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于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关于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请大家参阅!
近期,根据上级精神,我乡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的形式,就本辖区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虚荣攀比心理严重。操办“婚丧嫁娶”过事事宜,普遍存在抹不开面子、比排场的问题。比如儿子结婚或嫁女子,在彩礼方面,人家收彩礼是10万元,自家的彩礼2万元,内心感觉自家的姑娘便宜不值钱;父母亲高寿去世,人家摆酒席30桌,自己只摆了20桌,别人会说自己不孝顺。
二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三、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
2、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敦促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其约有实效。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加大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微信等宣传形式的转变力度,探索工作动态视频化传播机制,通过LED循环播放的形式,广泛调动各级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加大不文明现象的曝光力度,纪委及环保专干不定期巡回检查,将抽查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曝光,直至整改到位,通过“亮丑”“揭底子”同陈规陋俗宣战。
3、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