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夯实村级组织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让他们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融入基层、融入环境、融入群众,已成为各级组织的迫切任务。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让大学生村官在我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基层培养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推得出”的村官队伍,更是一个亟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管理教育的现状及实践
从xxxx年开始,选聘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共72名(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的33名,担任村主任助理的39名)。目前在岗50名,流动22名。
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xxxx年以来,麦积区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负责,先后组织实施了社棠镇下曲葡萄协会葡萄产业技术培训及终端市场开拓项目、伯阳镇曹石村农协会林果分会技术服务部建设项目等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理念新、思路宽、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村带去了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目前选聘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中,本科以上占91.7%,党员(预备党员)占65.3%。他们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大学生村官良好的政治素养、全新的服务理念、灵活的思路方法让人耳目一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村“两委”班子建设。
三是提高了村级管理水平。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民主法治意识,在引领村级民主自治、创新村务管理方式、规划农村发展蓝图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发挥自身知识优势和技术特长,承担了远程教育维护、文秘档案、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资料的采集录入工作,推进了农村信息化进程。
二、大学生村官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工作职责定位模糊。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部分乡镇和村,在实际使用上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他们名义上是村“两委”负责人助理,实际上是杂务工。村里的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着,琐事可管可不管,平时可去可不去,偏离了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
二是工作能力提高缓慢。选聘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是社科类和理工类专业毕业的,涉农专业的仅有2名,占总数的2.8%,大部分所学专业远离农村和农民急需,专业上的不对口,造成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落差较大。同时,一些乡镇和村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跟不上,基层干部“传、帮、带”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导致大学生村官凭着感觉干事。
三是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都处于探索阶段。
四是聘期结束出路不明。虽然中组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大学生村官指出了“五条”出路,并出台政策在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但“考试升迁”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出路问题,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