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脱困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形成了绝大部分家庭“单支撑”的脆弱家庭结构,“四二一”结构(即我国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普遍由四个祖父母辈、两个父母辈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两点:子女赡养压力的增大以及老人得到的精神抚慰欠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独生子女出现伤残或死亡,整个家庭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崩溃。失独父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究之原因,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晚年失去了支撑和依靠。
一、目前失独家庭困境情况分析——以崇安区**街道为例
根据走访摸底,截止至2014年年底,**街道共有失独家庭28户共计42人,分散在辖区10个社区内,其中女性23人,男性19人,独居者8人,但是这些失独人群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均是80年代初期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相较于其他失独父母,他们再生育的可能几乎为零,且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也不会再选择领养子女,那么,他们将被动地陷入老无所依的困难境地,具体表现为:
经济困境: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限制,失独家庭很难再创造财富,他们的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坚力量,子女的失去,让家庭丧失了重要经济来源,失独父母的晚年生活质量缺少应有的保障。
精神、健康困境:失独家庭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厄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赡养困境: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父母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而现阶段养老机构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养老资源的空缺,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和进入养老院,相对于其他老人有子女看望的失落感也致使他们不会将晚年居住养老院作为自己的“新选择”,并且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更加力不从心,对生活产生脱力无助感。
制度困境:为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自2014年起,国家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然而一方面,在日益增长的物价和失独家庭的贫困现实下,经济救助力度仍尚显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到,经济救助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精神扶持对失独家庭更为重要,但是国家制度却往往难以触及精神抚慰层面。
二、解决失独家庭困境问题的探索及建议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在现有救助制度“短板”、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养老资源衔接不上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帮助失独家庭脱困,就显得任重而道远。**街道**社区近年来,结合实际,迎合特殊群体需求,招募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和思考集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和失独家庭增能建设为一体的更具人性化、长久性的解决途径和服务行动。
(一)整合资源,爱心助力正能量
**社工站根据这些失独家庭的需求,通过政府购买适度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招募20名企业义工和30名社区义工,协同创立了“爱心家圆”社工项目,并动员了一批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关注关心这些特殊的服务对象,出资助力,为这些特殊群体送去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同期**街道在为每个符合政策的失独老人办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金的基础上,年底还给予每个失独家庭500元的年终抚慰金,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补助,通过增加经济来源的方式给失独老人的居家生活提供多一重有力保障。
(二)疏导干预,安抚心灵疗创伤
失独老人普遍存在心理创伤,心理创伤的程度因失独年限和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自我调适能力较弱的对象甚至产生抑郁和厌世情绪,为此成立了心理情绪疏导小组,定期关注失独老人的情绪变化,对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的对象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春节、清明等特殊节给予更多关怀,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开展“绿色暖我心”活动,社工和义工们分组为失独家庭上门送色盆栽,借助绿色疗法达到转移对儿女的思念情绪,达到治疗心理创伤的目的;制定“阳光心态五步法”帮助失独老人树立正确的认识,实现情绪减压。
(三)志愿结对,家居生活有保障
义工与失独老人以1:1的比例进行爱心结对,每周给老人打一个问候电话,时刻掌握失独老人日常生活和身体情况,每月上门给失独家庭提供包括家居清洁、代购生活用品在内的家居生活照料服务,减轻他们清洁打扫的负担,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健康照料大使”活动给每位失独老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定期记录健康状况,给予用药指导和就医陪伴,“家居安全大使”行动中社区义工上门为每个失独家庭检查水电线路,帮助失独家庭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居家安全隐患问题。
(四)助人自助,虚拟养老暖人心
每个失独家庭面临着种种不同的问题,在经历了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变动后,他们的肩上仿佛背负着一座大山。然而由于社会的传统观念、社会资源的链接不到位等原因,失独家庭的父母很少走出来与外界正常交流,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更需要支持和关爱。然而,来自政府、社会团体和社工义工的关心关爱毕竟有限,停留在表层的居多,为此,我们以“虚拟养老院”的模式,鼓励这些特殊人群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流互助、搭伴养老,同时社工对失独家庭的抱团取暖加以引导,让他们互相加油鼓劲,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正逐步走出原来的阴影。为此,我们举办了失独家庭的集体生日会等集体活动,在增进服务对象之间感情的同时,让他们走出家门,敞开心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