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人才工作环境,努力打造人才洼地,最近,我们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就人才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做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的责任意识,以优化选才、育才、用才环境为抓手,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大力开发“第一资源”,取得了初步成效:
1、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优化选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把这一观念同“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统一起来、融为一体,指导人才工作开展。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各类人才服务基层、服务民营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实施办法》、《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规划》、《关于鼓励各类人才进村下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选拔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工作投入。市委成立了书记亲自抓、负总责的高规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人才工作专门机构。市财政建立了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专项基金,每年安排15万元,专门用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近几年,我市共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人才30人,其他各类拔尖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三是拓宽选才视野。围绕xxx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重能力、重创新、重实绩的原则,不断打破地域、身份、资历和台阶限制,拓展选人用人视野。近三年,全市共招考公务员150余人、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从高等院校选调基层干部29人、选聘大学生村官17人,为全市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四是创新引才方法。对经济管理专家、高技能人才和尖端科学技术人才,坚持特殊人才特殊引,冲破固有的引才用才体制,简化程序、创新方法、积极引进。这几年,我市先后从南华大学、省中医药大学为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公开选拔引进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5人,帮助xxx一中、二中成功通过引进外籍专家资格验收,并引进外籍专家4人,为市公安局从西南政法大学公开选拔引进法医6人。
2、以培养服务为核心,优化育才环境。一是加大培育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法》,全面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xxx年我市荣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颁发的学习公务员法知识竞赛组织奖。在教育培训中,适应政府强化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要求,注重加强社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大力推进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和电子政务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素质,提高行政效能。近几年,共开展各类干部培训60余期,参训人数3.2万人次。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我市在提高干部整体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干部人才队伍。截至xxx年年底,我市先后选派出16人赴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市机关挂职,组织12批次优秀年轻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学习经济和企业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能力。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综合职能部门、工业园区和重大工程项目跟班或见习,提高了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坚持想人才所虑,急人才所难,谋人才所求,办人才所盼,妥善解决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人才工作称心、生活舒心。xxx年以来,我市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学科带头人座谈活动,走访慰问特殊人才活动和有突出贡献人才表彰活动,并先后为来耒创业的优秀人才解决住房、生活、子女就业和技术职称评审等问题300余个次。xxx市防水耐火门厂老板杨新华发明的防水耐火材料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xxx年我们破格为他评定了中级职称,并吸收为学科带头人。
3、以方法创新为手段,优化用才环境。一是对党政人才,端正导向用。按照“格外关注”、“六个导向”和“三个不吃亏”的要求,牢固树立德才兼备、注重实绩、鼓励创新、关注基层的用人导向,大力选用那些能够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群众生活的优秀干部,真正做到了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干事、熬年头、混日子的人没有市场。xxx年,我市先后四批次对部分乡镇及市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进行充实调整,共调配科级领导干部267人,其中55名综合素质较强、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了重用。二是对经管人才,创新载体用。大力实施“市委特派员”制度,先后从市直机关单位选调27名具有企业管理经验,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优秀干部,派驻16家规模以上重点民营企业,开展驻点服务,为企业发展解忧排难。近两年来,27名“市委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开展协调指导、信息咨询、项目开发等服务,涌现了匡经航、刘冷冰、曾爱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xxx年,这16家重点企业,新增投资计划过亿元,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三是对专业人才,搭建平台用。针对近年来xxx市化工原料、钢铁冶炼、皮革加工、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增多的新特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思路,注重以基地、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动人才使用工作,培养引进了一大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xxx年以来,共为辖区内的钜旺鞋业、蒙牛乳业、温氏集团、东方锆业等大中型企业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00余人,输送熟手员工5000多名,及时满足了企业需求,受到了外商的高度赞誉。四是对乡土人才,建立基地用。全面启动“乡土实用人才”工程,采取脱产培训、就地讲座、送科技上门等措施,在全市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门类齐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进而依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行业协会、农技课堂,让他们现身说法,广泛传授实用技术和创业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0万亩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20万亩优质稻、5万头省级草食动物养殖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推广各项实用致富技术30余项,有效加快了农村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人才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人才环境建设水平仍然不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与先进发达县市相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市人才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有编国有”人才,轻“无编乡土”人才。对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那些为人老实、做实事、有才能,但没有编制的乡土人才不够重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广纳贤才的氛围不浓;重党政领导人才,轻专业技术人才。党政领导人才提拔使用相对较快,专业技术人才被冷落的现象比较普遍;重人才使用,轻人才培养。在对各类人才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对人才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对各类人才的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2、机制建设尚不健全。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引才、育才和激励的政策措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引才的门槛可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还可进一步完善。鼓励人才创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孵化的激励力度还要加大。用人单位内部的人才机制建设有待健全,特别是一些企业单位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能激发广大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建设滞后。在部分党政机关,中层以下干部的开发配置和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上结合得不够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突破。
3、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少数单位“一把手”缺乏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将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致使人才管理上的部门所有、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突出。我市的人才工作投入还相对有限,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xxx科学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缺少一种有效的重奖激励机制。
4、工作载体相对欠缺。我市有良好盈利能力和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企业更少。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规模小、档次不高。载体层次低、规模小、数量不足,就意味着人才发展空间小。与先进县市相比,这是我市人才环境中的一个“软肋”。即便是党员干部队伍,也由于优秀人才较多、职位相对有限,导致党政人才的发展平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特别是市直机关单位,大多数单位都存在年轻干部进步慢、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认为,要使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相适应,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要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工作地位。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强化人才支持。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稳步推进xxx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才问题放到战略高度来思考与运筹,确立科技强市、人才兴市的战略,必须从全局出发,深刻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把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现有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逐步使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2、要加大投入,筹足人才工作经费。树立“人力资本”意识,把人才工作投入作为公共投资、生产投入,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加大人才工程建设投入,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工程,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省、市级人才工程,每年下拨人才工程人员培养经费20万元,用于学科带头人与后备人选的培养经费,以及获省市特殊荣誉人才奖励基金;二是加大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投入,由市财政专门立项,并按照市域经济发展幅度逐年加大投入,争取在2020年之前建立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三是加大人才引进投入,除了每年若干次外出引才的组团经费由政府投入以外,参照外地做法,对来耒工作的国内知名专家、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以上人才给予适当的安家和科研启动费用,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3、要创新载体,拓展人才工作空间。人才和经济往往相互促进,产业的集聚会带来人才的集聚,而人才的集聚会带来产业更大规模的集聚。我市东兴水泥、阳光再生、南玉冶炼等企业,近年来吸引了一批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仅是因为他们养得起人才,而且还有人才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对人才的吸收和储备能力,也是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内容。要根据我市实际,尽快把蔡伦工业园、余庆工业园建设成为全市人才高地,吸引周边地区和县(市)的人才来xxx工作。要抢抓中央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力度,鼓励土地资源依法有序流转的大好形势,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广阔的创业空间和优厚的利润回报,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集聚能力。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储备作用,加大科研、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对周边地区形成人才辐射作用。要对重要的人才载体单位采取更加优惠和宽松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增强其对人才的吸引能力。
4、要健全机制,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大胆改革传统的用工关系、行政工资关系、户籍关系,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疏通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间的交流培养和轮岗锻炼渠道,推动人才在党政机关、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之间有序流动;探索并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受益分配的机制,逐步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调整不称职干部制度和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制度,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一盘棋”和“大人才”的工作理念,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变人才流动为智力流动,鼓励人才通过兼职兼薪、短期服务和技术入股等形式为xxx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