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以建设“xxx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创建“示范群体”为载体,统筹社区资源,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初步形成组织全覆盖、工作区域化、活动开放式、管理服务型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1、强基固本,构筑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注入动力。管理区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首要条件,不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区域化党建所需的阵地、人员、经费等。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入手,结合嘎查(村)居换届,通过“两推一选”、竞争上岗等方式,从素质好、熟悉热爱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目前,管理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3。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下派、聘任等途径,xxx年,为每个社区公开招聘了1名30岁以下的大学生助理,占事业编制。今年,又从公开选拔的10名28岁以下后备干部中,选派2名到社区挂职工作2年,两年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安排副科级职位。注重把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纳入管理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实施了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近两年来,每年组织社区干部在北京、鄂尔多斯、包头、赤峰等地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
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待遇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助等保障机制,将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个社区的年活动经费5万元,社区干部正职工资按上年度社平工资的70%进行增长,xxx年每月2820元,社区大学生工作者工资参照事业单位待遇,并为全部社区工作人员交纳“五险一金”。制定出台了《离退体干部补贴实施方案》,对任职9年以上的社区离任干部可享受到每月150元—200元的生活补贴。
三是完善阵地建设。按照全盟高标准示范化社区要求,管理区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为全部社区新建活动阵地。其中,投入400余万元为查干xxx社区新建面积2111m2的活动阵地。同时,投入100余万元完善了社区的党建、便民和文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管理区社区活动阵地均达到600 m2以上,社区阵地平均面积达到1185平米,服务功能室最多的达到20个,最少的14个。并全部配备了55寸液晶电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为党员和群众搭建了学习活动和议事平台。并不断拓展阵地服务功能,按照社区办公活动阵地与党员教育阵地、宣传阵地、文化阵地同步建设的思路,为每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及计生服务等综合功能室。各社区全部推行了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便捷服务,实行限时办结和阳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在部分社区设立老年人日间护理、残疾人康复和放学儿童代管等便民服务场所,服务项目从原来的30多项拓展到现在的100多项,实现了社区服务全覆盖。
2、延伸领域,构筑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基础。管理区在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积极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优化党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是扩大区域化党组织覆盖面。打破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局限,推进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实现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按照150户左右住户划分为一个网格,为每个社区划分1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网格员并成立网格党支部。在网格内建立信息收集、解决、反馈机制,通过划分网格“责任田”、开通“百姓心声”直通车和城镇人口信息管理平台等方式,及时掌握社区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帮助社区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镇党委—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党组织全覆盖体系,使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家每户、每个党员都处于基层党建网格之中,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组织管人。
二是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共建机制。xxx管理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需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改变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两新”组织等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增强驻区单位和企业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的工作合力,以查干xxx社区试点成立了联合党委。在社区、单位、企业之间形成了共驻共享、共建共赢的良好格局,为更好地实现信息联动、工作联动、服务联动提供了平台,有效整合了社区党建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结合、联动共建、无缝覆盖”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三是构建区域化结对共建模式。以创先争优、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为载休,积极拓宽为民服务渠道,辖区内各单位企业与社区结成共建单位,主动参与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和议事机制,并立足本单位实际,每年承诺1—2项社区共建内容,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实事联办、困难联帮等多种措施。近两年来,各帮扶单位为社区落实帮扶资金30万元,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问题300余件,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00人次,有效增强了社区为民办事能力。
3、形成合力,构筑全员参与的共建体系,为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聚力造势。区域化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类组织和人员的作用,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是打造区域化党建个性特色。按照“一居一品”的党建工作思路,根据社区党员类别、社区资源、区域状况等特点,形成了查干xxx“和谐服务型”社区、努日音化“文化稳定型”社区、xxx“帮扶济困型”社区,为各社区都创建了自己的区域化党建特色品牌,打造各具特色的精细化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是搭建区域化党建参与平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根本任务是凝聚各方力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满足社区群众多样性的需求。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个体企业党员、特长党员等优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广泛开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等活动。对社区无职党员推行了设岗定责等活动,根据党员的特点和意愿,组建5个功能性服务队,紧紧围绕居民所需所盼,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宣讲、法律咨询援助、社保政策解读、健康保健宣传等服务活动。通过在职党员承诺、认领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在职党员开展了“公开承诺”“我为社区做贡献”等活动,组织200余名在职党员承诺服务事项300余项,开展义务活动20余场次,结成帮扶对子60余对,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
三是深化区域化党建活动载体。结合创先争优和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创新区域化党建活动主题。与辖区共建单位企业先后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党员先锋岗”“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大讲堂”等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区域共驻共建由虚变实、由临时向经常转变。同时,围绕居民社区服务、创业就业、城市管理、社会维护等内容设立了共建项目,提供给驻区单位党组织认领,使各单位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参加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初步成效
1、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区域化党建采取“网格化”管理,通过在社区构建“镇党委—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网络体系,统筹区域内所有单位、组织,将“工作在社区”和“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小组,有效实现了对整个区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使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家每户、每个党员都处于基层党建网格之中,区域性党组织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
2、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区域化党建强调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统筹调配,有效缓解了单位党建在党建工作实效性和党建资源匮乏方面的矛盾。xxx管理区于2011年投资15万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研制了居委会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发布共享、反馈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数字联网化服务。依托此人口信息平台,可以为公安、计生、卫生、民政、就业等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居民基本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单位部门得到充分协调配合。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有影响力的在职党员、热爱社区的辖区党员和片区内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分别提任联合党委副书记、兼职委员、网格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建立了联合党委工作制度12项,明确了各自职责任务,形成了齐抓党建的工作合力。
三、存在问题
1、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目前,xxx管理区社区区域化党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在摸索实践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约机制,使一些好的措施、办法不能得到及时落实,部分工作不能如期开展,区域化党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模式需进一步创新。社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不够,调动沟通、统筹协调能力不够强,履行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职责不到位。
3、区域化党建的活动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区域化党建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全面,辖区内各单位、组织、群体对区域化党建认识不足,部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
四、对策措施
1、规范区域化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为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带动区域内各单位、组织、群体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2、积极提高主动能动性。定期组织召开联合党委的党建联席会议,加强与助区单位的协调联系,通过组织辖区单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开展党员教育、主题实践、共驻共建等活动,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推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共同参加社区建设,形成主动关心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3、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运行模式。按照“区域化布局、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思路,在继续深化“四联四促”“三有一化”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支部+特色党员”“四位一体”等类型的新模式,广泛推行“一委一居一站”模式,充分发挥驻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网格支部的管理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区域化党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科学化工作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