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层组织特别是对于直接服务“三农”的村级组织,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西北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东面和南面分别与本县两河镇、龙安镇接壤,西面同大关县天星镇毗邻,北面和盐津县柿子镇相连,国土面积106.794平方公里,辖6个村13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总人口5748户20432人。**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904.4元,农民人均有粮748斤。全镇党建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这条主线,继续坚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抓手,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在抓基层、打基础、创特色方面下功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目前,全镇共有党总支6个、党支部4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40个,无职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的11人),党员634名(其中70岁以上老党员57名,流出党员36名,纳新党员32名,转正党员44名)。结合“五好”村党支部创建工作和**年末考核,对全镇农村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其中作用发挥得较好的党总支3个,占基层党组织总数的5.9%;一般的支部46个,占总数的90.2%;相对较差的支部2个,占总数的3.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党员结构严重失衡,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当前农村党员结构呈现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少,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上239人,接近占38%,从入党时间来看,60年代—90年代入党203人,90年代以来入党431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低,后续力量匮乏,正如一些干部说的“现在到农村召开党员大会好象老年人座谈会”。
(二)村干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基层干部绝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党组织的发展。有些基层党支部成员综合素质较低,宗旨意识淡薄,办事方式单一老套生硬专断,缺乏民主意识;一些基层干部不了解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导致工作手段弱化,往往会造成“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的尴尬局面,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方式去说服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有些基层组织干部缺乏起码的书面表达能力,比如,有的支部书记对党员鉴定材料、外调材料等基本材料都缺乏撰写能力,使党的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三)“三委”职责分工不清,村级组织战斗力弱。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但是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中,村委会的自治职能过多地让位于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不少村委会把完成镇政府的行政任务当成自己的主要工作,而没有精力去履行自己的自治职能。除完成行政任务之外,一些村委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直接参与、从事经济活动。毋庸讳言,发展本村的经济、管理村集体的资产是村委会的职责,也是村委会自治职能的一部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是保障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的有效举措,但是村委会直接参与、从事经济活动,实际上是重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政社不分”的弊端。村民委员会不是政府,也不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应是自治职能而非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
(四)民主制度发展不均,村民自治难落实处。村民自治制度包括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只有这四个制度落实到位,整体推进,村民自治权利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但从实际情况看,制度安排与实际运行之间存在偏差,以上四个制度并未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是存在一种不均衡状态。民主选举相对搞得较好,而真正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民主监督由于自身的会议召集机制安排上的缺陷,更是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
(五)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培养意识明显不够。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人才大量流向城市,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和优秀村干部后继乏人的现象。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后备人才匮乏的困境,这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长期发展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党员更是缺乏,造成后备干部缺乏,出现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有些村级组织不得不启用经验丰富、威信较高的到龄退休老党员,有些党组织甚至出现“矮子里挑将军”“敬老院里挑壮丁”的境况。加上基层干部培养意识薄弱,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后备干部会对自身位置构成威胁,发展党员出现“死角”,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培养和发展党员,造成基层支部后备人才奇缺,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六)党建与中心工作无结合,发展思路不清晰。党建工作与农村建设中心工作明显存在“两张皮”现象,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工作,疲于应付上边的检查的情况较多。如何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延伸党的触角,如何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一些基层党组织虽然作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说可供借鉴的经验都还有限,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上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创新干部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强人事立法,鼓励农村干部报考公务员,设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奖”和创业基金。二是强化经济保障,村干部工资与当地经济发展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则由村民代表和镇镇共同考核,依等次而定。三是强化生活保障,还应该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免除后患之忧,稳定村干部队伍。
(二)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农村基层干部最需要、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等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可以采取聘请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培训、实地参观考察、外出调研学习、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加农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理论、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积极鼓励在职村干部报考大专院校和各种培训项目,通过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各级党校等系统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以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平台,为农村致富能人的素质提升提供培训,为农村后备人才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培养吸收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后备队伍。创新农村党员培养与管理模式。一是重点加大在种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优秀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回镇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二是要彻底改变现行农村党员单一管理方式,积极探索责、权、利一致的岗位责任制。按照因事设岗,因地制宜,人尽其才的原则,针对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现状,可设置诸如社会治安维护岗、村容村貌整治岗、村规民约监督岗、镇村道路维护岗、财务监督岗、文娱活动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科技示范岗等岗位,年终根据党员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吸收优秀的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基层后备队伍,为基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明确“三委”职责分工,一兼两职交叉任职。农村基层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结合的有效形式,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发展的“两委”模式。目前,推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三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合二为一,是从根本上解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兼两职,交叉任职”既强化了领导,使村“三委”班子条块顺、责任明、指挥灵,同时又达到减少村干部职数、降低成本、精干高效的良好效果。对解决基层干部队伍臃肿、待遇偏低、干部矛盾冲突等突出问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五)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摸索。农村基层干部应摒弃封闭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应具备高瞻远瞩、站高望远的眼光,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勇于担当。在干部任用上也应勇于创新,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选拔,试行村级负责人“公职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吸引一些年轻、有文化、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党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在组织设置上应突破传统,打破过去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置农村党小组的模式,大胆创建新型农村基层党小组。根据农村党员的特长、从业类型以及党员流向地等进行分类,创建种植党小组、养殖党小组、营销党小组、个体工商人员党小组、外出务工人员党小组、民事调解、村务监督、参政议事党小组等新型农村党小组,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六)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给政策、给资金、给技术、给服务,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顺畅有效的村级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议事执行机制,善于广泛征求群众建议,集思广益,调和社会各利益群体,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来处理矛盾和问题。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制度改革,密切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执政基础,为农村基层建设和发展谋求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七)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强化农村经济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认真贯彻“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探索“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基层集体经济。基层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重组,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产业,做强做大农村企业,形成“本土资源经济群”。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吸引项目投资,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外来资金经济群”。
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贯彻实施的贯彻者、实施者,是确保党的各项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促进基层党组织健康、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示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或缺的软件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大工程,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农村地区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