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思考
摘要:乡镇财政资金的运行、使用情况总体是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基层财政人员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乡镇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透明、安全、高效,把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在最基层贯彻到位,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是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我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的现状
自2013年推行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以来,我们结合县镇两级财政实际,构建监督管理模式,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力推进: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专题业务培训,向各业务科室指标专管员和各镇区财政所监管人员讲解监管实施意见、监管流程、新的资金监管软件的具体操作,提升了财政干部资金监管业务水平和能力。二是强化信息传递。每月月底,基层科专管员主动到相关业务科室收集资金监管相关文件资料,将乡镇监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乡镇财政所,使乡镇财政所及时获得监管信息。三是加大督查力度。推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资料县级“一季度一通报”制度,每季度末定期发布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通报,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做得不好的乡镇进行点评。通过努力,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即:监管面覆盖所有乡镇,监管量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努力,总体上说,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运行、使用情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相关业务科室和乡镇财政所对财政资金监管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全省119个县(市)、区大多数都已经实现了省厅要求的各科室资金监管信息由本科室录入传递,但是我县仍然是由基层科主动到相关科室搜集资料,系统操作科室也仅仅是基层科,同时有的乡镇认为资金不通过乡镇财政账户的,由县级财政报账的资金财政所不应当监督。而且乡镇政府可能会因为地方利益,干预或制约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地方本位主义难以避免;二是乡镇财政人员不足,岗位设置不够合理。根据省财政厅、编办、人社厅、公务员局下发的苏财基层〔2012〕28号文件规定,测算我县乡镇财政可配备工作人员133名左右,目前实有编制人员为104名。人员数量不足造成干部兼职较多,多个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由预算会计或一折通专管员兼任,出现自己负责的工作还是由自己监管等等尴尬的问题。三是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传递不畅通。乡镇财政对不经过财政所的某些资金来源性质并不清楚,其他相关科室向基层科送递监管文件资料时,仍然存在少传递、漏传递、重复传递等问题;四是信息公开仅仅是流于形式。信息公开公示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资金发放或使用的公开、透明度,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有的乡镇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从群众需要和政策落实的需要出发,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公开栏,没有达到县级规定的所有项目公开公示时间不得低于7天的要求;五是资金监管项目类别混淆不清。2014年1-3季度我县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资金总额达14.8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9890万元,其中:补贴补助类2.40亿元,建设类2.56亿元,基本支出类9.88亿元。细致分析这些数据仍然存在问题,多个乡镇将乡镇本级的补助补贴类和建设类项目错录到基本支出类,导致基本支出膨胀,究其本质原因还在于乡镇对财政资金监管重视程度不够和监管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六是硬件设施数量达不到日常办公要求。为了打造安全可靠网络平台,各镇财政所均已实施了办公内外网分离,间接导致了内网电脑数量的减少,未配备内网的资金监管员每月都需到预算会计或者一折通专管员处借电脑操作,大大降低了资金监管的工作效率。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积极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作用
强化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管理,认识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的重要性。要站在维护财经纪律的高度,统一思想,把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乡镇目前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的问题。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做到“三明确”,即明确基层科为牵头科室、明确经建、社保、农业等相关业务科室及15个镇区财政所为参与单位、明确各自职责;二是优化监管流程。由基层科定期提示相关业务科室及时将监管信息录入平台,财政所将监管内容实施情况、发现的问题、意见建议及时通过系统反馈各业务科室;三是进一步强化软硬件支持。组织县镇两级资金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发挥公文传输系统作用;四是规范监管业务。为调动各业务科室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局应把各业务科室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二)增加基层财政队伍职数
随着国家财政对三农支出数额的增加和惠农范围的扩大,乡镇财政人手明显不足,特别是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相继建立后,要充实人员,做好分工,承担起财政资金的监管责任。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人员的财经法规培训,努力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将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与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强化业务培训,及时传达和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加大对基层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帮助基层财政干部增强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三)建立各项制度,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要按上级要求建立起信息通达制度、公开公示制度、抽查巡查制度。我县率先在各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实现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的系统化,初步搭建县、乡两级财政类资金监管平台。该平台还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1、为了保证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及时传递,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信息通达制度。信息通达是指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在乡镇财政所与上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双向传递。针对过去传统纸质文件传输存在的信息传递慢、效率低、易扯皮等问题,可以学习泰州市姜堰区财政局创新建立的“两横一纵工字型”联网传递模式。“两横”:县级层面在财政局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信息横向通达,镇级层面在财政所与其他站所之间横向沟通交流;“一纵”:县镇之间以县财政内网为主渠道,及时传递反馈资金监管信息,实现信息纵向通达。乡镇财政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信息通达。一要确定信息联络员,二要建立台账,三要建立信息通达管理档案。2、为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落实到位,财政政策惠及百姓,要建立乡镇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以及村委会三级公示制度。各类财政资金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四位一体”平台进行公开,鼓励各镇区财政所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来公布相关文件政策,并与网民沟通互动,并通过听取、吸纳些粉丝们的建议,寻求新改变,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3、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抽查巡查制度。对于财政补助性资金应采取抽查办法,乡镇财政所主要对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的资金发放标准、补助对象、发放依据、公开公示、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对使用于项目建设资金应采用全覆盖的巡查办法,乡镇财政所组织人员到项目所在地的村组、农户或者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等地,对资金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前、中、后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各镇区应成立专人检查小组,涉农补助补贴类资金可由“一折通”专管员牵头负责抽查,建设类资金则由乡镇总预算会计牵头负责巡查,每次的检查小组不得少于2人,检查小组要对抽查巡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文字材料,并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文件档案要求保管。在抽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镇区财政所要及时研究解决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涉及违纪违规的要按相关规定办理。
(四)加强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硬件保障
目前我县有3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完成建设任务,投入实质运行,全县282个村(社区)中,有114个村(社区)按照“标准型”建设,168个村(社区)按照“简约型”建设;已有71个村(社区)完成了便民服务站硬件设施建设,并明确了相关的服务制度和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从硬件设施上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开通了县、镇网络平台,去年年初省厅开发的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软件也已正常运转,建议各乡镇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办法,把涉及农户农民的相关工作全部移至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一站式办公形式,方便百姓,强化监督,同时加大乡镇财政所硬件投入,配备添置办公设备和档案室器材增加内网线路等,改善基层财政所的办公条件,为提高资金监管的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上三管齐下,才能使乡镇的各项财政资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才能是克服财政资金发放弊端,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促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夏保明.强化涉农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2011(11).
[2]左敏生.对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调查与思考[j].财政监督,2011(18).
[3]顾瑞兰.对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03).
[4]郭用海.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j].财政监督,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