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断打出反腐倡廉“组合拳”,持续发出作风建设“最强音”。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国务院“约法三章”,还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都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在持续的高压态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从检查调研和日常所闻来看,一些党员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一、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是“运动风暴”论。有的认为党的十八大突出抓作风建设只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释放执政理念、赢得群众支持的一种具体措施,无非是“一阵风”、“一场运动”,顶多是较以往的“风”更为猛烈些的“运动式风暴”而已,早晚会“风吹云散”、“雨过天晴”。还有的认为,干部作风一抓就好转,只要采取强硬措施,开展一次整顿,查处一批干部,就可以彻底解决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起到一蹴而就的效果。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始终等待观望、心存侥幸,在执行各项制度规定时打折扣、走形式、搞变通。
二是“阻碍发展”论。有的认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禁止性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范性制度,扎实整治四风、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清退会员卡、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禁公款送节礼、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等具体问题,在节约公共资金资源、遏制不合理消费的同时,也会影响一些行业的发展,尤其会给餐饮、烟酒、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带来严重影响;有的认为以往到上级部门跑个项目、要点资金时,不送礼显得心不诚,会淡化和上级部门的关系,影响项目和资金的争取;还有的认为作风建设有点小题大做、矫枉过正,会让干部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事事怕挑担子、担责任,会严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影响工作,影响发展。
三是“不近人情”论。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止性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公车不能私用,好车不能坐,名酒不能喝,高档酒店不能去,婚丧嫁娶不仅要报告,还不能大操大办,办公室不能超标,等等。有人认为这些作风方面的规定过于严格,执行起来过于认真,认为逢年过节给干部发点福利、给上级送点节礼很正常,婚丧嫁娶是人之常情没必要管,用公车办点私事也不算啥大事,吃点喝点只要是为工作也合情理,认为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上网、聊聊天、玩游戏,开会迟到等都是些芝麻大的小事情,被检查发现了还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实在有点小题大做,太不近人情。
四是“与己无关”论。有的认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针对的都是高级干部和中央机关的问题,我们县镇一级单位小、资金少、权利小,八项规定里面禁止的内容在基层单位和自己身上不会出现,抓作风建设与己无关;有的认为抓作风建设是“务虚”,与抓业务工作、抓经济发展、抓社会稳定这些中心工作没有多大关系,没有那么直接,也没有那么容易出成绩,从而敷衍应付;有的认为普通党员干部无职无权,不存在什么作风问题,抓作风建设对对普通党员干部意义不大;有的认为基层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群众反映最强烈,作风问题主要在基层;还有的认为抓作风建设就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单位没有直接关系,无需参与其中,等等。
二、产生误区的原因
一是思维方式固化。加强作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却多停留于表面的强调和声讨,缺乏深入实质的“动真格”,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形成了“不过如此”的等待观望心理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思维,一些陈旧观念、陈规陋习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根除。同时面对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又缺乏深层次思考,在具体落实中,仍然习惯用常用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去开展工作,往往被“接待不好就是不热情”,“不发福利干部就没有激情”,“不摆鲜花就没有气氛”等惯性思维左右,没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加强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是纪律观念淡薄。纪律观念淡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言行的重要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纪律约束,始终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部门和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在工作生活中习惯了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对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禁止性规定感到不适应、不自在,自由散漫,自控力差,不能自觉接受党纪、政纪、法纪的约束,不能按照作风纪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特权思想作怪。特权思想是滋生不正之风、抵制作风新规的重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享乐主义、特权思想在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自认为现在形势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追求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理所当然,从而淡化了宗旨意识,放松了自我要求,降低了执行标准,产生了抵触心态和消极情绪,不愿直面作风新政、不愿放弃风光特权、不愿坐受作风约束,使官僚主义、享乐之风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四是监督管理乏力。随着中央和地方对作风问题的密集曝光和查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有意规避监督检查,使作风问题的表现形式穿上了“隐身衣”,变得更为隐秘,对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娱乐圈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使得一些作风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同时,有的部门对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干部作风不抓不管、放任自流,出了问题不批评、不教育、不反思,反而以种种理由包庇、袒护、搪塞,使得一些作风问题屡禁不止。
三、走出误区的建议
一要狠抓学习教育。学习教育是提高思想认识、纠正错误观点的有效举措。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性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使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自觉纠正思想上的误区,摒弃陈旧观念,自觉遵守作风纪律规定,将作风转变体现到实际行动上,把精力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同时要创新学习教育载体,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深入细致地剖析反面案例,起到带动人、警醒人、教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要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发现违纪线索、督促整改落实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要不断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职能,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对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各项纪律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视情节轻重及时处理,督促整改落实;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增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合力,把监督贯穿于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三要坚持从严执纪。从严执纪是震慑不正之风、落实从严治党的基本保障。要严格落实责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促使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对因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不落实而发生重大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做到认识不到位的不放过、整改不彻底的不放过。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舆情反映以及明查暗访中发现违规违纪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纪律规定真正成为干部不敢碰触的“高压线”。
四要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制度是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巩固作风建设成效的治本之策。要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以及三公经费管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公务用车等方面,进一步梳理查找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和完善机关内部各项管理规定,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要建立健全干部关爱激励机制,提振干部信心,增强行动自觉;要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各项规定的落实,不断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