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调查与思考
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实践课题。近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镇群众工作进行调查,作了一些思考。
一、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实践做好新形势下乡镇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树牢宗旨意识。**年,**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8次班子会议、6次镇村干部大会对群众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举办5期群众工作专题学习班,培训镇村干部355人次。在开展“四群”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搭建形式多样的服务群众载体,落实推广“一线工作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扎实推动发展。进一步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启动并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交通、水利项目,99%的村民小组实现通村组公路,水利化率达到50%。扎实抓好产业培育,坚持做大做强烤烟优势产业,**年种植烤烟5600亩,实现产值1960万元;发展壮大蚕桑产业,桑园面积达到5500亩,**年养蚕5296张,产鲜茧210吨、实现产值710万元;新培育发展核桃、花椒产业,**年连片种植花椒2000亩、核桃4000亩。扎实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来谋划和落实,白鹤滩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签字认可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8.3%和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3元,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三)全面化解矛盾。一是健全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调解网络。在村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吸收本村“五老”(老村干、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贤达)为成员,负责本村的调解工作。同时,在矛盾纠纷突出的5个自然村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党支部,将矛盾纠纷作为本党支部的中心任务。二是建立了以老党员为骨干的调解队伍。在镇机关设立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23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的调解经验,每月对全镇调解人员进行1次专题培训,对比较重大和复杂的矛盾纠纷义务进行调解。三是完善了以基层组织为基础的调解机制。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信访调解“四调联动”工作格局。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采取定包案领导、定责任人、定化解时限和定回访要求“四定”措施进行化解,村民小组党支部经过调处不成功的,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村党总支,村党总支组建工作组,在1天之内上门调处。赶集天在镇调处中心集中办公,建立接待受理、责任落实、限时进村入户调解等系列制度。**年以来,全镇调解矛盾纠纷179件,无一起矛盾纠纷积案。通过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总结了规律、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完善了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逐步完善制度。深入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成立镇为民服务中心并建立了系列便民服务机制,狠抓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效率”。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百千万帮扶工程”、村级“五个一”等一批联系群众的制度办法并认真执行,机关和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二、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基础薄弱。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不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有差距,一些群众长期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由于全镇经济发展滞后,镇村两级干部工资和工作经费均靠转移支付,没有村集体经济,导致做群众工作缺乏有效抓手,权、责、利极为不对称、不均衡。
(二)政策配套滞后。一些历史积淀的矛盾问题,由于时过境迁,历史和现实的政策都难适用,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政策标准不一,不少群众以区域、行业解决同类问题作为依据,相互攀比,致使部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继而引发信访矛盾。
(三)干部作风不实。个别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去了解村组情况,在思想上不愿意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上忽视做群众工作,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不重视,不愿到群众中去,不了解群众愿望,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不能充分利用有效手段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在各种矛盾和群众诉求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最终“小事拖大,大事拖难”。
(四)体制不够健全。在诉求表达机制、沟通对话平台、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新闻舆论宣传机制等方面预见性、前瞻性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加大。
三、现实与挑战
(一)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服务对象多元化。新的经济成分、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而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社会需求、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都会相应滋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象和领域在不断扩展,任务和责任也更加繁重。
(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利益诉求多元化。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多元的利益诉求,而且往往是各种利益主体、各种利益矛盾错综交织,使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而现在的群众工作大多是围绕经济问题开展,经济利益协调居中心地位,村务管理、惠民政策、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干部作风、家庭宗教等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问题成为信访矛盾的诱因。同时,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这些问题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三)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导致思想观念多元化。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必然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使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而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弱化,特别是群众教育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缺失,少数群众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奉献意识不强,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加之腐败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越来越难做。
四、对策和措施
(一)抓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按照“小镇大产业,一村一品”和“做强畜牧、扩大林果、壮大蚕桑、夯实烤烟、发展劳务、巩固蔬菜、培育葡萄”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保障群众利益。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涉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坚持群众利益优先、民生优先,兼顾各方利益,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工作“底线”,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加快推进覆盖全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认真做好低保人员、五保户、特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紧紧围绕让全镇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视社会管理和创新,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
(二)抓基础,提高村级管理水平。一是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的指导帮助,既要给村级下任务,又要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倾斜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为村级创造必要工作条件。二是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对村级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现的困难,镇党委、政府应设身处地加以理解、给予支持、进行帮助,要敢于为村级担责任,支持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理直气壮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三是加快推进村级民主自治。健全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全面落实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基本权利。继续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好“五个一”工作制度,建立村级民主管理长效机制,推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基层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村级组织管理水平,扩大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严格执行“41个不准”,全面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依纪依法及时查处案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廉洁履职,公正办事,不断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的公信力。
(三)抓引导,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组织法制教育宣讲团和法制电影放映队深入重点村组,针对有轻微违法行为或有闹事行为记录的人群、法制观念淡薄等特定人群,开展法律培训。在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在我心中”法制教育活动。围绕群众合法利益维护、权益保障,开展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诉求征集、矛盾纠纷排查、生产生活帮扶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同时,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创新载体、方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四)抓信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镇领导接访下访、群众工作室接访、职能站所(中心)接访等多种形式的信访制度,每天1名副科级领导接访,每名领导每月到村组下访不少天10天,每个站所(中心)每月下访8天,做到每天有人接访,搭建多样化的沟通对话平台,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使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分门别类、分类施策,按信访类别和领导分工联系确定牵头领导,限期解决,防止出现“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的现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处置好工作范围内的信访问题,坚决杜绝想问题、办事情简单粗暴,发生信访问题一推了之的情况。切实抓好目标奖惩、督办问责、化解息访、机制稳控、效率劝返、依法规范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整治信访秩序,规范信访行为;对于长期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的,探索建立信访终结制度,对违法行为要固定证据,妥善处置。
(五)抓学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是勤学善思,增强本领。镇领导干部坚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不折不扣地把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学习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二是善作敢当,掌握方法。要求全镇干部职工要有敢于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深入村组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四是加强锻炼,优化结构。注意把素质好、潜力大的镇干部安排到条件比较艰苦、情况比较复杂的村担任村党总支常务副书记,使他们接受考验,经受磨练,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健康成长。有意识地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全镇中心工作,把他们派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信访接待等急难险重的关键岗位上锻炼。以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党员、干部“三培养”工程、农村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及“党员人才工程”等为载体,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下派、招聘等办法,把优秀大学生、复退军人、种养大户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
(六)抓作风,沉下身子服务群众。首先要“沉下去”把心留在基层,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把“敢打敢拼、守纪律”的优良作风,融入到镇村干部队伍中,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做到白天干工作、晚上理思路,吃住在镇里,把时间留给村组,把精力投入群众,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全镇领导干部要重心下移,沉到一线,掌握情况,推进工作;村“两委”成员要积极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协助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发展稳定。
(七)抓制度,完善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联系群众机制。继续深化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党员进农家、干部下基层”等群众工作制度,促进全镇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中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积极探索拓展联系群众渠道,充分利用热线电话、手机等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心声和需求。二是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建立健全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依法规范施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推行承诺服务,积极整合服务群众资源,健全**镇为民服务中心和7个村级为民服务代理点等服务群众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原则,坚持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重要敏感时期集中排查相结合,形成社会矛盾纠纷及时全面预警机制,摸清家底、掌握动态。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及时就地化解。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民间调解为补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在全镇各村和镇直各站所(中心)推广“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等激励机制。四是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风险评估作为开展工作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社会舆情和信访信息分析研判预警,按照“一个预案、四个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全镇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五是完善群众工作评价机制。结合实际,完善镇村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科学制定做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镇村干部做群众工作有目标、检验衡量有刚性量化标准。在具体指标体系设置上力求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考核结果运用上突出做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分值比例,并与镇村干部的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抓创新,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一是坚持宣传动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增强实效,用群众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重要工作部署宣传到群众中去,增进理解、赢得共识、凝聚合力。二是坚持言传身教。牢记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生动的语言作宣传,以模范的行为感召群众,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推动群众工作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三是坚持开拓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学会用提供服务的方法做群众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措施,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利益。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注重及时总结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使群众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