(我区已建成的18家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中有12家是与其他阵地合力挂牌,一室多用)。在调查中,社区妇女反映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占77.4%,要求建立综合性、多功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占79.1%。(但这一目标短期内很难实现)。
(三)个性化的文化与妇联活动品牌不相适应
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各种思想意识的摩擦,使得社区妇女的思维异常活跃,对文化生活的要求相对提高。目前,社区妇女传统的活动内容不丰富,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妇女参与率不高,不能满足不同类别的社区妇女“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一是品牌不响,本次调研中,在“你知道的妇联活动品牌”一栏,知道“文明家庭、”“春雷计划”、“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巾帼社区服务工作”活动的妇女比例依次为76.6%、56.4%、72.8%、31.8%、21.2%、;在“你对所在社区的妇联组织的活动”栏里,经常参加、偶而参加的比例为25.7%、38.8%。二是形式单一。传统的活动中,因为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对妇女“个性化”需求了解不够,社区妇联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方法生搬硬套、内容不够新颖,有规模上档次的社区活动活动精品少,影响了社区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文明城市”、“
文明社区” 创建工作中,过去我们只注重“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的创建,注重对照评比标准按条条框框评定合格家庭,没有针对“文明物业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开展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缺乏对社区妇女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同样,只注重社区“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对社区内“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创建活动重视不够。
三、社区妇女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妇女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受益者,做好妇女工作是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增强妇女工作活动、实力和魅力的需要。为此,我们对开展社区妇女工作,提高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夯实基础,优化妇女工作环境
一是领导重视,提供保障。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及社区要高度重视,从机制、组织、人员、经费四个方面,切实保障社区妇联工作的开展:即提供机制保障,把社区妇女事业发展纳入社区建设大盘、妇联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组织建设纳入社区党建之中。提供组织保障,社区妇联主席保证行政编制,提倡由女性班子成员兼任,有条件的社区配一至两名的妇联专干。提供人员保障,妇联干部优选优配,实施“有为才有位,能上也能下”的配备机制,确保妇女工作正常开展。二是部门配合,搭建平台。各部门共同配合,共同构建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各方面和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妇女工作新格局。
(二)注重实效,强化各项服务功能
一是抓阵地,强化“妇儿之家”建设功能。一着不让的推进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确保数量:年底前全区160个村(社区)中70%以上建成;确保质量:按照特色明显、因地制宜的要求来设置功能室,以“个性化”和“项目化”开展服务,让“家”真正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二是抓活动,强化“妇”字文化功能。开展文化活动,强化三个“妇”字号社区文化活动精品:即开展“平安社区、和谐楼栋、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等创评活动,举办“家庭文化节、幸福家庭才艺大赛“等文化竞赛,强化家庭活动精品;开展“女子健身、家庭游戏”等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强化文体活动精品;成立女子腰鼓队、合唱队,舞龙队等有特色的妇女文化活动团队,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需求,强化妇女娱乐活动精品。
(三)立足和谐,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一是搭建维权平台。在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立健全妇女维权服务站,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儿童,哪里就有维权机构”,并充分发挥“好嫂嫂”调解队的作用,多元化维护社区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抓住热点,难点维权。抓信社区妇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劳动权、健康权、婚姻家庭权等,定期组织法官、律师开展“说法进社区”、
“送法进社区”活动,为妇女提供各行业有效的普法、援助服务,真正把妇女普法和妇女维权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