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调研报告
一、**县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也是**省畜牧业产业大县,曾获得国家草原红牛培育基地县和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培育基地县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把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据统计,全县肉牛发展到8.1万头,奶牛发展到2.62万头,马驴发展到5.32万匹,羊发展到93万只,猪发展到40.4万头,禽发展到490万只,肉类产量4.1万吨,蛋产量1.5万吨,奶产量4.8万吨。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43个。其中:生猪养殖场42个;肉牛养殖场14个,肉鸡养殖场23个,白鹅养殖场17个,蛋鸡养殖场18个,奶牛养殖场6个,肉鸭养殖场3个,肉羊养殖场20个。已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28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10个,肉鸭养殖小区18个。建设****国际标准化万头奶牛牧场1个。组建各类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43个。可实现牧业产值2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在大农业中已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县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区域优势。**县地处**、**、**三省(区)的结合部,在地理位置上有“**三省”说法。位于**省西北部,**市东北部、**西部边缘;北与**省**县、**自治区**接壤,东靠**与**省**自治县、**县隔江相望,西连**自治区**右翼前旗。境内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十分便利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保障。
资源优势。**县是农牧并重的县份,肥沃的耕地和丰盛的草原为发展畜牧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可谓发展牧业的“天府之国”。目前,全县有耕地300万亩,粮食年产量突破30亿斤,年产秸秆近**0万吨。草原239万亩(可利用面积200万亩)。草场属于松嫩草场的一部分,草以平原草甸草场类型为主,主要生长着以羊草为主的优良牧草,现有超千公顷的大片草场8块,年采草总量达12万吨。这些饲草饲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产业优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面铺开 。按照**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转变方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扩大规模”,高标准地兴建了一批畜禽养殖小区,加快了全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畜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近年来,新建的存栏500头奶牛的**乡**村和**镇**村2个奶牛养殖小区、存栏5万只蛋鸡的**镇**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盛鑫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规模养殖小区。**乡**生态养猪场,实现了供水、上料及清粪的全自动化。**原生态万头奶牛牧场,将世界一流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建成了标准化现代牛舍,实现了机械化饲喂、清粪的生产流程以及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在国内规模化奶牛养殖领域倍受世人瞩目。目前牧场存栏奶牛**000头,日产鲜奶90吨,已是**省奶牛存栏量最大、产量最高的单体牧场。目前,全县已有6个小区通过了省级认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加速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进程。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特乳业、**维尔农业等一批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相继建设与投产,大幅提升了我县畜牧产业化水平。截至20**年末,全县共建成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固定资产现值达到4.2亿元,带动农户1万个,实现产值9.3亿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几年来,全县共建立各类畜禽养殖、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家。目前,随着龙头企业的蓬勃兴起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全县以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肉鸭为代表的畜牧业“龙头企业+ 合作社+养殖基地”的产业链条,已经得到了稳固和完善,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我县的羊肉、鹅肉等优质畜产品已畅销到**、**、**等地大中城市,悄然走出**,走向国内外市场。
政策优势。为更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饲养奶牛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奶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县每年都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比如2018年下发的《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奶牛业生产若干优惠政策》,不论各级领导如何更迭,都坚持把政策落到实处。政策规定对县域内奶户向****乳业交售鲜奶的,每公斤补贴0.2元。县域外奶户向****乳业交售鲜奶的,每公斤补贴0.1元,连续补贴4年。要求城建、国土部门要对牧场建设用地优先规划、优先安排,执行最低标准收费。农机部门将牧业机械和榨奶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农业部门通过申报项目,为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沼气池。水利、扶贫等部门利用项目资金为每个奶牛园区打一眼深水井。交通部门将园区内主干路建设列入村村通道路建设计划。电力部门将园区用电列入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在架设线路、安装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收费价格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标准。在草原上建设奶牛园区的,按临时占用草原管理,由牧业部门审批,国土部门备案。深入贯彻落实“小动物、大经济”的牧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全县小动物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早在2018年我县就下发了《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小动物养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肉鸭棚舍进行补贴。建设钢架结构、砖瓦结构、砖钢混合型结构和无机玻璃钢架结构四种模式的棚舍,每平方米补贴10元。近年来,国家扶持我县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有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奶牛补贴、乡镇兽医站建设等。另外,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已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片区之内。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力度将越来越大,扶持政策将越来越多。这些优惠政策实施将会给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强大财力支持。
三、**县发展畜牧业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虽然**县的畜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客观的讲,畜牧业总量还不够大,精品还不够多,一些严重制约着各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得**县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人力资源等一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县内畜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封闭式产业链条”,还具有很大、很深、很广的开发潜力。如果加以引导和扶持,县内畜牧业的发展还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还将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制约**县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融资难。**县畜禽养殖场(户)的数量虽然相对比较多,但养殖总量还不够大,个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融资难的问题。95%的养殖场(户)在金融部门得不到贷款支持。即使得到金融部门支持的那部分养殖户,也基本上是通过农业方面的信用担保方式取得种植业贷款的。养殖场(户)贷款难的原因主要就是金融部门认定基础设施不具备抵押条件,其中的原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养殖场(户)的场地、厂房没有土地证、产权证,在没有合法的抵押物的情况下银行坚决不给贷款。养殖场(户)想以畜、禽作抵押,因为活体抵押的风险太大,银行也不同意以畜、禽活体抵押。由于得不到金融支持,养殖场(户)只能处于“挣点儿花点儿”的状态,即,一边生产一边扩大规模,进而再扩大生产,然后再扩大规模,最终导致发展较慢。
针对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建议:国家应针对养殖场(户)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门出台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适当放宽贷款“门槛”,增加抵押物范围,例如,可以将活体畜禽列入抵押物范围,以适当的价值先行评估,然后作为养殖场(户)的抵押物进行融资。可以将畜禽养殖场的场地、圈舍、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等列入抵押物范围,用以融资。可以将生产加工企业的品牌、厂区土地等列入抵押范围,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为扩大生产积蓄力量。总之,放宽贷款条件将极大的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疫情防控难。近几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此起彼伏,时刻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各地都比较重视畜牧业发展,也意识到畜牧业是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大投入,但往往各地的重视都是体现在“口头”上,表现在“文件”里,落实在“办公室”,一旦“动钱”了,就都“拿不出来”。特别是在动物疫情的防控上,防疫经费少,甚至没有,免费接种的疫苗不是品质不高,就是数量不够,与政府主导的其它方面投资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而且在稳定畜牧兽医人员队伍上,为了减少财政供养人口数量,基层防疫人员都是“临时工”、“公益岗”,而这部分人一般都是“40、50”人员,年龄偏大,根本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有些人甚至只是“挂名”。疫情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在杀手”,一旦疫情大面积暴发,将对畜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动物防疫问题,特别是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的专业化问题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必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隐患”。通过调查了解,**县在动物疫情防控上的投入都不大,无疑这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重症”。
针对疫情防控难的问题的建议:国家和省应加大对畜牧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保障经费投入,保证疫苗供给,保证队伍专业化,保证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稳定防疫人员队伍上,调研组建议应将本地非专业性的防疫人员,比如“公益岗”、“临时工”等,要及时予以清退,或者另行安排其它工作,要增加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要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纳入财政编制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对防疫人员可以有一种严格的约束力,经过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最终保证防疫工作的质量,确保各地不出现大的疫情,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展用地难。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面积土地做为保障,特别是舍饲用地,以及加工企业的厂房用地,养殖场(户)、加工企业在有意愿、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无地可用”、“有地用不起”的限制,最终“原地踏步”。例如:**县**蛋鸡养殖场,建场已有十余年历史了,经济效益始终比较稳定,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迫于场区地处城区边缘,受到地理位置距城区较近和城市建设用地极为短缺的制约,在原场地扩大养殖规模根本不可能,到其他地方取地又无力缴纳大量的征地税费,养殖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针对用地难这一问题的建议:国家应针对养殖场(户)及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门出台一项关于用地的优惠政策,以满足其发展需求。例如,国家可以出台优惠政策,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可以在国有未利用地上获准投资建设新的养殖小区,面积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出台新的政策,鼓励生产加工企业扩大再生产,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减免征用税费。
四是污染物处理难。养殖场(户)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一般都堆放于场内,或场外的空闲地,基本处于“弃之不管”的状态,即使有一部分用作于农家肥,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三年前,畜禽粪便每吨至少可以卖上100多元,可现在由于化肥的推广使用,使得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连几十元都卖不上价,甚至出现“白送”也没人要的窘境。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源。例如,**县**生猪养殖场,年产粪便超过500吨,由于卖不出去,自家又没有耕地可以用作粪肥,在自身无法“消化粪便”的情况下,只能堆放于附近的一块空闲地上,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针对污染物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有机肥补贴范围,进一步调动种植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通过“补贴刺激”的办法,把这些污染物利用起来,变废为宝,用于生产“口感好”“品质高”的农产品。此外,还应鼓励化肥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粪肥的收集和研发力度,将其加工成有机肥产品,来替代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五是病死畜禽处理难。**县养殖场(户)每年都会产生一些病死畜禽,按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操作规程,这些病死畜禽应焚烧、深埋。但真正能够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却很少,基本上都是“就近处理”、“简化程序”,这对环境污染,以及疫情防控都形成了“潜在的隐患”。
针对病死畜禽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扶持一批病死畜禽处理加工企业,将病死畜禽收集起来,用于生产加工有机肥料,提取工业用油等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
除以上几个方面以外,调研组还建议国家在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上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应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畜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集团,通过龙头企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畜牧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力培育和加强畜牧业新型经济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建设,实现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和国际国内大市场对接。通过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养殖户合作经营等举措,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促进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