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农机操作手的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良莠不齐,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如何有效提高全县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成为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措施,创新形式,因材施教,农机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为全县农机人才培养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县农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县人口66万人,耕地面积76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9.6万千瓦,拖拉机总量达84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440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21314台,联合收获机达1970台。2014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才3800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450人,短训农机合作社人员和其他农机手2800人,复训老农机手550人次。
二、**县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机教育培训“道具”少、培训内容跟不上新形势。一是在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过程中,现场机具展示、培训、演示的机具种类少,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对新机具的多方面需求;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气动化等高科技方向发展,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机械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和更新。但目前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的内容相对落后,与现代社会农机的发展脱节,原先传统的内容根本不适应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高水平的农机教育培训教师缺乏。近年来,由于编制的限制,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缺乏;而现有农机教育培训人才队伍,由于对农机学校的投入不足,致使学校经费不足,培训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的技术培训需求。
3、农机从业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由于法律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认为从事农田作业,不需要挂牌上户,也不愿意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执照。个别农民,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三、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快农机教师知识更新步伐,积极为教师进修、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有条件的农机化学校可以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聘请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充实农机教师队伍;二是重新核定县、乡两级人员编制,稳定农机队伍。制定村级农机推广、培训、管理办法,不断充实农机队伍,多方争取财政投入,改善农机人员的工作条件;三是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提高老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2、扩大农机影响力,争取政府的支持。针对目前农机培训经费短缺、基层农机组织有名无实的现状,我们农机人要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农机,扩大农机的影响力,使政府领导能够正确认识农机、支持农机。利用新闻媒体、现场会等形式宣传农机、展示农机。另外,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各种对农机利好的政策、法规等,以便获得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
3、加强与农机销售企业或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农机培训与农机销售企业或农机生产企业联合,一方面农机销售企业或农机生产企业能为农机培训免费提供农机具供给学员实习操作,解决农机教育培训“道具”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学员能为农机销售企业或农机生产企业宣传他们的农机产品。
4、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教学方法注重灵活。培训内容要注重实用,要努力解决农民朋友在农机使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朋友所接受,才能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在培训驾驶技能的同时,也要涉及农机的保养、维修培训和田间生产实际作业的培训。由于农机学校培训的对象是农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那些理论知识差的学员,要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常规教学与书本知识、实际事例、电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