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思想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对新形势下做好全县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思考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和冲击,使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甚至于有了动摇,与新形势下党对党员的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可以说,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和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农村党员思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农村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底,全县农村294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10425名。其中,预备党员301名,女性党员1918名,少数民族党员2409名。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党员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党员队伍结构呈现出“四多四少”:一是党员多,年轻党员少。55岁以上的3719名,占36.7%;35岁以下的1399名,占13.4%,中老年党员是农村党员的主体。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专科及以上的党员75名,仅占0.7%;初中以下的党员8978名,占86.1%。三是无职党员多,在职党员少。在职干部2553名,仅占24.4%。四是外出流动党员多,外来流动党员少。虽然,我县登记在册的外出流动党员仅有149名,但至少有1000名左右的流动党员因常年在外出务工而未进行登记。
(二)农村党员思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党员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农村通过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的党员教育以及广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标兵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农村小康建设带头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共同进步”为主要内容“四培双带”等主题活动,绝大多数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比较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是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特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少数农村党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想平庸、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现象。主要表现有:
1、理想信念淡化,积极性受挫。受社会变革引发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影响,目前在少数党员中存在“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农村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为理想太遥远。一是由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少数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漠,不少老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结中,时常发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感叹,思想上困惑迷茫。二是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只注重要求党员履行义务,要求他们在税收上缴、计划生育、义务出工、抗灾抢险等多项工作中带好头,却忽略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忽视了对年纪较大、生活困难党员的关心照顾,使部分农村党员荣誉感消失,挫伤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出现“有困难不找组织找亲朋”。在调查中少数党员认为:“现在工作上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策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三是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转变乡村职能的同时,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挑战,加之村级集体经济的脆弱,债务难以化解,与村级组织所负担的繁重工作量极不相称,村干部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求利心里比较迫切,在加上山区党员干部普遍待遇较低,形成鲜明对比,致使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接受组织约束,甚至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五是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错误地认为入了党不仅要受到制度和纪律的约束,还要受群众的拖累,怕自身的利益受损,不愿意积极入党,使得发展年轻党员为党的基层组织培养接班人,已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2、思想观念僵化,素质差异较大。一是相当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掌握新知识不够,缺乏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全县55岁以上的3719名,占36.7%;初中以下的农村党员897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6.1%,且大多属于“年龄偏大,老实听话,文化较低,本领不大”这一类型。少数党员在经济转型期间学习不够,思想观念滞后,部分党员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圈中。二是由于诸多原因,党员组织生活会常年“搁置”,导致不少农民党员特别是入党时间长的老党员,适应不了新形势,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意志衰退,丧失了先进性。三是少数地方党组织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忽略了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对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变化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对形成的障碍缺乏适时的疏导,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意识得不到弘扬,错误观念泛滥。由此导致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四是少数基层党组织一般采取读读报纸、念念文件,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缺乏互动和交流,党员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3、作用发挥弱化,双带能力较差。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年老多病,不能发挥作用。二是长年在外经商无暇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富起来的个体老板,不愿发挥作用。四是生活困难、能力低下的,无法发挥作用。五是还有少数党员,素质较差,自律不严,在群众无威信,甚至起了反面作用。
二、农村党员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党员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是解决农村党员和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关键。造成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淡化、思想观念僵化、作用发挥弱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开放的环境,对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和作风带来新的冲击。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客观上把党员置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中。“窗口打开,苍蝇也会随之而入”。一些与党的基本思想有悖的意识形态,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电视媒体、报刊舆论、网络传媒等形式乘虚而入,直接冲击着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加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在思想作风、立场、行为方式上发生了蜕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对于强化人们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等价自主原则渗入到党员生活,就会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前,农村党员务工经商已相当普遍,在生活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市场经济等价自主的思想照搬过来,只要民主,不要纪律,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党员过组织生活,要误工补贴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时竞争求利的原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去,致使有些党员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随俗”、“从众”心理诱导下,在生活、工作交往、人际关系中放弃党性原则。
(三)方式方法的单一。从客观上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增多,要召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实际操作上有难度。近年来,上级布置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农村集中性教育,主要由乡镇(社区)一级负责实施,对村党支部往往只有任务要求,缺乏具体操作和目标考核,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而且教育对象一般只抓到村干部为止,普通党员由于量大面广,很难涉及到,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从教育自身来看,对党员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许多农村党员反映,不少教育活动缺少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党员参加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从遵守组织纪律出发,感受不到参加后有明显的收获,在参加了一些教育活动后,思想上原先存在的困惑,特别是一些“疑点”、“疙瘩”,并没有得到解决。
(四)思想教育的削弱。一段时间放松和忽视了对农村党员,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导致理想信念逐步淡化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上,一方面,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滞后于实践。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教科书上,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变化缺乏深入的理论思考,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缺乏应有的鉴别力。另一方面,对农村党员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使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事实表明,忽视和放松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三、加强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一)注重改善好党员队伍结构。农村发展党员一直以来难度较大,“近亲”、“家族”、“连带”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针对农村党员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偏低的状况,农村党组织要发扬民主、规范程序,注重从有学历、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村民以及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的致富能人、复退军人和优秀村委会干部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要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以从严治党为根本,畅通党员“出口”,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经过民主评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过党组织反复教育仍不悔改的,要严格进行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从而保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注重执行好 “一项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寓教于管”的有效途径。这项制度要求全体党员每月定期参加集中学习和党内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集中学习难的问题。各村党支部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对党员活动日进行科学安排,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注重活动日的实效性,在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在内容上要贴近农村实际,提高党员活动日的吸引力。同时,健全必要的考情制度,严肃党的组织纪律,切实加强党的组织管理。并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创新,丰富载体,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农村党员思想教育工作。
(三)注重要发挥好“一个阵地、两个主渠道”。农村党员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托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培训机构才能实现。因此,充分发挥好镇村两级党员活动阵地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两个主渠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针对农村党员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县级培训、组织到兄弟乡镇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协调创新能力、工作落实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全面提升镇、村两级干部、党员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解决好“三个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多,流动党员不断增加,发展优秀年轻党员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参加党内活动难已经成为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三个难点”,因此,建立“流动党员定期联系、流出党员定期汇报、流动党员定期回访”三尝试机制和流动党员党小组很有必要,充分利用春节等传统节庆点和休假、探亲等有利时机,组织召集流动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或座谈会,听取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工作和思想汇报,对流动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同时,积极发挥网络、手机等现代通信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三个难点”问题,增强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五)注重开展好“四培双带”活动和“三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标兵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农村小康建设带头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共同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双带”活动,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和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先进性。继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争创富民村支部、争当富民村支书、争做富民好党员”活动,鼓励农村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服务为载体,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增强党员综合素质,多方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使党员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