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全面掌握我县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目标,注重做好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近期,我县集中时间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回顾了近年来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基本概况
xxxx县共辖5个乡镇,3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全县共有7个党工委,49个党总支,425个党支部。截止xxxx年共有党员6908人,其中农民党员4068人,占党员总数的58.9%;女党员1515人,占党员总数的21.9%;35岁以下党员1653人,占党员总数的23.9%;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2562人,占党员总数的37.1%。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2004年以来,按照 “三培双带”的要求,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累计发展党员738人,其中新发展农民党员429人,占发展总数的58%;新发展女党员192人,占发展总数的26%;新发展35岁以下党员229人,占发展总数31%;新发展高中以上学历党员402人,占发展总数的54.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狠抓源头工程,“六重六提高”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是重计划,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性。我县结合工作实际,每年都制定出《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对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发展数量、年龄文化结构、培养措施和领导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使发展党员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在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中,又将年度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使发展党员工作任务更加具体。同时,县委组织部要求各党工委每季度要把发展新党员名单上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对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基层党组织加强督促指导,克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盲目性,避免了随意发展的现象。
二是重培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全县7个党工委普遍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首先是在每年的农村党员实践培训和召开党支部活动时,主动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通过学习党员致富能手的致富经验,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感化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要我入党,变成我要入党”的良好氛围,2004年以来就有3162人申请入党。其次是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和村级活动场所,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近年来,全县每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252余期5000余人次,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第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三是重发展,提高培养发展党员力度。为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xxxx县要求各级党组织转变观念,主动教育引导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等,把他们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特别注重从本村现任优秀村组干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青年农民、妇女和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使党员年龄和性别的比例相协调。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基层活动阵地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在xxxx年就全面消除我县的6个“空白党员村民小组”,力争到2011年,90%以上的村(居)两委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是党员。
四是重帮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纳功能。xxxx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建立起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到村(社区)、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片区党支部“一帮一”扶持发展机制。在扶持发展机制中,将帮助联系村、挂钩片区消除“空白党员村民小组”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此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开展1名先富党员帮扶1名贫困党员、带动10名农户发展致富的“一帮十带”活动,组织实施对农村贫困党员进行生产帮扶、生活帮扶、科技帮扶、劳务帮扶,切实帮助贫困党员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逐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纳功能。确保到2011年,90%以上的基层党员干部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双带”型村干部和党员达到60%以上。
五是重领导,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水平。我县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首先,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三关,就是在选拔各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方面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其次,加强业务指导,对工作进行督查,对党务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如将我县每年培育的10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练,第二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第三,提供交流的平台。县委每次进行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在表彰会上进行交流发言,提供机会给党组织之间、党务工作者之间相互学习,通过狠抓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六是重管理,提高发展党员的整体质量。首先,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报告制度、联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规范了我县流出的765名流动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其次,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县委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方面。xxxx县率先推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规范了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程序,避免了基层搞党建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由于严格进行教育管理,近年来,全县预备党员的转正率达99%。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县党员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由于新发展的党员具有年轻、有文化、有代表性等特点,使我县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分布等都有了新的改善,并逐步趋向合理,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是程序不够规范。个别党组织认为发展党员程序复杂,对一些优秀青年外出务工,因不便于考察培养,怕麻烦,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在培养期内忽视培养教育,从而影响了党员的质量,新发展党员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
三是党员发展不平衡。各系统、各单位、各乡镇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入党积极性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入党积极性较低,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同时,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还相对较为滞后。
四、对策与措施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认识。制定了《xxxx县xxxx—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县财政每年按党员人均50元的标准安排教育培训经费,以县委党校和镇、村活动场所以及远教基地为主阵地,保证所有党员每年轮训完一遍。同时,加强对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使他们明确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认识到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使党组织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的现实需要。
二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我县推行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两联系三服务”工作机制,不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按照《中共xxxx县委关于建立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一帮一”扶持发展机制的通知》的要求,全县35个村(社区)党组织定期向县直挂钩单位汇报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挂钩单位的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大“农民服务站、点”的建设力度,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三是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关”。当前,要解决好改善结构与保证质量的关系问题。不能因为党员年龄“老化”,就不顾条件,大量发展年轻党员;不能因为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妇女党员较少,就降低入党条件,去大量发展。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出发,有重点地发展新党员。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我县制定下发的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党员“入口关”。
四是结合县情,拓展发展党员工作领域。结合xxxx移民工作特殊时期,移民搬迁后,农村人数减少,村规模、村级党组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城镇搬迁后,原来的居委会格局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重新组建社区组织。移民迁建企业关停并转,企业党组织需要调整,有的企业党组织还将撤销。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按辖区与按行业、产业相结合设置党组织,也将提上党建工作的议事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根据行业特点、党员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以此为契机,针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农民工群体、民营企业等发展党员滞后的现状,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做好这些领域的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从而为企业发展党员创造基础条件,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以推动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