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党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非党科级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非党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近期,我们对我区非党科级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中发现了问题,剖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目前,我区非党科级干部比较缺乏。在全区783名在职科级干部中,非党科级干部只有44人,仅占科级干部总数的5.6%。
二是选配困难。由于非党科级干部数量少、素质偏低,在需要配备非党干部时,往往是捉襟见肘,“矬子里拔大个”,导致选人视野不宽,选用的干部素质不高。
三是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的44名非党科级干部,在担任领导班子成员的有35人,由于他们没有加入党组织,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颇,自然地把自己排斥在核心领导层以外,产生了组织归属感方面的困惑,在党组织门外徘徊不定;管与被管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失衡问题。真正既懂经济、善管理,又能综合协调运用周围各种资源的全面型干部还比较缺乏。
二、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后备储备不足。非党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是导致非党科级干部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区委不断加大发展优秀年轻干部入党工作力度,使一大批优秀的科级后备干部加入党组织。
二是缺少选拔任用机制。由于缺少非党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机制,没有形成选人用人的总体工作规划,导致对非党干部的提拔力度不大。近年来,区委提拔非党科级干部数量偏少,导致绝大部分科级后备干部认为非党干部发展成熟机会不大,而积极要求并加入党组织。
三是培训力度不大,后备素质不高。由于优秀的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熟后加入党组织,而余下的干部大多数为不符合入党条件、尚需培养,这部分后备干部不论在思想素质上,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非党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素质提高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特别是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致使非党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使用时与优秀党内干部比较相形见绌,导致近些年来提拔使用的非党干部较少。
三、工作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非党科级干部队伍。
一是建立非党后备干部储备制。在现有党外干部的基础上,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不同职级和职位的要求进行超前规划,超前培养,明确不同岗位要求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生理心理标准,在全区范围内物色、发现和挖掘一批优秀的党外后备干部,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专业特长、思想表现、群众反映、发展潜力、适宜岗位等方面情况进行登记,分层次、分界别、分年龄段归档保存,定期联合考察,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补充,为选拔任用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二是建立非党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入党备案制。我们严把非党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入党关,确保非党干部队伍的数量。非党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入党从严掌握,由本人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写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党组织审查同意后,报区委组织部备案。
三是建立非党干部定向培养选拔制。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谈到:“提拔干部不能太急,但是太慢了也要误现代化建设的大事。”“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因此,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时,要全面正确看待党外干部的长处和潜力,扬长避短,多搭几个轻便的梯子,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优秀而年轻的党外干部,把他们放在最适合于发挥优势的岗位上。从而使我区的非党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数量得到逐步增加,队伍得到有效壮大。
四是建立学用结合的定期培训机制。培养党外干部,一要主动争取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把党外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中,定期培训,并形成制度。二要切实提高干部培训实效。培训形式要由理论灌输的单一化向既重理论学习又重实践锻炼和实地考察的多样化转变;培训内容由单纯的政治理论向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并举的转变。三要加大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力度。党外干部专业性强,潜力大,但由于工作单一,不利于个人整体能力的提高。因此要从长远着眼,进行乡镇和部门间的干部交流,换环境、压担子、给任务、出课题、搞调研,激发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潜在能量,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尽快成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